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很凉,气候宜人,四季如春;凉山很绿,3000余万亩森林和草原构成绿色基底;凉山很蓝,蓝天可与云贵高原比美,空气质量全省第一;凉山很红,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还有南红、盐源的红苹果;凉山很古,是古代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必经地,还有600年的建昌古城;凉山很神,地形地貌神奇,摩梭文化神秘;凉山很大,面积相当于半个浙江省,每平方公里人口却是杭州的十分之一;凉山很高,海拔地势高,旅游资源颜值高;文旅发展站位高……”
7月28日上午,在西昌市文化馆(西昌市美术馆)内举行的“浙江-凉山州文化和旅游交流座谈会”上,浙江省旅游景区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毛水根用八个“很”,概括了凉山州的宜人环境气候、特色文旅资源禀赋和培育文旅产业差异化发展的黄金条件。
毛水根在座谈会上发言。潘骏/摄
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自然风光秀美,拥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西昌邛海、“东方女儿国”泸沽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螺髻山等,同时这里还是国家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核心区,红色文化、彝族歌舞服饰文化、泸沽湖摩梭文化、木里藏乡文化、特色美食文化融合共生,此外冬暖夏凉、生态宜居的环境,也让凉山州成为理想的阳光康养、避暑、避寒度假旅游目的地。
“凉山州作为区域旅游目的地,必须要找到未来文旅产业发展的角色定位,融入四川全省文旅发展大布局。”在毛水根看来,凉山州要打破“满天星斗”的旅游产品格局,应继续做好城市旅游、湖泊旅游和乡村旅游三篇文章,塑造多核心的旅游吸引物,除了具备5A级景区潜质的邛海、泸沽湖、螺髻山等优质资源,还要进一步深度基因解码独特的摩梭文化、彝族文化,提升世界性意义,同时构建高质量的环境体系、产品体系、产业体系、公共服务体系、旅游治理体系和人才支撑体系。
毛水根认为,在旅游业内卷化现象和旅游业边界越来越模糊的趋势下,凉山文旅融合要实现颜值(景观风貌)、内涵(民俗文化)、能力(综合实力)、才艺(地域特色)、气质(品位和审美)的五大提升,把独特的旅游资源“变现”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做大产业价值链。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