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观察丨70:42!新柯桥人口创新高,柯桥凭啥“吸粉”?

潮新闻 记者 徐添城2024-08-08 08:16全网传播量1.1万
00:00
00:00

今年上半年,柯桥人忙得挺有价值。如果要量化这个价值,大概值1000多亿元。

这不是盲目估计。根据柯桥区统计局刚刚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柯桥区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20.88亿元,经济总量位居全省前十,按不变价格计算,较去年同比增长7.4%。

这个数值,体现的是上半年柯桥区所有常住人口的生产劳动成果。换句话说,这得益于当前112万新老“柯桥人”的共同努力。

有意思的是,近十年来,柯桥区常住人口数以平均每年增长近1.23万人的速度上升。到2023年底,柯桥区拥有112万常住人口,其中外来人口约有69万,如果算上近1万名常住外商,就有近70万。这个数字远超本地常住人口数。也就是说,除了充分发挥本地群众的能动性,这几年,柯桥还花了不少心思,引来了诸多高质量“外援”共同助力城市发展。

“吸粉”是门大学问。身为纺织之都的柯桥,魅力何在?

瓜渚湖风景。柯桥区委宣传部供图

这座城市,会做生意

有着“四千精神”的柯桥人很会做生意。他们能把一个不起眼的河边布街打造成国际纺都,产业发展功力可见一斑。

以布起家的柯桥,一直厚植纺织这一传统产业。依托中国轻纺城这个全国最大的纺织专业市场,这几年,柯桥区积极完善纺织全产业链,以打造“国际纺都、杭绍星城”为战略定位,多举措推动纺织印染产业全面转型升级。

如今,全球有将近四分之一的纺织品在此交易。“柯桥纺织”,也成为全国纺织首个价值千亿级区域品牌。去年,轻纺城市场成交额超过3600亿元,连续33年蝉联纺织专业市场全国第一。今年上半年,形势依然一片向好,全区大纺织实现规上产值651.97亿元,同比增长9.9%。

也因此,纺织这张“金名片”,成了人们奔赴柯桥的重要理由。截至目前,柯桥线上线下汇聚起纺织印染全产业链工程师19255名,达成产业合作高校4个。

再以该区纺织印染产业集聚地马鞍街道为例,去年该街道新增的外来流动人员有近7.4万人,据街道摸排,这些人员中,绝大部分从事的是纺织印染企业一线工作,不少是技术研发人员。可见,柯桥的“一块布”,有着大大的吸引力。

中国轻纺城。柯桥区委宣传部供图

然而,没有一座城市会满足于发展单一产业。期待全面发展的柯桥,近两年着力布局“1+3”的产业发展格局,培育新质生产力,即在大纺织业引领下,同步推进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泛半导体光电信息三大新兴产业。政策扶持与政府服务两手推进,当前成效已经初显。

“在落后产能腾退的地方,柯桥腾笼换鸟,鼓励企业做起新兴产业的文章。这样的产业发展氛围让人对这座城市充满期待。”湖北籍创业者、融固新材料科技(绍兴)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少民在去年下半年来到柯桥,并为工作落户于此,成为了一名“新柯桥人”。

选择柯桥,是因为受到该企业创始人郭向欣的邀请,在此之前,杨少民花了数十年的时间,在上海探索传统能源向高端新材料的转型之路。

而作为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人才的郭向欣之所以看上柯桥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前景,是因为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对于培育这一产业的诚心和力度。“项目落地较为顺利,政府扶持力度比较大,这给我们带来信心。”如今,在近一年的亲身体悟下,杨少民也感受到了柯桥新兴产业的活力。

正处发展初期的融固新材料目前拥有十余名员工,其中3名研究生,这些员工大多来自柯桥区之外的城市,而现在,他们选择定居柯桥,与城市共同进步。这是柯桥区以产业魅力招引人才的一个生动写照。

目前,柯桥已招引像融固新材料这样的人才创业企业296家,其中5亿元以上高估值人才企业15家。以产业为依托,柯桥集聚起省级以上人才177人次,每年引聚大学毕业生4万人,其中大部分选择落户柯桥。

这座城市,有点浪漫

今年年中,柯桥官宣了一个“520计划”。计划名称起得这般浪漫,是在向谁公开示爱?

答案是,各领域人才。

“520计划”到底是个什么计划?在6月20日举行的柯桥区人才科创周启动仪式上,我们得到答案:柯桥将在未来5年内,每年引育20个高估值人才项目、20位高层次战略人才。

敢于提出这样的引才“小目标”,是因为柯桥做好了准备:这里打造了“人才+基金+园区”联合创新体,让全区优势力量联合起来搞创新;打造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人才创客厅,让创业不再是孤军奋战;配备了“迭代+升级”的政策创管家,让人来了就能享受最优政策支持。

柯桥发布“520”计划。柯桥区委宣传部供图

充足的准备下,柯桥给了创业就业人才一颗发展定心丸——万事俱备,只等你来。当然,城市的诚意还体现在,一切允诺都在兑现。

硕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山东姑娘郭彤,于2022年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入职精工钢构集团,从事与自身专业相关的结构设计工作。去年,她把刚刚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的男友也叫到了柯桥。

“选择柯桥,一方面是因为在这里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里有相较其他地方更棒的政策和更高的兑现效率。”郭彤说。

确实,持续迭代更新的柯桥区人才政策和增值式服务,对郭彤及其男友这样的“新柯桥人”愈发友好。去年下半年,柯桥聚焦人才夫妻购房、创业团队资助、基金引才奖励、子女教育补贴等方面提出了人才服务“七增值”与“三减免”,用各式福利向广大人才群体表明态度。

今年年初,一项更大的“利好”向青年才俊们招手——柯桥启动施行“青年安家”购房计划,支持年轻人在柯桥扎根、安家。计划明确,自今年1月1日起,年龄在18至35周岁之间符合条件的青年人,一年期间内购买首套新建商品住房将享受最高25万元的政府补贴。

“我们都说‘安居乐业’,对于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来说,要在一座城市立足,当然想先拥有一个自己的家。”安徽籍青年赵楠在2022年8月来到柯桥企业工作,一直以来,他都有一个心愿——能在这座城市安家。今年5月,他通过资格核验和摇号,成为该区首批“青年安家”购房计划补助获得者之一,收到20余万元购房补贴。“我的小家现在已经进入装修阶段了。对于我们这类购房刚需群体,柯桥区的政策确实带来很大帮助。”目前,已有近2000名像赵楠这样的年轻人获得安家补助资格。

许下的承诺一一成真。根据统计,近五年,柯桥区已累计兑现人才资金11.6亿元。真心实意的招引加上真金白银的补助,这或许就是城市予人最大的浪漫。

柯桥区启动人才科创周。柯桥区委宣传部供图

这座城市,留得住人

95后缪剑波是杭州人,大学毕业后选择留在柯桥一家银行工作。这几年,他有一个直观感受——柯桥这个“第二故乡”,越来越适合年轻人工作、生活。

它好像突然很懂年轻人需要什么。

比如,这里开始活力四射。这个夏天,以“多巴胺”为主题的夏日系列活动正在柯桥进行,美食、走秀、电影、文创吸引市民与游客愿意顶着酷暑前来感受城市热情。而近几年,为了吸引更多人走进活力纺都,音乐节、演唱会频频在此举办。以5月18日晚开唱的张信哲“未来式终极版演唱会”为例,当天就引来16.2万人次游客来到柯桥,带动周边景区一日游与过夜游流量。柯桥城市风光和人文故事,也在多个社交平台得以展现。

张信哲“未来式终极版演唱会”点亮人气。柯桥区委宣传部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柯桥区接待过夜游客达374.24万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36.88%,增速排名全省第6。这得益于,柯桥抓住各地游客,尤其是年轻游客的潮玩心理,在古镇古街打造夜演、夜游、夜购、夜宿等项目,让大家有了“这座城市值得一去”和“值得留下”的期待。

再比如,这里让人舒适自在。许多来到柯桥工作、生活的“新柯桥人”,都有切身的感受——家门口的服务,越来越到位。要说出行,柯桥北环快速通道等14个交通项目已全面启动,杭州中环柯桥段等17个交通项目在加快推进,目前已建和在建快速路超100公里,柯桥城区“30分钟到杭州、90分钟到上海”的交通网络初步形成。便利,可感可知。

公共服务上的保障,更是贴心、全面。这里的“七优享”工程全省领先,教育、医疗、康养工作走在前列,已建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还获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价全国第一。

此外,柯桥还获评全省社会治理十佳县,实现省平安区“十八连创”,夺得首批“二星平安金鼎”,成了市民们公认的宜居宜业的好地方。

“多巴胺”主题夏日系列活动点亮夜柯桥。柯桥区委宣传部供图

逐年提升的自豪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新老“柯桥人”越发喜爱这座城市。引得来人、留得住人,也成为柯桥发展的底气。

这座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十强区”第九位的国际之城,正以其独特的“城市吸引力法则”,呼唤更多人加入发展阵营。柯桥下一个千亿级“小目标”里,会有你的一份力吗?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越观察●深一度看绍兴
相关新闻
越观察丨上虞产业寻“新”记
越观察丨这个夏天,你也在绍兴找“鲁迅”吗?
越观察丨GDP增速全省第一,绍兴靠什么拿下“半程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