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8时3分,伴随着1公里外富春江上洒满的金色晨光,G55701次列车从桐庐东站缓缓驶出的身影,标志着杭温高铁进入试运行阶段。而作为杭州西站南下连通的第一站——桐庐,也聚焦了无数人的目光和期待。
“潇洒桐庐郡,中国最美县。”千年前,范仲淹的《潇洒桐庐郡十绝》唱响了桐庐的“潇洒”之名。而如今,驰骋于浙中南大地的杭温高铁,让富春江畔的桐庐成为名副其实的融杭“桥头堡”,点亮杭州都市圈“西进南下”的关键枢纽。
从320国道时代的2小时,到杭千高速时代的40分钟,再到杭黄高铁时代的30分钟,桐庐与杭州主城区的时空距离正不断缩小。如今,乘着“融杭接廊18分钟”的东风,富春江畔的桐庐,会如何书写延续千年的“潇洒”之名?从“山中小县”到“最美县”,颇负盛名的桐庐又将如何开启强产兴业的新篇章?
桐庐东站沿线。桐庐县委宣传部供图
扩客:碧水江鲜,擦亮文旅“金名片”
在桐庐县春江西路河湾埠,富春江边一棵屹立了800多年的古树下,坐落着一家古色古香的农家小院——故里日落餐厅。夕阳余晖、碧水青山、肥美江鲜……多个桐庐特色元素的结合,碰撞出一幅和谐的“赏落日余晖、享肥美江鲜”写意画,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打卡。
老板张为忠今年48岁,是土生土长的桐庐人。2016年,源于对故土的特殊情感,学厨多年的他决定回到家乡开一家餐厅。“当时有一种情怀,希望能把桐庐菜更好地传承下去。”
故里日落餐厅。受访者供图
那时候的富春江边远没有如今热闹,张为忠的日落餐厅,是周围的第一家桐庐餐馆。八年过去,现在的江边已经有了十七八家餐厅,张为忠的生意也越做越红火,已经开出了三家分店。
清蒸白鱼、红烧鳊鱼、爆炒螺蛳、杂鱼锅仔……离富春江一步之遥,这些菜馆大多就地取材,选用江中最新鲜的食材来制作菜品,甚至有不少渔民还保持着最原始的捕捞方式。在日落餐厅,桐江二鲜(辣炒螺蛳黄蚬子)是卖得最好的菜品。张为忠笑称,这道菜最高的纪录是——一桌客人连点七份,吃完再点,吃完又点。
张为忠和他的日落餐厅,只是桐庐餐饮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未能抛得富春去,一半勾留是江鲜。”素有美名的桐庐江鲜的确令人歆羡。然而对整个桐庐而言,美食更像是一个切口,带动的,是整个文旅行业的发展。
渔夫在捕鱼中。桐庐县委宣传部供图
“许多客人的生意做着做着就成了朋友。”张为忠感慨,不少来这旅游的外省朋友回家之后,都表示很怀念这一口“桐庐味道”。在声声赞叹中,也有一个又一个“游客”,或因留恋这里的秀丽山水,或因嘴馋当地特色美食,慢慢变成这里的“常客”。
“我们刚刚举办了2024 首届‘三江两岸’桐庐江鲜大会,就是希望以江鲜这张‘名片’为推手,吸引更多游客到桐庐旅游、消费,了解桐庐、爱上桐庐。”桐庐县文广旅体局党委书记、局长方姬宇表示。
地处浙西的桐庐,一直是“秀丽山水”的代名词——作为元代黄公望笔下《富春山居图》的实景地,蜿蜒的富春江流淌出中国山水画扛鼎之作;身为“华夏中医药文化”的发源地,与桐庐县城隔水相望的桐君山孕育出中大片草药的沁香……
杭温铁路开通后,桐庐东站到杭州西18分钟,大大缩短了桐庐到大走廊的时间,让桐庐具备了成为大走廊“西进南下”枢纽节点的时空优势,同时杭州都市圈和金义都市圈节点县的地理优势,为桐庐接入大走廊带来了更多机遇和可能。
“18分钟的交通,可以为我们开拓出更大的客源市场。”在方姬宇看来,高铁沿线各大区县的联动,可以吸引更多游客驻足桐庐,而“旅游+美食”、“旅游+体育”、“旅游+影视”等融合产品的涌现,也给了游客更丰富的选择和体验空间。“桐庐的文旅金名片,一定会越来越响亮。”方姬宇说。
桐庐全貌。桐庐县委宣传部供图
强产:融杭接廊,“跑出加速度”
桐庐负盛名于文旅,却不止于文旅。除了“中国最美县”的赞誉之外,位于长三角金南翼的桐庐,还是“中国民营快递之乡”,诞生出“三通一达”(申通、韵达、圆通、中通)庞大的快递军团,又有着“中国制笔之乡”“中国针织名镇”“中国围巾之乡”等“国字号”殊荣。
进入21世纪之后,桐庐先后确立了“工业立县”“工业强县”“产业强县”“强产兴县”等发展战略。在当下,制笔、针织等传统行业不再是桐庐的“招牌主打”和“立身人设”,全新的赛道已然开辟。
近年来,“融杭”一直是桐庐发展的“关键词”。“融杭接廊18分钟”,所谓融杭,融的是同城效应,随着高铁通勤化的持续推进,18分钟就能从杭州“穿至”桐庐,主城区和近郊的界限变得模糊。而所谓接廊,接的是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和城东智造大走廊资源。可以为桐庐强链补链延链注入强大动力,跑出更快的“发展加速度”。
海康威视桐庐基地。桐庐县委宣传部供图
桐庐县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推进“融杭接廊18分钟”产业联动的过程中,将深化城西科创大走廊、城东智造大走廊两大重点联动板块,以产业融通、创新融汇、空间融入、数智融合四大工程为抓手,充分挖掘杭桐比较优势,依托城西科创大走廊、城东智造大走廊集聚高端科创资源的优势,发挥桐庐在用地、能源等资源相对杭州的低成本优势以及毗邻杭州的区位优势,形成两地产业要素互补的“乘数效应”。
乘着这股东风,桐庐也已经扬起数只强劲“风帆”——
近年来,桐庐聚力壮大视觉智能、磁性材料、新能源、快递物流四大优势产业;做优生命健康、时尚产业、美丽经济三大特色产业;同时培育未来新兴产业,在智能网联车、低空经济等重点前沿领域率先探索布局,成功入选全省智能物联产业集群协同区、杭州市智能网联车辆道路测试与应用先行试点区域;培育海康威视、艾罗能源、康基医疗等龙头企业,海康机器人智能制造(桐庐)基地项目、吉利动力电池项目、环球新材亚太总部及表面性能材料研发生产基地等项目加快建设。
华策影视基地。桐庐县委宣传部供图
今年1月5日,桐庐正式开启与华策影视集团的“联姻”。6月15日,中国·桐庐富春江影视产教示范区开工,标志着桐庐在建设国家文化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引擎,打造影文旅教融合发展与产业生态集群标杆,加快推进影视产业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发展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力争通过5-10年努力,建设成为“影领中国、影响世界”的影视小镇。
正如桐庐县铁路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毛铁兵所言,时空距离的缩短,桐庐能进一步接收杭州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在产业创新、人才引育、农文旅融合等领域实现联动发展,助力县域经济向更高层次的城市经济和中心经济跃升。
在杭温高铁的穿梭呼啸声中,桐庐正在快速抢抓“融杭接廊18分钟”的契机,争取在风口跑出强产兴业的“最快加速度”。
聚人:扎根乡土,“结庐在桐庐”
“我觉得你应该去桐庐,那里适合你。”2018年,因为一位陌生顾客不经意间的这一句话,来自湖南的92年姑娘吴芸婷踏上了桐庐深澳古镇的土地。
“这里的古村落为什么可以保持得这么好,这么安静又这么古老。”这是她对深澳古镇的第一印象。从事葫芦烙画工艺多年,“一开始想来感受一下,后来就不想走了。”她这么形容自己扎根于此的心路历程。
如今,她和因深澳结缘的丈夫在古镇上开了一家名为“葫来文创”的小店。店面是一个占地80平方米左右的二层老房子,外观古色古香,一楼作为商铺,二楼则是一家人的住所。踏进大门,映满眼帘的是各种葫芦烙画作品。钥匙扣挂饰、居家摆件、日常容器……店铺生意不错,尤其是周末的时候,一天到晚人流不断。
吴芸婷文创店中摆放的葫芦。潮新闻记者 吴馥梅 摄
“这里的环境非常适合真正做手艺的人,除了赚钱之外,我们也希望能够保持自己的一份初心,手艺是有温度的,作品是有灵魂的。”她说。
和吴芸婷一样,扎根深澳古镇的,还有34岁的黄文俊。从事甜品烘焙艺术设计10多年,身为桐庐人的她一年前做出了回乡创业的决定。在这个具有独特艺术气息的“世外桃源”,她既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生活节奏,又拥有了自己的一片事业。“在这里,我感受到一种鱼与熊掌可以兼得的感觉。”黄文俊说。
在深澳古镇,还有许多个和吴芸婷、黄文俊一样的“匠人”。古水系、古建筑、古祠堂,在深厚的乡土文化中,数个非遗匠人在此扎根,数个非遗技术得以传承。
深澳古镇。桐庐县委宣传部供图
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或许是吸引许多“新老桐庐人”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吸引人才来桐就业创业,不仅有美丽宜人的生态环境。桐庐县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几年,桐庐先后建设科技孵化园、凤栖生命港、浙江省科创新材料研究院,建立全球化智库(CCG)长三角研究中心等一批高端人才创新载体及科研平台,并对大学生创业园等已有平台进行空间整合和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引进人才、集聚团队、培育企业、带动产业”的链式效应日渐显现。
深澳古镇。潮新闻记者 吴馥梅 摄
此外,桐庐还坚持“以人兴城”和“以城惠人”,充分利用杭州大都市战略纵深支点的区位优势,不断提升医疗、教育、交通等城市能级。
流淌千年的富春江依然碧波荡漾,隔水相望的桐君山依然青翠屹立。夕阳西下,深澳古镇的茶馆里,三五成群的村民正在下棋消遣,不远处的戏台上,经典戏曲的独特唱腔随风飘远。每到江南时节,一出又一出“高空狮子”在不断上演。
“潇洒桐庐郡,清潭百丈馀。钓翁应有道,所得是嘉鱼。”范仲淹的名句至今仍在传唱。历史的齿轮转过千年,但桐庐这座古老又新兴的县城,正在以崭新的方式不断延续它的“潇洒”。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