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江南物语|双水龙潭

    潮新闻 沈志权2024-08-09 06:54全网传播量8429
    00:00
    00:00

    今年夏天,持续高温,大地都似乎被烤得冒出火来。不久前的“美格”到达浙江时,也只是打了个喷嚏,接着又是连日骄阳似火。面对酷暑,人们可以躲进空调房,但野外的作物无处可躲,已晒得焦黄枯萎。我家露台上的花卉,每天傍晚给它们浇一次水,还是被晒得萎靡不振。此时,志坚兄来电相邀去老家宣平(今属武义)的双水龙潭游玩,以避一日之暑。于是,邀上子和、文政、美进、小兵、飞美、玉仙、惠兰诸文友,相约周末一起探访双水龙潭。

    宣平深山多深潭,古人以为深水潭与大海相通,必有龙居焉,于是名之曰“龙潭”。除了双水龙潭,《宣平县志》记载的龙潭还有:金华、武义、宣平三地交界处的三级龙潭(简称三潭)、潘家寺龙潭、大合龙湫、三笋坑龙潭等,而于所记每处龙潭末尾大多会写上“潭深不见底,六月生寒,龙所蛰居,祷雨辄应”云云。

    双水龙潭古道石拱桥。

    祷雨,又称祈雨,宣平俗称“抽龙”,是旧时一种祈祷神龙降雨的活动仪式。每逢久旱不雨,乡民就会携带供品与器械,成群结队到“龙潭”举行集体祷雨活动,祈求龙王普降甘霖,滋润万物,护佑生灵。为属地百姓计,有时县太爷也要亲自上阵,《宣平县志》就载有几则有关古代县令率众祷雨的史料。有的县令还作文以纪其事,如清顺治年间侯杲的《三潭祈雨记》、道光年间黄维同的《三笋坑祷雨记》等,均对历尽艰险去龙潭祈雨及如何应验作过生动描述。

    据老辈口述,宣平的祈雨习俗,并非一味地向“龙王”跪拜祈求,而是先礼后兵,软硬兼施,颇具抗争色彩:择定吉日,斋戒沐浴后的村民一早集中在祠堂前,两人抬着一只龙瓶,其余的或挑三牲果蔬等供品,或携带乐器,或手执龙旗、刀、枪、剑、戟、棍、叉等道具,三五十人一路虔诚肃穆向商定好的龙潭进发。到达龙潭,清理场地,摆好供品,众人焚香跪拜,主事者宣读告文祈祷:“我等是华夏国某省某府某县某村人,因久旱不雨,田地龟裂,溪水断流,田里庄稼、溪中鱼虾鳅鳖已快被晒死,今日受全村父老所托,特备厚礼敬献龙王,祈祷速降甘霖,拯救万物生灵。倘若再不下雨,庄家将颗粒无收,你们水族子孙也将死绝,以后将再无人供奉你龙王!今日我等还将在龙宫恭请一龙族子孙,带回村里供养,你若立即降雨,我等马上旗鼓仪仗送回,并有重谢;若三天内不见降雨,我等就火烤油煎吃了你子孙!言出必行,神龙听之。急急如律令!”祷告毕,焚烧告文,擂鼓鸣炮,呼喊声震天,众人在龙潭边搜寻鱼虾泥鳅蛇青蛙四脚蛇之类的“龙子龙孙”,抓到一个水边活物即装入龙瓶抬回。一路上,人们敲锣打鼓,燃放爆竹,高举龙旗,挥舞刀枪棍棒,声势浩大,唯恐龙王听不见。

    行走在箬竹丛生的山路上。

    由宣平父老的祷雨告文,想到了《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的一个故事:周武王姬发克殷二年,由于劳累过度,患病不愈,其弟周公姬旦就以自身为人质,设壇北面而立,戴璧秉圭,告于太王、王季、文王三位祖先:“周王朝刚刚建立,天下不能没有武王,祈求祖先保佑武王早日康复,姬旦愿代兄生病,乃至赴死。你们答应我,我就把身上的玉璧和玉圭献给你们,并等候你们的发落;但如果你们不答应,我就把玉璧玉圭藏起来,不给你们!”虽然祈祷的对象不同,但周公旦的祷祝辞同样是利诱威逼、软硬兼施,其语气与宣平的祈雨告文竟是如此相似。类似的祷祝词,在《尚书》《左传》等史籍中也有记载,可见宣平祈雨告文有其渊源。

    久旱不雨便向龙王祷雨,这在科学发达的今人看来,会觉得荒唐可笑,愚昧迷信。但我们人类由蒙昧到灵智的开发,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处于生产力极其低下的人类童年时期,先民们认为万物皆有灵,确信自然界由各种超自然力的神灵在主宰,这与今日的迷信骗人活动是有本质区别的。他们举行祷告仪式,其实是在与自然界进行平等对话,他们跪拜祈求是对天地鬼神的敬畏,但同时他们也并不是一味地顶礼膜拜,而是敢于向天地鬼神谈条件,提要求,宣示人神合作就能各得其利,否则将两败俱伤,体现的是一种不任由宰割的抗争精神。这在人类童年时期,应该算是一种先进的思维方式,如今则逐渐演变为一种民俗文化,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六一早,我们一行由武义县城沿上松线行驶30余公里,来到柳城畲族镇皮子源村里面的一个山口,舍车步行。虽在山区,但赤日炎炎,山口开阔地带茶园的茶叶也被晒得半边焦,大家不禁心生悲悯,担心再不下雨,今年农民又要歉收了。有人则安慰说,今天我们去双水龙潭祈雨,回来就会下雨的。

    双水大龙潭。

    我们沿着原宣平到武义的古道,往山里行走了一段路,进入一个幽深的峡谷。两边山峰耸峙,树木茂密。山涧乱石峥嵘,溪水时隐时现。路旁箬竹丛生,树枝遮掩。尽管仍有阳光照进,但已比山口开阔地凉快了许多,山垄里的茶叶也未曾受到旱情的影响,长满了碧绿的嫩芽。越往里走,两旁的山势越陡,树木越发茂盛葱郁,气温也逐渐在下降,我们一路扒开树枝藤蔓,艰难前行。大约行走了三四里的山路,来到一个陡坡前,志坚说:“爬上这个陡坡,双水龙潭就到了。”

    双水龙潭足有百余平方米,潭水富有层次感,边上清澈透明,水底砂石历历可见,中间渐次变绿,深水区则绿得像翡翠。龙潭东西北三面山崖壁立,一道瀑布从北面近百米高的崖顶洒落,在潭中激起一片洁白的珠玉。抵近龙潭,凉意扑面,真有“六月生寒”之感。潭水清冽,大家掬水洗脸,大呼凉快。子和诗兴大发,说要扑入龙潭的怀抱,与潭水来一次亲密交融,但碍于初次见面,未敢造次。于是,大家怀着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在龙谭边或站或坐,享受着这难得的夏日清凉。期间,一只花蝴蝶翩翩舞进我们中间,却一不小心坠入龙潭,小兵慌忙过去把它捞起,轻轻放在潭边的草丛中。

    小龙潭前方布满大石块。

    志坚告诉我们,双水发源于双水岭头,有两条溪,两个龙潭,我们所在的这个是大龙潭,西边不到五十米处的山垄里还有一个小龙潭,那边处在风口,比这里还凉快。于是我们清理垃圾,向小龙潭转移。

    小龙潭所在位置的地势比大龙潭陡峭,潭的前方布满了许多大石块,如熊似虎踞于山溪之中,水石之间长满了碧绿的石菖蒲。我们攀援而上,只见一丝水线顺着崖壁悄无声息地流将下来,在崖壁与一块横卧的巨石之间,形成一个浴缸大小的小龙潭。小龙潭位置隐蔽,如果说大龙潭是龙王的龙宫,那小龙潭就是龙女的浴池。据说,当年拍摄电影《连心坝》,女主角野浴的取景点就选在这个小龙潭。而就在攀爬探访小龙潭之际,我也像前面那只花蝴蝶一样,不小心一脚踩空,碰到一块岩石上,牛仔裤被擦出一个大洞,左膝盖也被碰得鲜血淋漓,美进用了五个创口贴才把创口遮住。贴好创口,美进戏说:“你以自己的鲜血进献龙王,虔诚之至,今天也该降雨了。”

    我们坐在石块上休息,身旁涧水似鸣琴,林中知了在唱歌,山风徐徐来,凉快而惬意。大家感叹山里山外两重天,双水龙潭真是一个避暑的好去处。

    不知不觉中,已过了午后,该下山吃中饭了。但大家迟迟不想起身,后悔今天没有带干粮,要不然可以在此凉快一整天。于是相约,下次来一定要带上吃的玩的,在这里下棋打牌避暑,当一天山中快活神仙。

    抓到两条石斑鱼的小女孩。

    回到停车处,只见路边已停满了小车,许多游人带着孩子在旁边的小溪里戏水。快到皮子源村时,有五六人在溪中玩耍,见到我们就问:是不是从双水龙潭回来的?他们是从武义县城过来的,正在等后面的朋友,准备一起去双水龙潭游玩。两个小女孩兴奋地举着装满水的塑料袋,告诉我们抓到了两条石斑鱼。美进说,双水龙潭的水流到这里叫花溪十八弯,每年夏天都有许多人来避暑。下面的清湖村还每年夏天举办一次泼水节,开展各类民俗活动,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

    到达台山脚下邱家农家乐,已是下午一点多钟。当我们快用好午餐时,原本晴朗的天,突然阴暗下来,接着就下起了大雨,大家不禁欢呼:双水龙潭祈雨果真灵验!

    更巧的是,我们开车回来时,雨就一直追着我们下,直到原宣平与武义交界处的小后陶村,雨才嘎然而止。小后陶以外,是一片晴空,我一直开车到金华,仍不见滴雨,好像双水龙王是专门给宣平降雨似的。(图片由卢飞美拍摄)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晚潮:在这里,写点你我的生活
    相关新闻
    江南物语|石菖蒲
    江南物语|居有芳邻
    江南物语|箬竹
    江南物语|白水脚探幽
    江南物语|仁智通明汉文帝
    江南物语|吕雉毕竟是女流
    江南物语|“禅让”到“世袭”的演变
    江南物语|“禅让”刍议
    江南物语|记录地方历史,留住文化根脉
    江南物语|布衣忧社稷 万古一同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