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三星堆又有文创盲盒上新了。
“上市仅一周,就已经脱销。”杭州青壹坊文旅有限公司负责人卢伟坚在朋友圈里这样写道。
古老而神秘的三星堆,因为一套文化盲盒,与数千里之外的杭州钱塘发生了奇妙的碰撞。
“古蜀之光”盲盒。阮西内/摄
在三星堆博物馆里卖到缺货的“古蜀之光”文化盲盒,正是出自杭州钱塘的一家企业——杭州青壹坊文旅有限公司(下称“青壹坊文旅”)。
不只“古蜀之光”,青壹坊文旅推出的“遇见长安3”“白蛇传”等系列文创盲盒,在诸如大唐不夜城、浙江博物馆等都很畅销。
“我们提出了青年文创的概念,就是把我们优秀的文化,用时尚潮流的方式去呈现,这对于我们这样的文创文旅企业来说,是机遇也是使命。”青壹坊文旅产品总监郑湘说。
熬了两年,返工无数次
“古蜀之光”上新即成爆款
“我们人都没抢到。”郑湘笑了笑。办公室里,只有一套“古蜀之光”盲盒定版前的样品。“这套跟正式发售的盲盒还略有区别,正式发售的版本细节和品控处理得更加到位。”他说。
这两天,青壹坊文旅的负责人卢伟坚正在四川对接“古蜀之光”盲盒的后续销售事宜。
“实在太火爆了。”郑湘告诉记者,首批“古蜀之光”盲盒一共是3000套,每一套是6个手办,另外还有125个隐藏款手办。在三星堆博物馆里,最近每天的销售量是100套以上,周末最多的时候超过了300套。
“古蜀之光”盲盒手办。阮西内/摄
为了这套盲盒,青壹坊文旅熬了整整两年。
原定于2023年初夏,“古蜀之光”盲盒就要开售,但就在准备出货时,团队紧急叫停。“我们总觉得设计不到位,还有可优化的空间。”郑湘说,哪怕是冒着违约的风险,也想把盲盒做得更好。
团队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得到了三星堆博物馆方面的理解。
“我们在单个手办的零部件材料上做了更新,使用了一些夜光材质,这样在黑暗环境下,也能发出闪光,贴合了‘古蜀之光’的寓意。”作为产品总监,郑湘特别清楚这套盲盒的来之不易,从设计到最终成品,返工了无数次。
结果是令人满意的。目前,“古蜀之光”文化盲盒已加量生产。
最火的盲盒销售额破亿
还有盲盒作为伴手礼
文化盲盒是青壹坊文旅在文创产业领域非常出圈也颇具竞争力的一个赛道。
和大多数盲盒手办不同,文化盲盒除了要将手办设计和制作得好看之外,更需要产生更多附加价值和属性。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把优秀的文化传承好和表达好。”郑湘说,为他们做文化指导的都是国内大型博物馆的专家和历史方面的教授导师。设计盲盒手办时,手办的衣服造型、脸部造型等等,首先是要正确表达元素,符合历史;再是表达要符合现代人审美。
遇见长安系列盲盒。阮西内/摄
这样一个边传承边创新的过程,对于设计师、产品负责人都是一种考验,但也增强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领悟。
青壹坊。阮西内/摄
如今,青壹坊文旅出品的文化盲盒、冰箱贴,以及专门打造的主题系列文创产品,在市场上都有着不俗的产品力。
《遇见长安》系列盲盒已累计销售超150万套,销售额已破亿元。
去年杭州亚运会期间,青壹坊文旅设计的《白蛇传》盲盒被作为伴手礼赠送给了中外来宾。
从文创文具到全品类文创
钱塘孕育了怎样一家企业?
青壹坊的总部位于钱塘区元创公园内,有整整三层楼。
“‘青壹坊文旅’是属于青壹坊的独立公司,曾是青壹坊的一个部门。”郑湘介绍,大概是四五年前,青壹坊开始入局文化文旅领域,并将文化盲盒作为一个重要业务。“除了文化盲盒外,像一些博物馆的文化冰箱贴、文化笔记本等,我们都可以做。”
这两年,青壹坊文旅推出的李白、鲁迅系列文创主题,都非常出圈。
谈到“青壹坊”不少95后、00后,对它的印象更加深刻。
“我初高中阶段,它家的文创文具治愈了我的精神内耗。”一名95后白领说。
青壹坊的文创文具。阮西内/摄
2012年,青壹坊在钱塘区的和达文创园成立,很快就靠文创文具被学生群体追捧和喜爱。如今,青壹坊入局国潮,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创新,通过文创产品再次“俘获”年轻一代的心。
青壹坊发展的背后,有着钱塘在文创领域和人才资源等多方面的支撑。
青壹坊文旅产品总监郑湘毕业于中国计量大学:“钱塘是发展文创产业的一片沃土。钱塘大学城是我们的资源库,年轻人才更有创新力,正是企业所需。钱塘有很多年轻人,有来上学的,也有来工作和创业的,他们都能给文创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这些年,钱塘涌现了一大批优质的文创企业,像问童子、王的手创等等,这些企业以优质传统文化为灵感来源,不断传承与创新,产出了很多受到大众喜爱的文创产品,同时,这些在钱塘发展起来的文创企业,也给钱塘文创产业带来了更多想象空间。
去年,钱塘规上文化企业增加数、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率均位列全市第一。这就充分说明了钱塘文创产业的活力。
沃土之中,更多优质文创企业正在努力生长,开花结果。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