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焊帽、手握焊枪,钻进管路中间,胡晓波屏住呼吸,将焊条精准插向设备裂纹处。随后一阵焊光闪烁,金丝飞溅、白烟四起,断裂处严丝合缝地连在一起。清除焊灰,一道细长的鱼鳞纹映入眼帘,笔直光滑,堪称艺术品。
潜艇内部管路复杂、空间狭小,作业难度大,胡晓波仅用数分钟便完成焊接,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很快隐患消除,设备恢复正常运行。
胡晓波 受访者提供
今年38岁的胡晓波来自浙江东阳,是北部战区海军某艇员队高级军士,他的主要工作是确保潜艇发电机等重要装备的安全运行。为了更好履行岗位职责,关键时刻排除故障,确保装备稳定可靠,他还深入研究电焊技术,熟练掌握焊条电弧焊、氩弧焊、二氧化碳保护焊等多种焊接方法,考取了高级焊工证,并多次在机关、院校组织的电焊个人比武中获得名次,被上级表彰为“四有”优秀士兵、军事训练标兵、装备管理先进个人等。
那年,胡晓波高考成绩不理想,在家消沉了很长时间。为了多掌握一门养家糊口的手艺,他决定去老家的工厂学习电焊技术。炎热的夏天,工厂车间火星四溅、烟雾弥漫,声音刺耳、味道呛鼻,胡晓波穿着厚厚的工作服,扣着封闭的焊帽,和另外几个学徒一起在烟熏火炼中锻炼意志。一天练下来,全身汗流浃背,耳朵嗡嗡作响,到了晚上眼睛止不住流眼泪,白天怕光睁不开眼。
工厂实习五个月后,胡晓波应征入伍,成为一名潜艇兵。随着兵龄增长,随艇出海遭遇几次装备故障后,他越发认识到电焊的重要作用,关键时候能“妙手回春”。此后,每次上级组织维修技能培训,他都积极踊跃参加,各类证书获得厚厚一大摞,焊枪也被他使得“出神入化”。
胡晓波(右二)受访者提供
2011年,海军组织艇员级维修电焊专业比武,胡晓波第一时间报了名。比武项目看似简单却考验功底:限时30分钟,焊接15厘米立方体铁盒,进行水压试验,承受压力大则获胜。
当时,胡晓波已经熟练掌握横焊、平焊、立焊等焊接手法,但仰焊一直是薄弱环节。仰焊时头部上扬、手肘悬空,不一会儿手就开始微微颤抖,铁方盒的底部总是焊不透,焊缝出现咬边、气孔等现象,铁方盒一打压底部就出现漏水。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胡晓波购买了电焊书籍进行研究,还专门去军工厂向老师傅取经。
“拿焊枪,手指要紧、手心要空,角度要准,就像握着鸡蛋,这样才更稳。”老师傅一句话令胡晓波茅塞顿开。此后每天早饭的煮鸡蛋他都舍不得吃,揣在身上带到车间,训练前先拿出鸡蛋握在手心,向上举起找到发力的感觉,再用手指捏焊枪缓慢匀速移动。刚开始不适应,手抖得更加厉害,到后来越练越稳,不同型号的焊枪在他手中都举重若轻。将鸡蛋从手心取走,对焊枪的掌控也更加精准平稳。
比赛的日子越来越近,胡晓波除了训练、还是训练,就连吃饭的时候都要拿出筷子当焊枪比划一下,保持与餐盘边缘2毫米距离,反复找角度练手感;周末休息,一个人在宿舍楼下强化仰焊训练,作业服被电焊高温溶液烧得“千疮百孔”,手臂、胸口、脚背被烫出许多伤疤。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获得个人比武海军第三名、战区海军第一名的好成绩,成为当时进入前五名兵龄最小的选手。
胡晓波(右二)受访者提供
潜艇舱室密闭,空气不流通,防火防爆要求非常高,稍有不慎,将造成次生灾害,因此潜艇内实施电焊,技术要求更高、难度也更大。同时,要做到百分之百无缺陷,没有任何气孔夹渣,否则在海上发生设备断裂,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那年,潜艇执行任务突发装备故障,如不及时处理,舱室温度将不断升高,影响后续任务完成。胡晓波第一时间冲到现场,拆开包在管路上的隔热棉,一番“望闻问切”,迅速定位3处5厘米大小的裂纹。
舱室温度不断升高,接近45℃。作业环境拥挤狭小,胡晓波侧着身子,半蹲在地上,用右手探摸定位裂纹,并进行深度的打磨和清洁。随后,他用电焊钳夹住焊条,小心翼翼地穿过层层管路,进行非目测式焊接。根据裂纹的形状大小,他不断控制角度和停留时间,及时调节电流大小,保证一次焊透,无需返工。
第三处裂纹在管路背面,胡晓波深吸一口气,挤进只有半人高的两个设备中间。他在战友配合下,通过镜子的反射影像进行焊接,现场犹如实施高难度的内科手术。火光四溢、杂音环绕,胡晓波凭借手感控制焊条缓慢移动,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不断滑落,底板被打湿一大片。经过3个小时连续奋战,焊接完成,打开蒸汽阀门,投入系统一次有效。现场的领导和战友无不竖起大拇指。当他被从设备中间拉出来时,全身的肌肉和关节已经僵硬发木,休息好半天才缓和过来。
“呼吸会影响手臂的动作和力度,焊接时,必须调息均匀,形成肌肉记忆。”“焊接时,焊条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速度要均匀,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左右摆动幅度要一致,不能偏左或偏右,只有这样才能焊出精准美丽的焊纹。”出海归来,胡晓波按照惯例,将海上的维修排故经验和战友分享,并手把手指导自己的徒弟练习焊接。如今,他带出一支实力过硬的维修小组,个个都是排故能手。
结合损管条令和实际工作经验,胡晓波带领维修小组总结出适合潜艇电焊的“三字经”: 灭火器、全时备,石棉布、做防护,先通风、后测氢,断电位、后动火,烟雾大、开净化,专业更、防次生……被广泛运用于潜艇装备修理。
随着新装备不断入列,钢材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胡晓波开始着手研究新的技术,为使焊接排故更加精准高效。“希望更多官兵能学好焊接技术,掌握最实用、最有效的装备维修技巧,保证舰艇装备安全可靠运行,让闪烁的焊花在大洋深处熠熠生辉。”他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