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潮声丨探店河南:“爆改”同行的胖东来,商超行业的救世主?

    潮新闻 记者 吉文磊 全琳珉2024-07-25 23:09全网传播量77.8万
    00:00
    00:00

    一直想低调的于东来(胖东来创始人)心里大概清楚,从他决定“爆改”同行那一刻起,他和他的超市,注定会引来更多关注。

    胖东来全称许昌市胖东来商贸集团有限公司,是在河南乃至全国商界都具有知名度、美誉度的商业零售企业巨头,以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和人性化服务吸引大量消费者,也在社交媒体上形成了口碑传播。

    6月19日,在胖东来“手把手”调改19天后,永辉超市郑州信万广场店恢复营业。超20分钟的进店排队时间、一扫而空的网红商品、飙升翻倍的营业额……从首月表现看,此次升级算得上成功。截至7月15日,该店日均销售额超180万元,是调改前的19倍,日均客流翻了4倍,累计人次超1万人。

    这是一个行业“小弟”指导“老大哥”的故事。2023年,深耕许昌的胖东来只有13家门店,年销售额超100亿元;永辉则在全国分布950家门店,年销售额786亿元,被称为“中国超市大王”。不过体量上的数倍差异,并没有影响后者“谦虚好学”的心态。7月17日,永辉超市宣布,正式启动第二家胖东来帮扶调改店——郑州永辉瀚海海尚店,与此同时,全国门店调改工作将于8月初有序启动。

    “胖东来”凭什么帮扶行业巨头?它有哪些独到之处?传统商超能否借鉴它的经营理念与模式?带着这些疑问,潮新闻记者近日前往郑州、许昌探店,探寻胖东来此次“爆改”背后的细节。

    “像素级”复刻胖东来 不止引来消费者

    周二(7月9日)上午十点,排队20多分钟后,记者终于进入永辉超市郑州信万广场店。

    入口一侧的展墙上,“发自内心的喜欢高于一切”“让城市更美好”等出自于东来的标语,显得格外醒目。不少消费者打趣说,还没走到货架,就感受到一股“胖东来味儿”。

    消费者在永辉超市郑州信万广场店门外排队。潮新闻记者 吉文磊 摄

    此次调改,永辉一切向胖东来“看齐”,比如对店面布局进行了重新设计,取消了强制动线、拓宽了卖场通道。

    记者逛了一圈注意到,调改后的超市整体采用了“U”型设计,由一中间通道连通南北卖场。通道取消了原有的外租区域,取而代之的顾客休息区和烟酒柜台。在南北卖场,排布的商品品类也有所区分。前者以水果、蔬菜、熟食等刚需商品为主;后者以日化、纸品等食品和生活类用品为主。整体上看,顾客的行走线路更加灵活。

    至于为何如此布局,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解释,传统商超为了吸引消费者逛完整个商场,会把价格不高,但是刚需的商品放在靠里位置。此次改动之后,消费者可第一时间抵达自己想去的商品货架,不必“弯弯绕绕”,从而提高了选购效率。

    永辉超市郑州信万广场店内调改后的商品。潮新闻记者 吉文磊 摄

    看得见的改动痕迹,还有货架上的商品。

    据介绍,此次调改堪比“大换血”,下架了原有80%的商品,留下来的多以一线品牌和特色商品为主,其中有不少是胖东来自有品牌,包括熟食、果汁、啤酒、燕麦片等。

    尽管自有品牌占比不高,但供应量很大,永辉还为此设立一大块专区。记者在该区看到,在一个长约5米的货架上,堆满了一款胖东来果汁,清一色的橙色包装很是显眼。烘焙和熟食区推出的食品,从口感和外形上看,也大多和胖东来一致。

    永辉方面表示,此次调改,下架单品10841个,新增商品12581个,梳理后的商品达到胖东来商品结构的90%以上。

    堆满货架的胖东来自营品牌饮料。潮新闻记者 吉文磊 摄

    胖东来被誉为零售界的“海底捞”,其极致贴心的服务一直为消费者津津乐道,而这些经验做法也被“移植”到永辉超市中。记者观察到,处理海鲜的师傅不只是处理食材,还注意台面的清洁、地面的清洁、水流的速度以及建议烹调方式;在商品货架区,工作人员总会第一时间把货物补齐,把混乱的货物归位;当结账排队过长时,工作人员就会拿出小旗,及时分流引导。

    熟食区人头攒动。潮新闻记者 吉文磊 摄

    如果说开业第一天“人山人海”,是消费者对胖东来调改永辉的好奇。但在之后的日子里,调改门店每天依旧“人挤人”,就相当让人诧异了。

    这其中,生鲜、熟食和胖东来食品自营区人气最旺。尤其是熟食区,几乎被围个水泄不通,现场堪比国庆长假期间的旅游景点。

    因为人流量大,来自新乡的齐先生一家打算“速战速决”。他说,这次来特意赶来永辉,也是看中了胖东来自营商品。不到半个小时,果汁、面包、精酿小麦啤酒等带有“LD”标志的网红产品已经塞满购物车,可来到结账台时,早已排起长队。

    慕名而来的不只有消费者。在奶制品货架一侧,河北某超市负责人刘女士不停拍照记录,身旁随行人员则拿出一块小本,记下商品名单。“胖东来都成行业‘神话’了,我们坐了 9个小时车,专程学习调改成效。”  

    不过她也坦言,现场考察只能学习货场布局、商品摆放等浅层经验,涉及供应链和服务管理等方面,暂时还无从学起。比如商品售价,“因为胖东来有很强的渠道话语权,能把价格压下来,我们做不到。”

    零售行业下行期 “三板斧”成流量密码

    事实上,除了永辉,此前,胖东来已对江西的商超企业嘉百乐,以及湖南的老牌商超步步高进行了帮扶调改。

    纷纷“求教”的背后,是当前线下零售行业仍在蔓延的衰败势头。

    近年来,受需求疲弱和网络电商的双重冲击,零售企业迎来生死存亡的考验。巨头如永辉超市、中百集团这样的上市公司,在2023年都交出了净利润亏损的成绩单。仅永辉一家,过去一年亏损总额就超过13.3亿元,且已连续亏损3年。

    相较之下,胖东来的业绩显得格外抢眼。2023年,胖东来营业收入在100亿元左右,净利润1.4亿。这组数字来自许昌、新乡两地仅有的13家门店,意味着其单店盈利能力已经超过业界所有的商超上市公司。

    不起眼的体量,是如何撑起傲视行业的利润的?面对同行的好奇,胖东来也公开了调改“药方”——更换商品、涨薪、调休。前者对货,后两者对人。

    胖东来时代广场店,工作人员正摆放商品。  潮新闻记者 吉文磊 摄

    消费是商超行业的底层逻辑,商品是否有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消费者是否买账。胖东来的成功经验是,打造自主供应链和自有品牌。通过大单品集中采购策略,可以规模效应大幅降低采购成本,从而实现极高的性价比,

    以胖东来的热销单品——自由爱白酒为例,其售价虽定为70余元,但出厂成本已接近63元,知情的消费者自然觉得“买不了吃亏”。另一款多效香氛洗衣液,记者在翻看标识后发现,由一家全国性洗涤用品厂家代工生产,售价19.8元。不远处的货架上,一款相同卖点的某国外品牌售价45.90元,两者相差一倍不止。

    胖东来时代广场店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胖东来不会盲目扩大自营品类,因为“弄懂一类产品的质量评价标准很难”,需要不停摸索,与供应商持续对接,耗时耗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对自营产品认真谨慎的态度,也体现对其他商品上。一位许昌消费者说,某日常消费类蔬菜总做不到稳定品质,胖东来给出的做法是,何日达标何日上架,“如果今天你没在货架找到它,那说明农药残留超标了。”

    胖东来时代广场店,收银台工作工作忙碌。潮新闻记者 吉文磊 摄

    胖东来对员工是行业内出了名的“阔气”。

    于东来不止一次表示,员工开心了,顾客想要获得丰富的商品、完善的服务、舒适的环境,也就有了人力保障。

    在许昌,胖东来员工最低收入是每个月7000元,很多店的员工薪资普遍在8000元以上。许昌一名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当地人均收入大概在3500元至4000元,能进胖东来的员工,周围人都很羡慕。

    从这个角度看,胖东来的“诱惑”确实很大,因为它有足够底气,鼓励员工做好高质量服务。

    在2024年的中国超市周论坛上,于东来表示,胖东来今年新增10天“不开心假”,不开心、不想上班可以请假。“管理层不能不批,不批就违规了。”而早前,胖东来还宣布了一项在零售行业难以实现的规定——“每周二闭店休息”,目的是打破零售企业全年无休的行规,让员工获得休息。

    “人味”如此浓厚的胖东来,让消费者和“打工人”都找到了共情共鸣点,而其中的贴心之处又在互联网时代被不断放大,并成为流量关注的焦点。

    “珠玉”在前,参与改造的同行们似乎也认可了这种做法。永辉超市透露,调改店自6月起已实现全员涨薪,其中基层员工涨薪超1000元,工作满一年可享受10天年休假。贵州合力超市集团董事长李德祥此前也公开表示,将会拿出集团上一年度收入的70%用于员工福利,门店员工平均每人上调1000元。

    “拿来主义”的调改 挽救行业有待检验

    一夜间,胖东来成了中国超市界的“天花板”。不过“魔幻”的是,它最在意的东西,似乎与传统商业逻辑格格不入。

    去年3月,一场名为“中国超市周”的活动在许昌举行,当伊藤洋华堂、北京超市发等大佬们讨论“门店转型”“企业创新”“市场营销”等行业热点时,于东来却频频提及“谈放下功利”“远离嫉妒”“实现美好生活”等精神层面的感悟,颇有一股哲学家的风格。他特意提到,如果员工在公司没有获得感、幸福感,那么所谓的“服务至上、顾客第一”,就是一句空谈。

    爱与自由,是刻在于东来心中的信条。不少许昌人相信,对家乡人民的热爱,是胖东来一直坚持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内在动机。也正因如此,不少业内人士怀疑,只是“拿来主义”的改造,能否真正挽救同行?

    或许是意识到这个问题,在永辉超市郑州信万广场店,一条“服务有考虑不周的地方,请大家多谅解”横幅挂在了付款区域。说来也巧,当天采访正要结束时,记者看到货架上一个西红柿落在地上,一旁的员工没有检查破损,直接放回原处。

    于东来撰写的《走在信仰的路》《美好之路》。潮新闻记者 吉文磊 摄

    另外,胖东来模式下的高品质商品,并非总能以低价出售。被调改商超需要回应的是,如何留下那些对价格敏感的人群,他们恰恰是消费者中的大多数。

    以信万广场店调改推出的一款玉米为例,单价从1元涨到1.4元。这让家住附近的陈大爷难以接受:“现在正是玉米上市的季节,价格不降反升,很难理解。”他告诉记者,相较于口感和健康,他更喜欢物美价廉的蔬菜,而这往往是传统商超的优势所在。

    “国内市场需求多元,地方特色鲜明,规模化进行调改并不容易。”有业内人士表示,胖东来以实惠的价格和优良的服务在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但它的成功还有其他很多因素,包括稳步经营、不盲目扩张以及商品、门店具备一定的稀缺性等。当这套成功的模式被广泛应用于更多商超时,其普适性和可持续性仍有待检验。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潮声丨西溪湿地保护20年,当湿地保护“西溪模式”撞上生态警务
    潮声丨全国首个殡葬职业本科专业诞生,学“白事”为啥也要学历升格了?
    潮声丨三亚为何“挤满”俄罗斯友人?潮新闻记者实地探访,三个故事给我们答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