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如何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教授孙蔚进行专家解答

潮新闻 记者 刘庆 蔡滢 通讯员 许昌2024-07-29 11:30全网传播量3.5万
00:00
00:00

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重点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这是指导中国在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也使得中国的发展方向具有了高度的确定性、连贯性和延续性。

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浙江如何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如何平衡城乡、区域发展,确保全体人民共享现代化成果?为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反映浙江在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的理论思考,潮新闻特邀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科社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浙江省科社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浙江省当代国际问题研究会常务理事孙蔚进行权威解读和深度分析。

潮新闻:近年来,走在改革前列的浙江,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改革试点任务。浙江省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全面深化改革中有哪些突出成就和宝贵经验?这些成就和经验对新一轮的全面深化改革有何启示?

孙蔚: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继续勇当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各项改革探索和创新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标志性成果。比如浙江从2014年开始,实施“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编制政府权力清单、政府责任清单、企业投资负面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实行权力事项、权力运行、权力监督网上公开,做到“清单之外无权力”。当年浙江就开通全国首个省级网上政务大厅——浙江政务服务网,打造全省统一的政务服务互联网门户、统一的行政权力项目库、统一的网上审批系统。其后浙江又实施了“最多跑一次”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给予充分肯定。在政府改革领域,实施政府数字化转型,建设全省统一的公共数据平台,打造掌上办事平台“浙里办”和掌上办公平台“浙政钉”, 新冠疫情期间,浙江率先在全国开发上线“健康码”并在全国推广,在打赢“两战”中发挥了“关键一招”作用。2021年以后,浙江实施数字化改革。以数据流整合决策流、执行流、业务流,构建“系统+跑道”推进格局,夯实“平台+大脑”智能底座,打造“改革+应用”重大成果,相关经验写入《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当前浙江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居全国第1位。去年以来,浙江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抓紧抓实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牵引性抓手,颁布实施《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制定出台省“民营经济32条”,实施一批营商环境专项行动,着力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开放包容的市场环境、优质高效的经济生态环境、暖心爽心的人文环境。全国工商联发布2023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报告,浙江评分连续四年位列第一,获评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浙江先后谋划推出这些关系到浙江全局发展、长远发展和战略发展的重大改革,在全面总结、系统集成前一阶段改革经验做法的基础上,不断推动全省的改革举措呈现一轮又一轮,层层递进、迭代升级,永无止境的改革态势,全力打造浙江改革“金名片”。这一切成果的取得归因于浙江始终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指引,不断推动浙江在省域层面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引领浙江不断开创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之所以能够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优异成绩,首要的启示就是浙江善于以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制度创新,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路径。浙江通过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真正体现了市场有效、政府有为的经济运行和发展模式。

其次,浙江持之以恒地坚持以数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数字化改革引领系统性变革。引领改革风气之先,一体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共同富裕示范区重大改革和数字化改革取得更大突破,不断提升政府、企业和社会的运行效率。

第三,浙江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不断优化提升政府高效的服务,营造优质的营商环境为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同时浙江坚持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最后,浙江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建构浙江走向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经过多年努力,浙江科技创新水平和人才工作在全国处于领先或者前列水平,为浙江长远发展、战略发展和全局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正是由于浙江始终掌握“赢得发展先机、掌握发展主动”的战略方法论,始终坚持系统观念、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率先破解新题难题,浙江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优异的成绩。浙江已经全面形成“创新在浙江、改革看浙江、开放数浙江”的生动局面。

潮新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浙江省如何平衡城乡、区域发展,更好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促进共同富裕,确保全体人民共享现代化成果?

孙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进程中,浙江始终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浙江魅力,浙江在缩小“三大差距”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八八战略”实施21年来,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8千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8.3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0.2万美元增加到1.77万美元、增长近9倍,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连续23年、39年位居全国省区第一。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37缩小到1.9,地区居民收入最高最低倍差缩小到1.58。公共服务更加优质普惠,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居各省区第一,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接近高收入经济体水平。

解决区域发展差距问题,是浙江探索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一大主攻方向。2003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就在“八八战略”中提出,要进一步发挥山海资源优势,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积极实施“山海协作工程”。这些年,杭州、宁波、温州等沿海城市,在高质量发展中担当作为,保持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在一个个“消薄飞地”“产业飞地”“科创飞地”中,山区县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衢州、丽水分别形成了新能源、集成电路等特色产业。

同时,浙江把推动“扩中”“提低”,探索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作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点任务。通过完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

放眼未来,浙江仍将保持“实事求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发展态势,扬优势、补短板、再突破、创特色,在试点中总结经验,多措并举,在平衡城乡和区域发展,更好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促进共同富裕,确保浙江全体人民共享现代化成果。

潮新闻: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浙江省如何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孙蔚:改革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根本推动力量。浙江要担负起中国式现代化先行者新定位光荣使命,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把浙江全面深化改革继续推向前进。

要结合浙江当前发展实际和阶段性特征,牢牢抓住民营经济这个浙江最大的特色和优势,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部署和要求,继续发挥浙江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优势,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继续加快浙江市场经济发展的节奏,通过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同时坚决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要按照浙江数字经济发展实际,健全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不断促进以数字经济来引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通过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实施,补齐基础研究的短板,不断夯实浙江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基础,不断取得原创性科技创新成果和关键技术的突破,提升浙江科技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为提升浙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供技术保障。

以发展地瓜经济来引领浙江构建高效对外开放体系,稳步扩大制度性开放,不断提升浙江对外开放水平,以扩大开放促进改革的深入和突破,浙江在这方面要在全国起示范引领作用。

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浙江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浙江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互交融,相得益彰。要充分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充分发挥文化对浙江市场经济的夯实、能量积蓄的支撑作用,传承浙江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中崇商、务实、创新的人文精神,正确看待利他与利己关系的道德观念,不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提升浙江经济发展的韧性,推动浙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流。

加强和提升浙江党建工作水平,以改革精神推进浙江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提升浙江各级党组织推动本区域改革的能力和水平。以发挥党建引领改革的组织性功能和制度性功能来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落实。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