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全面推进,海宁黄湾镇依托基层智治建设,逐步改善辖区租房环境,走出一条智慧化、数字化、精准化的流动人口管理新路径。
科技赋能 以“智”谋“治”
作为嘉兴跨江发展的“桥头堡”,海宁的城市副中心、经济发展主平台,黄湾镇辖区企业数量庞大。经济的发展、产业的集中、流动人口的聚集,促使黄湾镇辖区出租房市场繁的同时,也孳生群租房消防、治安、违规装修等隐患矛盾,且存在流动人口登记管理困难等问题,成为基层社会治理顽疾。
“流动人口管理中,我们发现部分房东、租客和中介容易忽视公共安全问题。”据黄湾镇社会治理办负责人介绍,为改变这一现状,镇里决心打造一个租房生态链。
当地在2020年创建出租房管理“135”机制的基础上,以智能终端为硬件,出租房“e录平安”管理平台为软件,试点搭建出租房智能感知系统。在“政府搭台、主体唱戏、资源共享”的理念下,牵头对接技术公司,购买租房技术服务,发挥科技赋能和租房市场的杠杆作用,引导各类出租房主体积极参与系统建设。
“我就按照现在这样租房蛮好的,哪里需要装什么系统,真是耽误时间!”试点推动智能终端安装初期,工作人员回忆,最难的在于如何说服房东将系统安装接入,很多房东都认为麻烦不愿意尝试。
黄湾镇黄湾村房东卢阿姨则庆幸,自己是首批吃螃蟹的人。安装智能终端的好处真实可感。“现在租客入住,我和租客不用出家门就能登记信息。通过智能系统上传租房信息,不仅解决了我们来回跑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安全了,也帮助我们规避不少风险。”
与此同时,黄湾镇以“除险清患、底数清晰、管理提升、服务提效”为目标,搭建出租房“e录平安”管理平台,以前端人证合一智能感知终端为核心,通过租客主动实名登记认证,上报人员信息,实现“以锁管房、以房管人、人证比对”,构建起流动人口数字化治理体系。
“房东和物业从‘被动管理’转变成‘主动管理’。租客信息一经申报,就会被专职网格员、村(社区)、派出所工作人员等同步掌握。”镇社会治理办负责人介绍。此外,房东等管理人员还能通过平台,与专职网格员“一键沟通”,加强联系。这既满足了群众多样化服务需求,又降低了职能部门的服务管理成本,促进流动人口由“管理前置”向“服务前置”转变。
自试点以来,全镇已完成智慧化改造出租房915户,实名登记20229人,实时推送开门记录42万余次,出租房备案率及流动人口信息正确率均为100%。
安装智能终端的出租房
出租房“e录平安”管理系统
多元协同 做实底数清查
在智能感知系统搭建基础上,黄湾镇完善以社会治理中心为核心,村(社区)为“旅馆”总台,社会治理网格为责任区,小区物业为管家,房东(中介)为最小单元的五级网格化管理架构;贯通流动人口全天候、无缝隙、多层次闭环管理体系;发挥智慧化管理效果,为基层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减负,打通高层小区、村落出租房、企业宿舍等不同出租房场景管理壁垒。
今年,黄湾镇在4个社区、1个工业园区创新打造网格治理中队,由所在社区治保主任任队长、专职网格员组长与综合执法网格员组长任副队长,形成融合型网格治理队伍。网格治理中队这一机制实现人员统一调配、统筹使用、同步考核,网格任务共领、责任共担、机制共建,积极开展网格内基础信息采集等工作。该中队将租住的无业人员、多人群租、旅馆式长住的重点出租房屋作为清查的重中之重,紧抓源头治理,实现出租房备案在哪里,感知系统就拓展到哪里,进一步提升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基础信息采集率和准确率。
此外,依托网格治理中队建设,黄湾镇强化社治、公安、消防、综合执法等部门融合协作,并对二房东、租客开展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出租房隐患整治达到良好治理效果。
网格治理中队成立
网格员开展入户排摸工作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