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改革微故事:一顿饭、一份惦记和陪伴,家门口的养老服务把幸福感拉满

    潮新闻 记者 金檬 设计/插画 张恬怡 通讯员 高雪娇2024-07-31 23:09全网传播量21.6万

    一大早,杭州滨江区江南社区的志愿者们就在临江花园汇合了,他们今天有一件“大事”要做。

    这件“大事”,就是为社区里的老人送上“一顿饭的陪伴”。“八一”建军节到来前,志愿者们准备将这份“礼物”,送给社区里兵龄最长的孙顺根老人。

    志愿者们提着米、油、食材等来到老人家里。潮新闻记者 金檬 摄

    到了约定时间,志愿者轻轻敲门,孙顺根和老伴很快就开了门,热情地将大家迎进家里。

    孙顺根今年74岁,平时和老伴一起生活,子女都在忙工作,得空才来家里一起吃个饭。眼下正好孙女放暑假来玩,原本平静的家里才多了几分热闹。

    打过招呼后,7名志愿者“各司其职”,3人走进厨房备菜、做饭,另外4人在客厅里陪两位老人聊天。

    孙顺根很健谈,他从巴黎奥运会的观赛感受讲到当飞行员的经历,又提及自己退伍后如何“跨行”学习文科专业,最终进入杭州一所高校当了哲学老师。一旁的小孙女和志愿者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抛出各种问题。

    志愿者为老人表演舞蹈。潮新闻记者 金檬 摄

    另一边,掌勺“大厨”休丽莉已经将出锅的热菜一个个端上饭桌。“这么丰盛啊!”看着满满一桌荤素搭配的五菜一汤,孙顺根竖起了大拇指。

    休丽莉烧得一手好菜,也是社区里出了名的“热心肠”。这次“上门做饭”招募新的志愿者,她很快就报了名。“能够帮到大家,我心里也很快乐的。”她说,社区里有不少上年纪的老人,子女不在身边,其实是很需要关心的。

    “一顿饭的陪伴”,正是因此而来。

    2022年12月,江南社区网格员发现,临江花园小区一位独居老人平时靠外卖和泡面解决吃饭问题。“老人说,女儿女婿住得远照顾不到,妻子也已经去世了,自己一个人吃饭没意思,天冷也不想去老年食堂,就随便应付一下。”回想起来,江南社区居委会副主任高雪娇还有些心酸。

    回去后大家就开始琢磨,社区可以为这些独居老人做点什么,“如果和老人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个饭,该是多么温馨美好的事,彼此之间的距离不知不觉就拉近了。”

    社区随机联动共建单位商职院烹饪专业学生,又招募了一批志愿者,从2023年11月开始,借着为老人上门做饭为契机,为空巢、独居、孤寡老人送去儿孙般的陪伴。

    截至目前,志愿力量已超150人,还吸引了辖区好胜客、明康汇、喜来登酒店等多家爱心企业和爱来家居家养老社会组织加入,他们已经为25户老人上门做饭。

    志愿者为老人烧好一桌菜。潮新闻记者 金檬 摄

    在“一顿饭的陪伴”下,一些微妙的变化正在发生。

    “这是上次上门的一户老人,你看他又发来好几条消息,‘你们赋予我们的温暖至今还没有消失……谢谢你们的热情照顾和关怀。’”高雪娇说道,几乎每次陪老人吃完饭,都能看到他们的变化,有的笑容更多了,有的更愿意敞开心扉了。“我们为一位独居阿姨做了一次饭后,她还主动加入了我们的志愿服务队伍。”更多的善意也因此流动起来。

    社区与老人,往往是双向奔赴。平常,孙顺很喜欢早起坐几站公交车到西湖边拍照,有空还经常参加社区为老人举办的各式活动,比如智能手机培训、老人生日会等等,有时还去社区老年大学上上课。

    “现在的老年生活很幸福,很有归属感,这个年纪,最珍贵的莫过于陪伴和被惦记。”他说。

    老年人参加社区举办的活动。受访者供图

    当前,养老服务牵动着全社会的心。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浙江60岁以上的户籍老人达1340万人。预计到2035年,全省户籍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2000万人,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前不久,浙江省民政厅印发《养老服务“爱心卡”实施方案》,明确全面推行养老服务“爱心卡”,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服务。近日修订的《杭州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4年版)》还新增了“老有所养”中的村(社区)居家照料服务、探访服务、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

    老年人的幸福感,就藏在这一顿饭、一次照料、一份陪伴中。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专题】改革微故事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