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如同赛跑,半程关系全程。近日,海宁公布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并以优异成绩,再次捧得嘉兴“互学互比互赛”红旗奖杯,实现了“半年红”。
开门红!一季度,海宁勇夺红旗奖。半年红!时隔不到100天,又一次站上领奖台,再夺红旗奖,海宁向好势头不断巩固。
两次沉甸甸的奖杯,足以彰显海宁经济的强大韧性与活力。
红旗奖的分量可不轻。每一次流动红旗奖的评比就像是一次“统考”。海宁交上了怎样一张答卷?透过半年报,我们能看到什么?对于冲刺“全年红”,海宁又有哪些谋划?
一
再捧“红旗奖”,来之不易,弥足珍贵。从“红旗奖”评选指标来看,这份成绩单“含金量”十足:上半年,海宁市坚决贯彻上级决策部署,坚持企业为基、项目为王、招商为要,经济运行持续向好,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全市GDP656.6亿元、增长7.7%,增速嘉兴第1、全省第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75亿元、增长3.2%,均列嘉兴第1。其中,7.7%的增长,十分难能可贵。
GDP增速7.7%,是什么概念?
横向来比,这个“加速度”不仅位列嘉兴前列,也分别跑赢了全省、嘉兴2.1和2个百分点,加速起势的意思很明显。
看似寻常最奇崛。这个数据里藏着铆足劲开好局、起好步的你追我赶,也为海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蓄势聚能。
作为嘉兴市首个千亿县(市、区),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产生的经济增量也更大,对于内涵式、质量型的发展动力要求也更高。
7.7%增速从何而来?毫无疑问,工业仍然是最大主力军。作为经济总量最大“引擎”,今年1-6月,全市完成规上工业产值1411.8亿元,同比增长9.2%;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252.3亿元,同比增长14.1%,增速排名嘉兴第1、全省44个工业大县第2,工业经济延续向好发展态势,“期中考”成绩亮眼。
海宁高新区“双招双引”项目集中签约,24个重大项目投资规模超85亿元;氢华氢燃料商用车项目顺利签约,落户黄湾镇;丁桥镇18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23.34亿元;袁花镇11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7亿元;硖石街道7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近6.6亿元;海洲街道10个服务业项目签约,投资总额16.76亿元……仅仅一周时间,海宁共举办了六场项目签约仪式,掀起了“大兴企业、大干项目、大拼招商”热潮,全市上下劈波斩浪。
从相关数据来看,“241”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向“新”提“质”,光伏新能源、时尚产业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是上半年增长的主要支撑。
其中,海宁速度的最大变量——光伏新能源产业,非常抢眼。上半年,光伏新能源完成规上产值350.7亿元,增长12%。
走进正泰新能海宁总部基地M4组件车间,全自动的机器高速运转,身着无尘服的工人们各司其职,紧张有序地忙碌着……今年上半年,正泰新能全球组件出货量18GW,其中海外市场出口量约7GW,占比39%,同比增长75%。“行业发展正面临诸多挑战,但全球能源变革的趋势没有变、全球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没有变。行业发展前景是充分的、可期的。”正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陆川说。
纵然,在光伏新能源、储能等新兴产业加持下,海宁在创新发展的聚光灯下愈发熠熠生辉。然而,作为制造强县,传统产业也借势转型升级。
上半年,潮城的“时尚气质”更加有质感。上半年规上产值完成388.4亿元,增长15.3%,其中服装、经编均保持较快增长,同比分别增长28.2%、13.4%。
当地时间2024年7月26日,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法国首都巴黎正式开幕。中国国家队全团和随行官员的龙鳞元素立领长袖衫、中国国家游泳队出场服、东道主法国运动员的一款跑步服和本届奥运会的志愿者服饰,面料都来自海宁一家运动面料生产企业——浙江得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这次巴黎奥运会,我们共向国内外两家运动品牌供应6款功能性面料,总长4万多米。”公司研发中心协理宣典伟回想起这些面料的研发过程,依然记忆犹新。
布料功能性“拉满”,让得伟的产品多次登上体育盛会。这背后,离不开企业的创新研发。得伟纺织与浙江工业大学合作十分频繁,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环保PU材料防水透湿膜的研究,高分子材料和PU材料膜结合等。
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5.6%。“我们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一直在持续研发各类功能性针织面料、复合面料。”研发中心协理宣典伟表示,公司未来的研发目标还是瞄准轻量级的运动面料,希望能让穿着者享受科技带来的舒适感。
传统产业的今天,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是挑战,更是机遇。海宁,早已看到问题、直面问题、寻到答案。
今年5月,海宁召开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大会,海宁市委书记徐明良提出传统产业“六问”:“作为政府,如何建立公平公正的政策体系,推动良性发展?如何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推动赋能发展?作为企业,如何推动产业链向高攀升,推动集群发展?如何激发创新活力,推动创新发展?政企双方,如何抓住有利机遇,推动乘势发展?如何借鉴周边地区经验,推动突围发展?”
大会发出有力号召:举海宁全市之力,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再创高质量发展新辉煌。
答案找到了,答案完善了,传统产业重新焕发生机就有了极大可能。大会上,《海宁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若干举措》发布,以4大行动、24项举措,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推动更多高质量耐用消费品进入居民生活,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大幅提高全市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海宁市支持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若干举措》发布,明确15个方向、33条举措,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促进各类企业优势互补、竞相发展。
也正是这些努力,让海宁传统优势产业“老树发新枝”底气更足、信心更强。
上半年,全市已实施技改项目461个,完成投资74.5亿元,占制造业投资比重65.7%,高于嘉兴平均12.7个百分点。同时,新兴产业也得以发展迅速,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67.99亿元,增速15.1%;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09.78亿元,增速20.4%。
二
一季度,海宁经济开局良好,迈好了第一步;承前启后的二季度,海宁提速推进,以“赛马比拼、争先创优”的劲头,跑好“接力赛”,为下半年经济蓄势赋能。
晒完“上半场”,再拼“下半场”。上半年工作已画上句号、落下帷幕,能否完成全年发展目标,还得看“下半场”如何打。
那么,海宁要怎么拼?
拼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竞争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海宁今年谋定的重点工作之一,持续打造具有辨识度的“241”产业集群是重要抓手。“241”产业体系兼顾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也无疑是各地实现精准招商引资的“路线图”。
拼服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以及企业决胜信心 。前期,海宁发布了“33条”转型政策,在光伏新能源、时尚、泛半导体、储能等7个重点产业集群建立了产业链“链长+链主”制,接下来,海宁将继续用好政策措施,助力企业稳定生产、拓展市场,再创新业绩。
拼速度,项目继续全力奔跑。产业要转型升级,关键还是要看项目,必须快马加鞭抢时间赢市场 。海宁将继续紧盯全年完成211亿元制造业投资目标,抓紧排摸一批,重点针对家纺、经编、袜业等时尚产业领域,在建项目抓提速、备案项目抓投资、准入项目抓供地、签约项目抓落地,紧盯难点,攻坚破难。
拼,更要迎难而进。成绩不讲跑不了,问题不讲不得了,只有突破难题和短板,才能实现健康发展。下半年,海宁也将对症下药,精准施策,一对一攻坚,点对点破难,倒排时间节点,攻克一个个难关。
众人拾柴火焰高,海宁高质量发展从来没有旁观者和局外人。接下去,海宁全市上下必将同舟共济、劲往一处使,“中流击水、奋楫逐浪”,用大写的“拼”奋战“全年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