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脉,源远流长,历史苍穹,群星璀璨。若提及《诗经》楚辞,怎可不讲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紧随其后,明清小说流芳百世……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每当我朗诵起这些早已烂熟于心的经典名句,便觉喷珠噀玉、口齿噙香,有时甚至忍不住地低吟浅唱。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古代诗歌总集,收纳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内容,距今相隔千载。透过字里行间,那鲜活如昨的文字,却似才脱笔墨般清新。
它讲述过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反映出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伫立时光之河的彼岸,遥望前川,星汉灿烂。我仿佛随文字进入一个草木含情、鸟笑虫鸣的通感世界。在那现实主义的文学国度中,我体会着先人的幸福,咏叹着他们的痛苦……
斗转星移,日月更替,时间的指针很快拨转至先秦时代,在诸子百家争鸣之后,文学殿堂的桂冠,被中国第一位大诗人屈原收入囊中。
他不仅奠基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还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楚辞作为一种具有浓郁楚地风格的诗歌体裁,感情奔放,想象奇谲,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又一座高峰,神奇瑰丽、风格独特、浪漫抒情。
出生楚地望族的屈原,少时便胸怀大志。早年也曾受楚怀王信任,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廉洁奉公,主张“美政”。可他非凡的才识,被上流阶层嫉恨,遭到贵族集团的排挤诽谤。
屈原赤胆衷肠,从不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即使他心中明了,在那奸臣当道的朝廷里,只需自欺欺人随波逐流,便可保全富贵荣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然,无论时势如何变换,世人如何选择,他,永远只会是这个顶天立地、坦坦荡荡、“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的“香草美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于是,屈子用如椽巨笔呐喊出这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人生座右铭。
听信小人谗言的昏聩君主,将屈原多次贬谪至蛮夷的汉北、阮湘流域。眼看一度强盛的楚国,复兴无望,“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之后,尚在流亡途中的屈原,听闻秦军攻破楚国郢都,忧愤交加痛不欲生。精神支柱崩塌,投河汨罗!他的肉身,像流星的坠落,划亮华夏儿女精神的天空。以纯净不染的生命,殉葬“家国天下”!
流年似水,昼夜不息,时间转眼到了繁荣富裕的汉代。在汉朝涌现出一种有韵的散文,为汉朝儒客文人热衷的文体,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辞藻流光溢彩,通篇涌金叠银,像一阙阙敬献给盛世的颂歌。
当然,比起恣肆挥洒的汉赋,审美大爆发的唐代,更是臻至诗歌的巅峰。故而,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唐诗,惊艳四座、横空出世!
不过,在此之前,东晋就有位着迷自然的“田园诗鼻祖”“归隐派掌门人”陶渊明。他以诗句展示自身鲜明的文学主张——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情、景、理三者,融而为一。“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创造了一种以“田园”为标志的人生境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从这些云淡风轻的诗句中,我们能感受到他“有钱寻一醉,无钱寻一睡”的随遇而安。和自然共舞,与心灵和解,纯真地生活在每一个当下。也笑长安名利处,红尘半是马蹄翻。辞官归隐,躬耕乐道,这未尝不是一种抛却名缰利锁的自在与闲适!
若是谈及盛唐年间,那光焰万丈的“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自然是古今中外的爆款推荐话题。俩人命运般的初逢就如“太阳与月亮相碰”,此后,二人一见如故,迅速引为至交。
在李太白的神仙视角中,蜀道巍峨,青天难上,求仕艰险又怀才不遇;永远的庐山飞瀑,碧落苍穹,因愤懑不平忘情自然;恒久的金樽对月,仗剑天涯,借酒浇愁而任侠重意……
故此,他的诗歌,雄奇奔放、俊逸清新、极富浪漫主义精神,以及强烈的主观色彩和奇特瑰丽的想象,拥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
尽管李白具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独立人格,“戏万乘若僚友,视同列如草芥”的凛然风骨,以及“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的个性风采,本身的俊采星驰也让他有了非凡自信的资本——“天生我才必有用”,但李白还是把复杂的人生思考得太过理想。
至于他的“小迷弟”杜甫,无论是内敛的心性还是诗歌创作上的沉郁风格,都与这位李大哥截然不同——或清新细腻、或辞藻富丽、或平易质朴、或通俗自然,主要表达了爱国思想。
杜子美善于描写当时历史实况,反映唐代由盛转衰的现况,故有“诗史”之称。从安史之乱至入蜀之前,经历了大时代的动乱,写下大量的实录式写实名篇。
当“诗圣”面对历史巨变后的民间疾苦举世疮痍,纵然再悲天悯人,心系天下,亦无力改变滚滚的时代浪潮,只能以沧海一粟的身份,湮灭于苦难洪流,胸中意济苍生的抱负,更化作了梦幻泡影……
仙出世,李白一生都在作浪漫的想象飞行;圣入世,杜甫一生都在现实的荆棘与泥水中行走跋涉。李诗秀在神,杜诗美在骨。当然,两人都以他们超凡的诗才和博大的襟格,撑起了唐代诗坛一片“高不可及”的瑰丽天空;以其高贵的人格和真挚的友情,谱出了文学史上一段佳话。
其实,星辰浩荡的中国文学史上,只有二人,堪配称“仙”。要是将上文所提到的李太白说成不慎跌落凡尘的谪仙,惊为天人;那么乐天豁达的苏东坡,便是红尘中最像神仙的凡人,历经困厄,终得解脱!
历史的车轮,终会不可阻挡地滚滚而至。在宋代,文脉的首席,无疑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作为全方位奇才的他,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美食家,而且擅长治水、精通香道茶道,雅好游赏山水等……尤其是词作、散文、书法三个超级强项,足以令他雄视千载。
苏轼的豪放洒脱同样体现在诗词中,他常以恢宏的气势和奔放的笔调抒发情感。不受传统束缚,敢于创新,用词大胆,意象奇特,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要知道,苏轼前期的作品偏于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决堤洪水一泻千里,后来却愈发趋向空灵隽永、质朴清淡似深柳白梨,透亮脱俗,香远益清。一首《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好一句“此心安处是吾乡”!如此超然物外的心态,简直不像你我凡俗中人所拥有的“大解脱、大光明、大自在、大圆满、大智慧”之境界!而苏东坡,却将它作为了光阴逆旅中的人生信条,并完成了由人而仙的修行跨越!
且看,元曲也紧锣密鼓地隆重登场了。继唐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亦有着自己的引人入胜:一方面,它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明初,在话本的基础上,产生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而《三国演义》是罗贯中所记载的在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
那部家喻户晓的《红楼梦》,则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位列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小说主要围绕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以贾宝玉的视角展开,描绘了一批女性的人生百态,展现了人性美和悲剧美。
它的艺术成就非常高,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和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曹雪芹在作品中运用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写作手法,使得字字珠玑、句句箴言的《红楼梦》成为了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的史诗性著作。
鲁迅先生曾赞言,《红楼梦》乃中国小说之巅峰,读之如饮醇酒,回味无穷。正所谓:中华文化此中含,含笑悲欢味自耽。若能获麟同绝笔,春秋舌拙色应惭!
“转载请注明出处”
蝶恋书缘
潮新闻潮客,即拍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