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熬最深的夜,泡最浓的茶,炎热的夏天,年轻人扎堆养生成为话题。晒背、三伏帖、督脉灸等中医养生方式成为年轻人的热宠。从“保温杯里泡枸杞”到“乌梅汤”“穴位减肥贴”等中医处方的火爆,再到如今艾灸、刮痧等传统中医疗法的出圈,养生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属,当代年轻人正身体力行地成为养生界的“主力军”。
“潮”起来的中医养生,何以圈粉年轻人?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中医院不再是“吃苦”之地
如果说中老年人面临身体机能的衰退,选择被动养生,年轻人养生则是瞄准健康痛点的主动作为。一份针对90后、00后的调查显示,劲椎病、眼疲劳、睡不醒是职场年轻人最常见的健康难题,久坐、熬夜、饮食不规律和饮水不足等是威胁生活状态的几大不良习惯。
在交流中还发现, “上火”“湿气重”“补气血”等中医用语正在逐渐成为年轻人常挂嘴边的日常用语。上班给自己冲一杯养生茶,休闲时间打太极拳、八段锦成为一种潮流。和西医相比,中医更注重人的整体健康,其养生方式也更自然温和。同时,中医养生能提供多样的选择,不同体质的年轻人也可以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在绍兴,中医养生不断在年轻人中间“走俏”。入夏以来,越城区各大医院的中医诊室内人头攒动。在绍兴市中医院,95后市民黄小姐第一次尝试了中医“督脉灸”,她告诉记者,因为工作原因她需要长期伏案,加上夏天经常待在空调房中,身体处在亚健康的状态。“听说过中医的‘冬病夏治’,灸的时候热热的,身体很舒服,心里也得到安慰。”据了解,这样一次督脉灸扣除医保报销部分后,自费在100元左右。
社交平台上,下班后的“推拿按摩”也是许多年轻人的心头好。“求拿捏”“组个晚趴局”“按完之后感觉整个头都变轻了”……组局推拿成为新的交友方式。记者在绍兴市中医院推拿科了解到,入夏以来,科室日均门诊量超过120人次,其中,50岁以下人群占到了就诊人数的七成,30岁以下年轻人占比同样增多。
从去中医院配药材自己熬制饮品到配置专属泡脚药包,从体验推拿、拔罐到学习太极拳、八极拳等保健功法,中医养生的花样可谓层出不穷。中医院也早已不是记忆里的“吃苦”之地,而成了可以治愈年轻人“脆皮”身体和“脆弱”心灵的养生福地。
但五花八门的养生门路,最终也需回到保证适用性和安全性的路子上来。有人用三伏天晒背、灸身体等方式来养生,也有人因为体质不适合而出现问题。凡事过犹不及,不同的体质有不同的配方,如若不通过中医辨证,盲目跟风,可能适得其反。年轻人养成正确的养生观念,这种“潮起来”的生活方式,才能更好掀起新的健康风尚。
养生路开辟热门新赛道
自古以来“食补”就是养生重要的一环,今年夏天,“养生”成了水饮火爆的消费方向。有不少适合夏日进补的食材:茯苓、赤小豆、薏米、玉米须、芡实、红枣等被一一纳入配料表中,普普通通的饮料变成了“养生水”。
记者在越城街头的便利店看到,养生水都被放在了货架比较显眼的位置。卖的比较好的有元气森林的红枣枸杞水、陈皮水、绿豆水;好望水频台的薏米水、桂圆水;可漾的红豆薏米水等。此外,东方树叶、三得利等品牌的无糖茶饮料也很受欢迎。此类饮料的价格基本都在5元至6元之间,与咖啡、奶茶相比,便宜不少。“现在年轻人都喜欢买养生或无糖类的饮料,夏天需求量又大,卖得很快。”某罗森便利店员工向记者表示。
快速增长的养生水和无糖茶饮料赛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创新产品加入。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预计未来五年内,中式养生水市场的复合增速将超过88%,市场规模有望在2028年突破百亿元大关。
不止是水饮,养生保健紧跟当下时尚、便利、快节奏的生活,在更多领域找到了新的存在方式。在线上购物平台,记者输入“养生”关键词,立马跳出多个商品,养生壶、花茶、黑芝麻丸、去湿气足贴……种类多得数不过来。
浏览页面时,记者发现养生零食的出现率颇高,不少产品的销量直逼薯片、汽水等零食。“买了一些放在办公室做点心,配料干净,真的不错。”点进评论区绝大多数网友都给出了好评。零食化、即食化、小包装是这类养生食品的主要特征。黑芝麻丸、阿胶枣糕、蓝莓原浆等食品均通过技术改进和包装创新,让年轻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享用。
从质疑养生、理解养生、到热爱养生,近年来,还有部分年轻人发生了身份变化。他们大多在身体亮起“红灯”后开始关注养生,并在自媒体平台上分享养生经验,有人因此找到了新的创业方向并获得收益。养生博主分享信息,提高了公众对健康的认知,但也有用户袒言,“不知博主们分享的养生经验是否真实以及真的适合自己。”当信息分享的真实、准确受到质疑,当养生的热门赛道不断拓展,保持理性适度,“辩证养生”显得尤为重要。
年轻人“养生热”背后的思考
养生已经成为了一股方兴未艾的潮流。“养生热”的背后,不仅是年轻人对自身健康的关注,还有市场的引导和近些年来的中医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健康意识的觉醒和医疗知识的普及,主动“防未病”、拒绝“亚健康”成为年轻人的自觉行动。“养生热”折射出年轻人生活态度的转变。在当下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中,大部分年轻人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焦虑困扰。积极的生活态度、合理的养生方式是对自我恰到好处的关怀,越是在打拼的关键处,越要顾好身体、护好本钱。
“养生热”还展现出市场的新动向。当“保温杯里泡枸杞”的粗放养生方式不再能满足年轻人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中医养生方式被发掘出来。与此相伴的是各类养生馆顺应市场需求冒出来,各类食物饮品搭上养生“快车”增加销量,在“良莠不齐”的市场环境下,若不加强监管,事故频出,失去消费者的信任,养生经济很难持续发热。因此,相关机构需要开展正确的科普,对各类健康产品、服务的规范化管理也应成为业内共识。
中医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虽然“养生热”进一步带火了中医文化,但从古至今中医文化始终没有淡出公众视野,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观念也始终植根于国人心中。通过养生实践,年轻人不仅能获得生理的健康,也能在精神上找到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归属感。重拾传统,继承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重要财富,将数千年来的经验总结和与时俱进的创新举措相结合,才能不断激发中医在新时代的活力。
最后,通过中医养生改善健康状况固然是好事,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情绪状态更为重要。养身体、求健康从来都不嫌晚,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都是值得坚持一生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