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间一两风,填我十万八千梦。拍下这把农民画特色团扇,扇走你的夏日烦恼。”近日,余东村抖音店铺文创产品上新,入驻余东村的浙江科技大学的大学生们在直播间内一边介绍余东农民画,一边上架、售卖余东文创,忙得不亦乐乎。
大学生们正在直播
沟溪乡余东村是远近闻名的农民画村,一幅农民画串联起余东村集创作、欣赏、展示、销售、衍生品开发于一体的产业链闭环。每年暑期,都有大批大学生实践团走进余东村,探寻文化赋能的乡村振兴之路。
这么多实践团走进余东村,如何让他们参与到余东村的发展中?
针对青年大学生,沟溪乡聚焦人才招引、人才利用,推出两大新策:一是打造青年工作站,供大学生实践团免费使用,吸引实践团从短游变为长驻发展,进而与相关院校达成长期合作意向;二是推行“合理即采纳,使用有奖金”的激励政策,对有意向进行文创、研学、直播等内容尝试的大学生,免费提供落地资源支持,并对其成果颁发额外奖励。通过这两项做法,村庄收获创意,学生获得成长,实现双向奔赴。
大学生实践团在青年工作站内进行头脑风暴
今年6月,余东村青年工作站正式投入使用,村里同步推出免费食宿服务吸引高校实践团在村中长驻。来自浙江科技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大学生都选择延长了社会实践时间,并加入到村庄的运营建设当中。“线上销售是余东文创的短板,开设网上店铺、拍摄推广视频、找直播带货渠道都需要大量的资金。现在,只需要给大学生们提供食宿和场地,他们在做本专业实践的同时,就把这些工作做掉了,给村里省下了很大一笔钱。”余东村书记余晓勤算了一笔效益账。
浙江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实践团是今年首批入驻余东村的大学生团队之一,实践团一行入驻余东后,利用一周时间深入田间地头,详细了解余东村的村庄风貌和文化底蕴。随后,在强村公司CEO的组织分配下,科技大学实践团众人按照专业特长与其他高校实践团、团委实习生分工合作,开始进行宣传片的拍摄与网店的搭设。
“学生的创作得到村里的认可,就能得到相应的报酬,学生们的创作热情都很高,专业技能、社交能力也得到极大提升。”浙江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老师赵静相告,村庄为学生们提供硬件保障,学生们帮助村庄进行软件提升,这种合作模式得到学校的高度认可,学校已和余东村达成为期两年的合作意向。实践团回校后,还将通过线上协同、线下落实的形式,围绕运营网店、直播带货等内容,继续参与到余东的发展中来。
余东农民画文创产品
“今年暑假,大学生团队制作了余东宣传视频12条、宣传文案14份;设计了研学线路3条、包装logo2个、文创扇子3款、热印打样设计稿8个。”沟溪乡相关负责人相告,两大发展新策有效加强大学生与村庄之间的紧密联系,来余东村的实践团队不再是简单地带走发展经验,而是把专业建议、实践成效留在了余东。下一步,沟溪乡将继续探索人才招引、人才利用形式,打造青年发展友好乡村,汇集多方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