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漫步在余杭区瓶窑镇塘埠村塘埠溪,溪岸绿意掩映,溪水澈底澄清。昔日的“垃圾河”之所以能够摇身一变为“风光带”,得益于塘埠村塘埠网格拉起“1+1+N”清理整治群,从垃圾清整、河道巡检、环保宣传三向发力,让“垃圾河”焕发新颜。
日前,在瓶窑镇举办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实践推进会暨“窑蓝比武”活动上,像塘埠村这样以“网格+”模式赋能基层治理的创新案例共有十个,它们分别围绕环境提升、小区治理、长效机制、议事协商、暖心服务五大方面,切实将群众的“心愿账单”兑现为“幸福清单”。
活动现场
“我们希望通过树立典型,发动网格员和网格长在做实做细基层治理上下功夫,不断提升网格化治理成效。”瓶窑镇相关负责人说。
网格是基层治理的“前哨”,小区是基层治理的“探头”。为了让小区居民能够“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在这场活动上,瓶窑镇聘用高佳诚、孙翔、傅慧雯等31位网格员为“小区幸福专员”,并发布IP定制形象,切实把瓶窑特色凸显了出来。
据悉,31位“小区幸福专员”将致力于履行包联一个小区、建立一支队伍、制定一份清单、召开一次例会、举办一场活动、开展一次走访、领办一个难题、组织一次评议的“八个一”工作职责,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得到“娘家人”。
活动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当天,瓶窑镇创新发布了“一统四包”网格治理工作机制及瓶窑老街“三客四维五联”美好街区党建模式,通过不断做优治理单元、提升治理效能,着力破解当前基层治理中的难点、堵点问题。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接下来,瓶窑镇将紧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质城市新中心,建设幸福红立方”等行动部署要求,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完善“民呼我为”工作机制,加快实现群众反映的各类矛盾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打造一批具有瓶窑辨识度的基层治理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