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菜如养娃,杭州妈妈四年坚持,收获满满幸福

潮新闻 记者 金丹丹 通讯员 胡伟2024-08-07 06:58全网传播量13.3万
00:00
00:00

清晨六点不到,8月杭州的烈日还没有彻底露脸。程妈和儿子小程已经在200平方米的菜地里挥汗如雨。

这里,是杭州城北郊区。程妈租下地种植蔬菜瓜果。

她是城市里的一名“菜农”。种菜的四年中,她体验翻地播种的辛苦,挑战日积月累的坚持,也收获蔬果满园的喜悦。

她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种菜的四年中,大儿子从高中进入大学,小儿子从小学步入初中。

她说,种菜和养娃,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困难与惊喜交织,唯有不断学习,积极拥抱一切。

收菜时是最快乐的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边摸索,边实践

程妈是位70后,老家在丽水,二十多岁来杭州工作,安家生子。

“虽然老家在农村,但我也没有特别学过种菜。”

种菜,是在一个家长群里得到的灵感。

“有位爸爸是种菜好手,经常在群里分享自己的蔬菜收获。我也心动了。”

她随即到了郊区,租了50平方米的一块地。

种菜开始了。

那是2020年的4月底,马上就是五一假期。

“要种菜,首先要翻地,那年的五一假期,我们天天到地里翻地。”一家人真正过了“劳动”拉满的长假,每天早上去,一直工作到下午。

第一次种菜前,全家人一起翻地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这里原本种过草皮,长年累月下来,土质已经发硬。中午,我们没回家,点了外卖,在地里吃完,又继续干活。”五月的中午,太阳晒下来已经很热。程妈记得,小儿子那时候才三年级,也一起过来,很有干劲。“可能他一直跟着我种菜,很会吃苦,也很能坚持。”

种菜陪伴小程从小学步入初中,现在的他是杭州市丁兰实验中学的一名学生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当时,因为菜地面积不大,程妈只种了几个品种的蔬菜。

什么季节种什么菜合适?该怎么施肥、浇水、管理?

程妈加入了几个种菜群,每个群都有几百人,极少是熟手,大部分都是边学边种。

“刚开始很多事情不懂,出现了辣椒、玉米躲在丝瓜里长不出来。就跟养娃一样,边摸索,边实践。不懂的就多查查资料、请教有经验的前辈。”她感叹,种菜和养娃“太像了”。

小程小学时做的种菜小报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很幸运,第一次种菜就成功了。

最先收获的是空心菜。一个多月后,水灵灵的空心菜,坚定了她种菜的信心。

尝试多一些品种

种子播下、菜苗种下后,就需要每一天的悉心照料。

程妈家离租的菜地,电瓶车15分钟。“每天都要去地里看看,至少也要隔两天去一次。”

浇水、施肥、锄草、捉虫都是常规动作,还要时不时给怕晒的植物搭个棚子、给爬藤植物做好攀爬架。

偶尔全家人外出,比如去外地旅游或者回老家,这时候团队的力量就体现出来了。

“三个种菜群,有上千个菜友,大家都会相互照顾。”帮忙浇水、收菜,菜友们都很热心。她最担心的是春节前后,那时候大部分人都要回老家。“有时候担心菜,会着急回来。”

夏天的高温,不管是对菜还是种菜人来说,都是大挑战。

三伏天,母子一起在地里劳动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四十多度的高温,暴晒。每天去照顾蔬果的时间,不得不改为清晨或者傍晚。

最近这段时间,清晨五点半多出现在菜地里,给菜们浇水,是程妈的三伏天日常。

现在程妈的菜地,也从最早的50平方米,逐渐到了现在的200平方米。

“有了一些经验,就想多尝试一些,就会越来越觉得(面积)不够种。”扩大规模后,她尝试了种下更多品种。

“特别是平时吃不到、见不到的品种,就很想自己试试看。”

程妈种过最特别的品种,叫“苹果丝瓜”。“圆圆的,很可爱。有群里的‘菜友’分享过收成,吃起来非常清甜。”

种过最难的,是“水果玉米”。

“比起普通玉米,水果玉米对播种时间、土壤都有严格要求,肥料也讲究。但它太好吃了,怎么也要努力一下。”第一年,她卯着劲儿精心照料,成活了三十多棵,今年是第二年种水果玉米,三百多棵都成功了。

今年,程妈种下的水果玉米长势很好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所有的辛苦,在收菜时见到胖乎乎的蒲瓜、饱满的玉米时,都值了。

“我们收菜后,一般都会和朋友、邻居分享。”分享带来的,是加倍的快乐。

突破自己的舒适圈

种菜四年,程妈说,遭遇打击太稀松寻常。

“当时当然会很难过,但还是要积极面对。群里的菜友们也是一样,大家互相安慰、鼓励,大不了重来。”

第一年不成功,第二年还可以尝试。第二年不行,第三年再来。

找原因,寻对策,总是能找到方法,看到方向。

大人对待困难的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

“孩子特别能坚持,遇到难题也不发怵,可能就是经过了种菜的锻炼。有时候琢磨一道数学难题,可以从各个角度琢磨几个小时。”程妈还看到过小程自己做一份总结材料,几个小时一直想办法,不断调整,直到满意为止。

“小宝跟着我一起种菜比较多一些。我发现,经历了这些,他更有责任心了。种菜整个过程很长,从播种到发芽、生长,要浇水、施肥、锄草,要有很长时间的付出,才可能有收获。夏天的时候,他跟着一起去照顾菜,能切身体会到种菜多么辛苦。当然,很可能会遭遇意想不到的自然灾害一无所获。但收获时,他也会感受到更大的快乐和满足,获得很大的成就感。”

收菜啦!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收获果实很有成就感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今年的夏天,程妈就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我家的菜地地势低,梅雨季雨水多,被淹得厉害,根出现了问题。又遇上太阳一晒,很多蔬菜都死了。”本该是收获的时候,眼前所见却是大片枯黄。

付出汗水、智慧,有可能大丰收,也有可能一无所获,但都要付出最大的努力。

失败了,枯死了,也许一个果实也看不到。“但就算这样,枯死的植物也不是白费了。它们埋在地下,是很好的肥料,会让我们的土质慢慢好起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只要继续,就会有希望。

“菜友们也都很乐观。大家都说,没事,大不了重来!有收成的菜友,把蔬菜分给没有的。经常会有菜友在群里说,种的什么菜可以收了,你去摘怎么样?”程妈说,这几天,已经有不少菜友打算重新翻地,重新开始播种了。

种菜,也让她悟出了育儿之道。

“家长要在生活上照顾孩子,就跟种菜一样,浇水施肥。看到孩子有缺点了,还要及时提醒,及时纠正,遇到了困难,要帮助他们一起共渡难关。孩子长大了,我不断鼓励他多尝试,就像多尝试种不同的品种。可能有些事,孩子并不擅长,会遇到困难,但整个过程中的经历,是非常好的成长。种菜,特别是蔬菜还是幼小的苗时,很需要菜农加倍的呵护,但长大了后,即使不天天照顾,也可以长得很好。就跟养孩子一样,小的时候,要好好引导。”

想要种好菜,根据菜的特征去培育也很重要。“我家两个孩子,个性和喜好也不同。”大儿子酷爱数学,小儿子则对科学和朗诵特别感兴趣,那就给他们不同的支持。

对程妈来说,种菜,也让她不断突破自己的舒适圈。

“不能偷懒,持续学习,不管是种菜还是育儿,还有很多东西对我来说是新的,一边学,一边做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