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21年老店换新址,杭州“深夜食堂”大叔:欢迎来新店吃,但请允许我慢

    潮新闻 记者 章卉2024-07-27 03:01全网传播量10.2万
    00:00
    00:00

    这家带给无数人温暖回忆的小店昨天搬走了。记者 章卉 摄

    不久前,一个ID为“胡太公说杭州”的网友发了几段2000年代体育场路的视频,车子从宝善宾馆往西行进,一路经过浙江日报、杭州市体育馆、杭州日报……网友们不胜唏嘘,“这一段基本没变化,建行也还在。”

    虎哥的店,就在视频中飞驰而过的这段没怎么变的体育场路上。

    “自然风”,一家外贸服饰店。疫情好转,店主人金鑫虎新增了面和馄饨,成了不少顾客念念不忘的杭州版“深夜食堂”大叔。

    昨天(7月26日),这家在体育场路上坚守了21年的小店搬走了。

    受台风“格美”影响,杭州下雨了,金鑫虎等了一上午,期盼着雨停。

    “告别时刻,老天要多留一些时间,一切准备完毕,搬店等待中。”他用手机拍了30秒的视频记录下这一时刻。

    杭州开了19年的小店是关还是改变,60多岁的“虎哥”孤注一掷:“我想赢一次”

    开二十多年服装店兼做小吃,店主虎哥的故事还与一位流浪汉有关

    “做的面,酸奶还有溏心蛋都好好吃”

    他在朋友圈倒计时,客人为他发帖

    金鑫虎是60后,杭州人,属鼠。因为名字里有个“虎”字,从小到大熟人喊他“老虎”。

    开了店后他想让客人们记住小店,开始自称“虎哥”,此后又在店招上加了“虎哥的店”。

    住在上城区的老杭州为什么会选在体育场路开店?纯属偶然,2004年虎哥要去冬泳,经过体育场路发现那段路上破墙开店了,突然之间就剩下没几家商铺了。

    “我这个‘自然风’门店已经经营了近21年了,是2004年4月1日开始的。说实在话,我是非常不愿意搬走的。我是那一排营业房经营最早的,也是经营时间最长的。最早主要是经营外贸和户外用品,经过三年疫情才开始经营小吃,因为现在服装实体店不太容易,我想用小吃增加收入。后来,小吃受到朋友们追捧,特别你们报社的人喜欢……”当过兵的金鑫虎是个实在人,几句话汇报完毕。

    关店的消息,他发在微信朋友圈里。

    看到虎哥倒计时,熟客小娟无限感慨,“虎哥做的面、酸奶还有溏心蛋都好好吃”。

    客人们很爱的溏心蛋5元一个。受访者供图。

    7月20日下午,金鑫虎将这张照片发在朋友圈,“‘自然风’将要落下帷幕,客人们知道后拍照留影,记录店铺这21年的结束,期待新店再会。”

    客人们拍照留念。受访者供图。

    老客人“小猴子歪”代虎哥去点评网站上发了贴,“感谢虎哥让我们看到了理想主义生命力的又一个实例,有趣鲜活的生命和年龄无关,总有自己的一隅。虎哥已经搬迁,新地址如图,请别跑空……”

    虎哥欢迎大家去新店继续吃面。记者 章卉 摄

    “慢慢感悟,慢慢做事,以后也不快”

    商海打磨廿年,他更像个手艺人

    受访者供图

    很好哭的是,网友们给潮新闻记者回忆的点点滴滴——

    “都是自己做的手工面,片儿川选的经典的老杭州的倒笃菜,外面很少吃到了。自己做的辣椒油很香很辣。”

    “冬天的羊肉面好像是35一碗,里面有很大块的羊肉,是他自己烧的。”

    “虎哥对钢琴曲、古典音乐感兴趣,在餐厅放了电视,一边开放式厨房烹饪,一边听喜欢的音乐。”

    “有一次吃完东西还顺便买了双鞋,后面就是他原先服饰店的小仓库,还有点之前的存货。”

    客人吃得心满意足,临走还挑了双鞋子。受访者供图。

    “墙上还写着话,叫大家吃东西的时候不要看手机。”

    受访者供图。

    网友“七仔”的印象中,老板很有个性,对食材、原料、调味品都很讲究,饺子是自己包的,酸奶是自己做的。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加班到晚上8点半,路过那儿,发现老板还在,就进去问他还有啥吃的。虎哥拉开冰箱找了找,还有水饺,就吃了碗水饺。一边吃,一边老板打开手机,放了一首肖邦做背景音乐。他对自己的食材,来源、做法,很在意,是个讲究人。主要那天也就我一个人,又是冬天,吃到现煮的水饺就挺开心的。”

    客人们的回忆拼出了一间杭州版的深夜食堂,而虎哥就是那个“用家里的那种小锅烧,一次烧一个人的,虽然慢但是口味很好”的大叔。

    受访者供图

    网友们的表扬批评,金鑫虎照单全收,“谢谢客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因为我认真,面条是自己做的手工面,馄饨也是自己包,味道也不错。店内的环境也非常有味道,就这样慢慢地生意好起来。”

    “我是比较讲究的,追求完美”,金鑫虎做事一丝不苟,不用碱面,做拉面用的面粉是从兰州进的,只加鸡蛋和盐。

    耐,并不是性格本色。

    “以前我很暴躁的,现在慢慢感悟,慢慢做事,以后也不会快。”金鑫虎解释说,之所以让客人听音乐,是想让客人进来就静下来,好好享受食物的滋养,“现在的生活压力大,节奏快,客人吃碗面还手机不离手,我总跟她们讲煞宽,坦落落来(杭州话,意思是慢慢来)”。

    客人们放下手机,听着钢琴曲,慢慢进餐。受访者供图

    退伍回来后,他换过很多行当,粮油、水果、小电器,然后,“为了生存,误打误撞做了外贸。最好的时候,我请过三四个帮工。”

    后面,实体店的生意受到多方面冲击,越来越难。开始烧面下馄饨,是他为自己的体面做的一场自救。

    从本质上讲,金鑫虎更接近手艺人,希望凭借自己的手艺,与人分享。空下来他就会认真看日本拉面的纪录片,他很崇尚他们身上那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这个月他新置办了专业不锈钢的揉面台,“这块面板,标志着向专业面板师迈进,制作虎哥的手工面。”

    专业不锈钢的揉面台即将在新店启用。受访者供图。

    “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

    没时间悲伤,营业执照拿到了去新店一展身手

    那为什么还要搬店呢?

    原因是房东要把这个店铺卖掉了。

    7月26日,潮新闻记者查阅“天眼查”发现,金鑫虎名下又开了一个“虎的餐饮”工作室(个体工商户)。

    来之不易的营业执照。受访者供图。

    “对的,这是新店的营业执照,以后可以更好地做网络宣传。”金鑫虎说着,眉眼渐渐舒展。

    他告诉记者,已经装修好的新店是一个吃和穿相结合的店铺,吃像一个小酒馆,穿做的是外贸服装,店内场景更有品味。可能还有小百货,客人喜欢都可以买走。

    “新店慢慢做成慢的体验,进店堂食,只有生食打包。”

    受访者供图

    “8月8日新店正式开张,我有个试吃,每个品种我烧出来,让客人免费品尝。”金鑫虎欢迎潮新闻的网友去他的新店品尝,“要先报名,不超过18个人。不然我做不过来的,来个100个人我不是急煞了。”

    等新店稳了,他还有一个心愿,“我要做个小视频,在抖音、小红书上都能看到。你报名,我上门给你烧片儿川。你只要带着嘴就可以,食材我带过来。因为我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片儿川是杭州的名点,我以此宣传杭州的面,宣传我的新店。”

    “你一定要来品尝啊”,临别时金鑫虎向记者发出邀请。但是有言在先,“要来,就要容得下我的慢。”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