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此青绿最动人——大型原创舞台长剧《问瓷》幕后的故事

潮新闻 共享联盟·黄岩 马鹏鸥2024-08-07 02:15全网传播量1万
00:00
00:00

“只要找到这块缺失的拼图,就能还原一部完整的中国陶瓷史。”……日前,大型原创舞台剧《问瓷》在文体中心正式开演。

该剧从沙埠当地《九龙透天》的传说出发,以北宋制瓷师岳定和当代青瓷专家孙振奚两条线交叉叙事,让两个不同时空的人共同仰望青瓷历史。本剧的舞美、服装、灯光多媒体充分考据了北宋时期的审美特质与沙埠青瓷造型风格,将沙埠青瓷柔美含蓄的东方美学与时代精神相融合,借“戏剧+舞蹈”的艺术形式展现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坚守,旨在重塑沙埠窑青瓷文化肌理,探索青瓷品牌振兴新路径。

从短剧到长剧 历时半年打磨剧本

一部陶瓷史,半部在浙江。沙埠窑是台州近年来的重大考古发现,在中国陶瓷史上地位非常重要。沙埠窑上承越窑,下启龙泉窑,成为改写中国陶瓷史的重要拼图。

时间回到去年7月,沙埠原创大型实景剧《九龙透天》首次亮相,该剧改编自沙埠民间传说,讲述了青瓷守护人为守烧窑瓷秘方,不被士兵捣毁,誓与瓷窑共存亡的故事。该短剧一经亮相就广受好评,长剧《问瓷》的打造也就因此提上日程。

“我一直就对沙埠的青瓷文化感兴趣,很早就想创作一个青瓷主题的舞蹈,可随着多次采风调研,我觉得舞蹈无法表达我想做的内容,在与沙埠镇主要领导对接时,他们提出建设青瓷宋韵文旅小镇的设想和我不谋而合。于是在去年沙埠青瓷宋韵文旅艺术节时,我们便根据沙埠当地的民间故事创作了一个30分钟的短剧《九龙透天》,把沙埠窑的历史搬上了舞台。”《问瓷》导演兼制片人符贝贝说,“因为起始是舞蹈,所以我们商量一起尝试往里融入舞蹈元素,用歌队进行穿插、衔接剧情,当时的短剧演出效果非常好,今年是在短剧基础上进一步往下推进,就有了这部长剧《问瓷》。”

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一定能够唤醒人民心里的情感与信念,与之产生共鸣。“《九龙透天》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但是以往故事只讲父子九人投湖自尽,最后被官家赦免,修庙供奉。但其实再深究一下,如果烧瓷带来了这么可怕的结果,本地人还敢烧吗?会不会有一段时间烧瓷制瓷成为讳莫如深、避而不谈的事。于是就将《问瓷》改写成着眼于现代与古代两条线索交叉叙事。”《问瓷》编剧阮璐翘说,“而现代戏则是考古学家孙振奚想去找到沙埠窑熄灭的炉火,古代线是岳定重燃沙埠窑熄灭的炉火,其实双方找到东西是一致的,是双向奔赴,只有岳定和众人一起重燃,最后才能把这团火传承到千年后的孙振奚手里。”

为了通过现代影像技术和传统文化两者的有机结合,《问瓷》着眼古代与现代两条线索交叉叙事,拼凑构建一段完整的青瓷历史,从剧本立项开始,主创人员们就一同前往沙埠考古采风,寻找翻阅青瓷相关资料,随后用时半年进行打磨,“剧本完成后我们也询问了相关的历史专家,看改编的故事是否符合史实。”符贝贝告诉记者。

“白+黑”排练 一切为了完美呈现

舞台上的流光溢彩,表演者的精彩演绎……成功背后凝洁了团队辛勤的汗水。剧本完成,演员们第一时间试演,再研讨改进,再试演……与其他舞台剧不同,该剧集结中戏、上戏、北舞等国内顶尖艺术院校的艺术新锐创作力量。也正因如此,分开排练增加了不少困难。“我们这次的演员都是在专业院校招募的,所以不能随时在黄岩进行排练,前期的时候都是话剧演员在杭州,舞蹈演员在黄岩,各自排练,所以等到第一次合体排练时磨合与调整难以避免。”符贝贝说,“舞台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要在现场练,道具的卡点,每个演员在剧场的位置都要精准,不然都会因为一点瑕疵而影响演出效果。”

时间紧,任务重。7月13日,所有演员们第一次集合在一起,每天都是“白+黑”进行排练,舞台剧与电影电视剧不同,演错了不能喊“咔”重拍,因为在舞台上只有一次机会,需要所有演员都进入状态,真实地去还原,与角色完全融为一体。

在排练之余,演员们一有空就聚在一起商量,哪场戏该怎么演,怎样能更好地展现出人物的内心,排练时也会提出自己对人物的理解,每个人都希望能完美地诠释角色。每晚排练结束后,大家也都聚在一起复盘,哪里演得不够好需要调整,再制作第二天的计划单。

张帆是剧中北宋时期的年轻制瓷师岳定的扮演者,因为是第一次接触青瓷题材,为了将剧中人物演绎得更好,更贴近岳定的人物形象,在沙埠采风时他特地跟师傅学习了怎么做瓷器,“看师傅教的时候很轻松,没想到自己一上手就很困难,特别是拉坯。”张帆说。

从创作、排练到展演,《问瓷》剧组前后花费了一年多时间。“剧团里的歌队演员几乎都是舞蹈演员,我们编排的舞蹈动作不纯粹是古典舞,还有一些现代舞的元素在里面。因为这个戏本身不是只讲宋代,是古今交融,所以在编排的时候就希望动作风格上能和古今两个时代都能贴合。”《问瓷》副导演兼舞蹈编导陈佳瑜说,“歌队演员除了用舞蹈渲染重点场面,还会在剧中负责道具的上下场,迅速在剧情中完成换景,让整个舞台流动,让戏更加灵动。”

重现一段青瓷宋韵珍贵历史

7月23日晚,《问瓷》在区文体中心大剧场首演。生动的演绎、优质的舞美……精品剧作深受现场近千名观众的好评。

该剧主要讲述两个不同时空的失意人分别遭遇到了人生中最绝望的时刻,但最终他们在仰望青瓷历史的长河中坚定自己的使命……当代青瓷专家孙振奚继承老师的遗志,决定填补这段空白历史,她相信这段青瓷发展史的空白就隐藏在九龙透天的传说背后。但没有人相信她,甚至连自己的学生都无法承受枯燥的研究工作离她而去。而北宋中期,游历四方的年轻制瓷师岳定,在听闻九龙透天的传说之后寻迹而来,只为学习沙埠最优秀的青瓷技术精进技艺。却发现沙埠炉火已灭,青瓷不再。

除了剧情,本次舞美、服装、灯光多媒体均融入诸多沙埠青瓷元素,制作精良。舞台以沙埠青瓷为灵感,用到5扇纱幕、10组屏风、9块吊景瓷片,并将沙埠窑特色纹样、沙埠地图、沙埠青瓷等运用到多媒体投影中,呈现特色鲜明的舞台效果。“为了展现沙埠元素,我们多次到沙埠窑实地采风,期间得到了沙埠青瓷文化展览馆、黄岩博物馆的帮助,提供高清图片让我可以进行设计参考。”《问瓷》舞美、多媒体设计李明芳说。

而服装则是充满巧思,运用大量的黄灰绿灰色调(沙埠窑瓷主色调),印染沙埠窑纹样布料来进行设计,充分展现人物性格与特点。同时,剧中融入舞蹈,让一个个身着翠色飘逸长裙的舞者化身青瓷的意象,穿梭光影其中,充分展现青瓷的美,又增加了舞台的诗意。

“剧中人物形象鲜活立体,时空交错的设置感觉很新颖,尤其是那场历史人物与现代考古学者的对话令人印象深刻,他们身上共有的对于理想的坚守让人动容。”观众毛女士看完后告诉记者。

沙埠窑是浙江两宋时期保存最为完好、结构最为清晰的窑址,它的发现打破了“台州无瓷”的传统认识,填补了中国瓷器史上青瓷从越窑向龙泉窑发展的空白,完善了越窑青瓷的发展序列,构建了浙江宋代青瓷生产的完整体系。沙埠竹家岭窑址考古发掘获评“新时代浙江考古重要发现”。

“沙埠是一座自然风景宜人、文化底蕴深厚的小镇,境内有国家文保单位——沙埠青瓷窑遗址。为更好地传承千年青瓷文化,我们以艺术的形式助力沙埠青瓷复兴,并希望将这部剧打造成具有地方特色、高质量、高水平的舞台剧。同时也期望通过这一部剧的展演,让更多的人知道沙埠、了解沙埠、走进沙埠,深度感受沙埠的山川风物、美食美景。”沙埠镇党委委员金尤莎表示。


(图片由金尤莎提供)

相关新闻
台州爱心妈妈守护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556名困难儿童有了温馨小窝
“无赠票”,温岭大剧院吹来文艺新风!
02:33
流星狂潮!黄岩这些地方最适合许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