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上虞产业,正在勇闯“新”路。
7月31日,借《关于培育建设上虞区“4+4”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方案》的发布,上虞提出大力锻造先进材料、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数智经济等四大战略主导产业竞争优势,积极抢占储能与氢能、精准医疗、低空经济、元宇宙等四大新兴未来产业布局机会,以颇具上虞特色的“4+4”定义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新质生产力之路。
向“新”求“质”,塑造产业与区域竞争新优势。上虞,正在给出怎样的思考与实践?
7月31日上午,上虞召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暨构建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的“4+4”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大会,刘盼摄。
“链主+专精”赋力梯队升级
今年一季度,经过几个月的协商沟通,总投资106亿元的永农生物酶催化绿色新材料项目签约上虞,成为当地加速先进材料产业布局,实现主导产业发展强链、补链的又一块重要拼图。
招商引资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引擎”。近年来,上虞深化产业链招商,依托“链长+链主”协同机制,聚焦“4+4”现代化产业体系招引重大项目,又组建了50亿元区级产业基金,构建“1+1+N”基金发展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计划投资56.8亿元的亿钶气体半导体特气项目、总投资10.82亿元的恒泰洁能深冷科技高端装备研发智造项目……今年上半年,上虞新增签约项目46个,总投资达423.3亿元,展现了作为绍兴经济建设主战场、主阵地的强大“磁吸力”。
“得益于产业发展的‘链式效应’,我们‘4+4’现代化产业体系增速在不断提升。”上虞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引进一个、带动一片’的良好局面正在加速形成。”
既要引进来,又要留得住,更要培育好。为此,上虞区全面推进“项目攻坚提速年”活动,以“八大机制”“四榜赛马”为抓手,滚动推进238个总投资2400亿元的“五个一批”重大项目,推动招引量、投资量、工程量、实物量“四量齐增”。实施制造业内生项目建设,创新实施“五个一”工作机制。1-6月,制造业投资增速37.3%,列全市第1、全省第10。
为兴企优商,赋能发展,上虞区积极探索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创设“益企来”“虞快办”服务品牌,以优化营商环境这一核心密码,加快培育一批解决“卡脖子”、掌握主动权的一流龙头企业,推动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向单项冠军、隐形冠军跃进。
目前,上虞先进材料产业集群产值已突破1000亿元,智能装备产业集群产值已达600亿元。力争到2027年,当地先进材料总产值超2000亿元、智能装备总产值达1000亿元、精准医疗争创未来产业先导区。
今年3月,总投资102亿元的盈峰新能源装备项目落地。
“数字+未来”赋智传统革新
今年3月,总投资102亿元的盈峰新能源装备项目落地,地址就位于上虞未来产业社区之一的智能装备生态园。
在上虞,未来产业社区承载着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和促进产城深度融合的双重使命。近年来,当地持续加快重点区域“腾笼换鸟”,重点产业“凤凰涅槃”,围绕“2+X+N”发展体系,高标准打造一批空间集约、产业集群、要素集聚、功能集成新型产业综合体。
“以亩均论英雄,我们鼓励企业革新产业技术,支持企业加快智能设备、安全生产设备、绿色低碳设备更新应用,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上虞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一边激发固有企业的内生潜能,一边向外招引优质项目,双管齐下实现从“低小散”向“高精尖”的重要转变。
政府向“新”发展,上虞一众企业同样不甘落后。总投资60亿元的卧龙新能源智慧产业园内厂房林立,不少生产设备已经入驻,即将开始生产作业。作为以电机起家的世界龙头企业,卧龙一直走在创新的前列,此次落子新能源赛道,就是看中了未来市场的广阔前景和上虞政府搭建的良好生态。
“顺应上虞‘4+4’产业布局,我们集团目前业务覆盖低空经济、新能源等领域。”卧龙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集团与上虞许多企业都有业务往来,大家合作共赢,发展势头十分迅猛。
有坚定冲向新蓝海的,也有坚持走“数智融合”发展道路的。走进拥有浙江省“未来工厂”称号的皇马智能制造控制中心,长长的桌子上,整齐摆放着一排排电脑,墙上数十块电子大屏,正滚动显示着车间的各类生产数据和实时画面。“公司产品从进料到成品再到出库,只需按下启动键,就能自动化完成几十道甚至更多复杂的工艺流程。”皇马尚宜“未来工厂”负责人介绍,数字赋能,把所有的生产计划和经营决策变得更加智能化和精细化,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率也大幅提升。
数字化、智能化如浪潮奔涌般加速覆盖,合力推动上虞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三线并进”。未来,上虞还将以新智造标杆为引领,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深化“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创新应用,打造先进制造业体系,致力建设未来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等现代生产模式,加快融合产业链创新链,打造现代产业数字化生态,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国科(浙江)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中试基地。
“科创+产业”赋能集群培育
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而一个现代化产业集聚的城市,自然也是一块人才济济、创新平台扎堆的发展热土。
走进上虞国科新材料中试基地,十余个中试车间内机器轰鸣,一众企业正在加速生产前的试验。这里是放大的实验室,缩小的生产线,解决的就是科研技术走向产业化的关键难题,惠及一众原先“不敢试”“不愿试”的创新企业。
“我们已签约中试项目15个,正在实施11个。”中试创新基地负责人、国科(浙江)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伟说,基地还顺利完成精细化工中试平台攻坚任务包,服务能力实现有效提升。
一直以来,上虞坚持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率先在全省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高质量示范区建设,以曹娥江科创走廊为龙头,引进大院名校,加快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推动研究院与创新企业联合开展产学研协同攻关。目前,当地已经与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签订校地全面合作协议,集中力量打造了浙大上虞半导体材料联合创新中心、复旦曹娥江创新中心、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绍兴)等一批高能级标杆性研究院。
“我们与天大绍兴研究院建立了联合实验室,有效推动了双方多项应用基础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的合作与探索。”上虞颖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小东说,有了研究院的科技助力,企业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产量,同时降低了生产过程中转料的操作难题,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
有了科创平台,企业发展如虎添翼,人才集聚也进一步加快。“研究院已入驻院士、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等专家领衔科研团队15个,科研队伍达170多人。”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绍兴)院长乔建军说。
为做好人才的“引”“留”“育”,上虞区常态化举办上虞·天津人才周、“浙江大学”上虞专场招聘会、“虞见青春·名校硕博上虞行”等系列招聘活动,积极响应人才个性化需求,提供周到的服务,建立贯通线上线下的“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形成人才诉求“一窗受理”、人才服务“一站供给”、人才发展“一帮到底”的服务闭环。
凭风借力,闻鼓而进。上虞,正向着以新质生产力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高歌猛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