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古都看杭州,南宋古村看欢潭”。欢潭村位于萧山区进化镇,地处萧山、诸暨、绍兴三地的交界处,区域面积13.56平方公里,现有人口3900余人。
北宋年间,这里称为徐家村,1134年南宋岳飞率军途经此地饮潭水而欢,后人为纪念岳飞,改村名为欢潭。
欢潭村“三面环山、四水归塘”,体现了中国传统村落“因山而聚、因水而生”的格局。这里是远近闻名的五义之乡,“义仓、义学、义诊、义渡、义葬”的“五义”精神,是千年欢潭的文化根脉。
大学生们实地走访欢潭村民 受访者供图
这个夏天,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兴农助青实践小队来到杭州市萧山区欢潭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乡村振兴注入青年力量。
实践小队来到了欢潭度假区游客中心,当地的运营CEO刘合佳主任向我们描述了欢潭目前发展遇到的一些问题与考验,队员们基于欢潭特色以及社会需求,制定了一份有关“饮欢潭水,续岳飞魂”的实践方案。
大学生们与乡村振兴达人雷小翼、欢潭运营CEO刘合佳开展会谈 受访者供图
在欢潭村,有一个五义食堂,旨在为村中年迈的老人提供就餐,在这里队员们体验了一把“打饭阿姨”的角色,切身体会到了欢潭五义中的“义仓”文化。
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通过自身实践不断挖掘欢潭岳飞精神和五义精神。旨在对于欢潭村的文化了解,为村社联动打开突破口。
团队成员制作了电子问卷调查,提供数据来帮助分析欢潭旅游度假区的不足之处以及系统化分析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欢潭村发展提供专业化参考。除此之外,对于年迈老人,实践小队通过实地走访,深入调研村民的想法,收集对于欢潭村发展的建议。
邀请游客参与问卷调查 受访者供图
由此,团队成员开始了深刻探讨,结合诸多实践体会和自生体悟,与运营CEO刘合佳主任探讨后,得出了这样一份基于欢潭村的“村社联通”方案。
方案以陪伴式乡村夏令营为方向,秉持“平等对话、共同生长”的核心价值观,以特定的主题为主线,串联阅读、艺术、游戏等农事体验式活动,使孩子收获丰富美好的体验、多元发展并养成良好习惯的可能,也使大学生成长为独立、自信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大学生们的想法,得到了村委会的认可。
大学生们调研欢潭文化 受访者供图
兴农助青实践小队将此次暑期实践活动作为自我提升的重要平台,积极鼓励号召青少年群体投身于乡村振兴的道路中。通过亲身实践,大学生们将理论用在了实处,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鲜活力。乡村振兴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应该一以贯之,前仆后继的长远工程,兴农助青实践小队的故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