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新中心”——探寻余杭善治之路③丨以精准服务,释放科创社区最强能量

潮新闻 通讯员 胡倩 贡宏云2024-08-03 02:23全网传播量1858
00:00
00:00

编者按: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杭州市余杭区以“枫桥经验”为指引,不断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径。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效能,全力赋能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建设,余杭区委社会工作部以“走基层”“找共性”“开药方”为破题点,深入镇街开展蹲点调研,实现“解剖一只麻雀、总结一类方法、推广一片区域”。

近期,潮新闻客户端联合余杭区委社会工作部推出《赋能“新中心”——探寻余杭善治之路》系列报道,走进余杭区“农村社区”“撤村建居社区”“城郊接合部村(社)”“城市社区”以及“科创社区”5种类型10个村社,聆听他们的基层治理故事,探寻新时代基层善治之路。

纽约“硅巷”以布鲁克林和曼哈顿下城区为中心,汇聚移动信息技术企业,崛起为美国东岸的科创重镇。伦敦“硅环岛”以老街环岛为中心,布局各类科技公司,成为英国高科技产业核心地带。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大潮下,这些具有“蚂蚁体格、大象能力”的超级片区,以一隅之地“弄潮”科创与产业风云,激荡城市发展澎湃动能。

作为浙江经济第一区,近年来,杭州市余杭区放眼全球,不断孕育创新灵感,将科创基因植入城市肌体,打造以服务企业和员工为主的科创社区,在最小单元内满足人们的需求,释放出基层治理的最强能量。

强内核

科创社区是以众创空间或创业企业聚集区为核心、以居住用地为主要功能的城市片区。把优质资源和服务倾注到这个最能发挥效益的城市单元,让科、产、城、人在有限的物理空间交织共生,是余杭的“超级设想”。

梦创社区和贝达梦工场科创共同体(以下简称“贝达梦工场”)正是这一设想的现实载体。

从地理位置上看,梦创社区位于余杭区仓前街道,东至舒心路、南至文一西路、西至东西大道、北至余杭塘路。这个范围,正是余杭经济主平台未来科技城的核心区域。贝达梦工场坐落于五常街道联创街与海福路交叉口,毗邻阿里巴巴西溪园区和浙江海创园,是贝达药业旗下的生物医药创业创新平台,旨在打造一个以生物医药领域为主,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专业众创空间。

梦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从人才集聚程度上看,梦创社区汇聚各类园区及厂区62个、楼宇95幢、企业6000余家,服务人数约3万人,累计引进一流人才554名。贝达梦工场拥有人才公寓178套、入住人数200余人,企业154家、员工2000余人,其中各类人才40名,包含国千人才2名。

从创新质量上看,梦创社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8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650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4家,以及上市企业4家。2023年,梦创社区实现税收23.25亿元,实现“每天每平方米纳税超4.3元”。贝达梦工场入驻广立微等上市企业,以及瑞普基因、云庭数据、木链数据等准独角兽企业。

贝达梦工厂

“余杭区充分利用各街道的区位优势,以信息流、人才流、资金流等为依托,在城市核心位置打造形成有竞争力、带动力的科创社区,把原本以服务居民为主的组织形态延伸到经济领域,以精准服务推动经济密度和产业强度持续攀升。”余杭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围绕地理位置、人才集聚、创新质量三个角度,解释一串串数字背后的“钻石效益”。科创社区与城市重要新中心的新兴业态、智力密度、工作节奏高度契合,人们可以在霓虹灯下,促进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享受优良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有效反哺基层治理。

强服务

“企业成立8年了,还能申报租金补助吗?”日前,贝达梦工场开展政策解读讲座,邀请专家现场回应企业种种诉求。类似这样精细化的助企服务,几乎每周都会在贝达梦工场如期开展。

用完善的服务匹配最有创新力的社区,满足企业和员工多样化的需求,是梦创社区和贝达梦工场区别于一般社区的显著特色。科创社区对精准服务的创新探索,可以用“精准、高效、贴心”六字概括。

综合性服务中心

在精准服务方面,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事项,打造集公共法律服务、金融服务等助企功能区域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服务中心,实现助企服务零距离。比如梦创社区开设了56个审管项目,提供“一门多窗”服务。

在高效服务方面,配备“经济发展专员”“综合治理专员”“公共事务管理专员”“党群建设专员”等专业管理人员,为企业提供政策分享、法律咨询等服务。同时,借助“余省心”平台,为企业提供政策对接、融资渠道、资源互动等一站式线上服务,实现助企服务不断档。

走访服务企业

在贴心服务方面,组建专业走访团队,对企业开展“一月一走访”。贝达梦工场组建党员、助企服务员、社区联络员结对模式,实现助企服务无盲区。梦创社区通过实地走访,建立企业需求清单、辖区资源清单和项目落实清单“三张清单”举措,由对口社工领办、跟踪服务、协调难点。

“曾经,一家企业负责人联系我,反映企业通道被围上栅栏,进出不方便。我们马上联系城管、交通等多部门,进行现场协调。经过一个月调解,最终在企业附近开了一条临时通道。”梦创社区党支部副书记陈建英说,社区工作人员好似企业的“影子朋友”,在它们背后,做好“全生命周期”的精准服务,激发企业内驱力,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内涵。

强能级

协商议事“小平台”,凝聚基层治理“大合力”。

梦创社区和贝达梦工场通过党建引领,围绕园区建设、企业员工诉求、文化建设等积极探索搭建民主协商议事平台,由物业、企业、员工代表及社区代表组建园区治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园治会”),定期召开会议,共同商讨园区治理中的重要事项和问题解决方案,做到“园事园议、园事园办、园事园管”。

利尔达园治会人才园地开园

梦创社区率先启用园治会,以园区划分管理区域,搭建了“问题收集—议事协商—落地解决”的园区内治理闭环机制,以此保障园区优良生产空间,维护广大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为基层治理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在尝试园治会平台协商议事后,贝达梦工场党委书记冯晓菁也忍不住感叹,园治会增强了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以前,如果园区发生纠纷事件,都需要上报社区或报警处理。自从有了园治会,将矛盾及时化解在园区内,解决问题更高效了,企业和员工之间也更和谐了。”

贝达梦工场企业员工兑换积分

为让园治会模式有效实施,梦创社区和贝达梦工场还设计了激励与监督机制。比如,围绕党员活动、志愿服务、协商议事等具体内容制定积分兑换细则,推行“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兑商品”的正向激励模式。又如,对在园治会协同共治中表现出色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企业、员工参与积极性。再如,邀请企业代表、员工代表组成监督小组,对园区治理中的违规行为和不作为现象定期进行通报,确保各项治理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在余杭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眼中,各方共同搭建园治会协商议事平台,形成顶尖人才、最强大脑充分交流碰撞的良好环境,不仅走出了一条基层治理的新路径,更为科创社区做好“筑巢引凤”“招才引智”工作增添了新助力。

强品质

走进贝达梦工场,整体建筑呈金属渐变线条风格,其间搭配绿化和创意雕塑,实现功能性和高颜值的统一。下沉广场空间打造了包含台球桌、乒乓球桌、儿童游乐区、图书角的多元休闲活动区,为企业员工及家属提供了丰富的“第三空间”,让创业与梦想、工作与休闲、创意与生活在此交汇融合。

企业员工利用下沉空间休闲运动

在有限空间内整合各类要素,以精准服务“小支点”撬动基层治理的“大发展”,这些在梦创社区和贝达梦工场内都能找到一些相似案例:通过开展人才创客沙龙、青年人才交友会、行业大咖分享会等活动,为企业搭建资源共享、信息共用、问题共商的平台,创造跨企业、跨领域的合作机会;邀请专家为企业员工开展技能培训,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产学研发展机制;通过举办体育活动、团建活动等,打造开放包容、鼓励创新、合作共赢的社区文化,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我参加过手绘沙龙、点茶体验、美食品鉴、K歌大赛、狼人杀等特色活动。”一位来自瑞普基因的员工直言,贝达梦工场像是一个有活力、有温度的家。“在有温度的科创园区内,工作将是一种生活方式,是感受价值、创造价值的途径。”

梦创社区暑期托班活动

梦创社区还“操心”辖区企业科技成果的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问题,为此与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达成合作。此外,提供暑期托班服务,帮助辖区企业员工实现“带娃上班两不误”。梦创社区将“企业有事我来办”从一句口号,变成了实实在在的“阳光雨露”式服务。

对照企业和员工的期望,科创社区以一系列精准服务,成为展示产业优越性的“窗口”和留存人间烟火气的“家园”,吸引人们栖居筑梦,赋能企业“化茧成蝶”。

通过解构梦创社区和贝达梦工场,我们发现,余杭精准洞见新兴经济、高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创造性地重构产业格局,集聚资源,把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实实在在融入社区生活,全新塑造城市产业、人文、生态等新面貌,让“小社区”的“大文章”愈发精彩。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