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防溺水日到来,遇到危险该怎么做?

“爱生命 学知识 防溺水”科普游戏上线,快跟着学一学

潮新闻 记者 何丽娜 蒋升 卢一 通讯员 郭丽花2024-07-25 01:00全网传播量3.3万
00:00
00:00

请点击参与“爱生命 学知识 防溺水”互动科普游戏

点击图片参与活动。

连日高温,热浪滚滚,时下正值一年中最热的大暑时节,稍微走两步便大汗淋漓,恨不得从早到晚都泡在水里。

但要注意,别看到自然水域就控制不住体内的“洪荒之力”——溺水是造成中小学生死亡的“头号杀手”,其发生过程是快捷且迅猛的。

“儿童溺水死亡事件全年都有发生,其有明显季节性,每年6-8月份为高发期。”正如浙江省疾控中心慢病所伤害防制科科长赵鸣所说,儿童溺水干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全社会共同关注。

7月25日是世界防溺水日,今年的主题是“水趣无边,安全为先”。为此,潮新闻联合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出“爱生命 学知识 防溺水”科普答题互动小游戏,邀请大家一起来学习防溺水知识,毕竟大伙多了解一个安全知识,孩子就多一份健康保障。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从全人群来看,溺水基本处于浙江省居民因伤害死亡的第四位,但却在浙江省1-14岁儿童死亡原因中占据榜首。”浙江省疾控中心慢病所伤害防制科科长赵鸣介绍,通过对儿童溺水死亡的相关数据分析,发现在全部因溺水死亡的儿童中,男女性别比约为2:1,其中1-4岁儿童的溺水死亡率相对较高。

不同年龄的孩子,溺水发生地点也有差异,低龄儿童溺水主要发生在离家更近的水库、池塘,大年龄儿童的溺水事故往往发生在更远的江、河、溪等。

悲剧频发,归根结底,除了孩子贪玩,也与家长安全意识薄弱有关,需重点关注几大误区:

身边有大人在场,就能放松警惕?那可不一定。

近日,趁着放假,小刘(化名)便带着儿子童童到山里度假。当晚,童童吵着要去营地前的小溪里玩,没办法的小刘只得给儿子套上一个游泳圈。

哪知父子俩刚下水,小刘的手机响了,就在小刘转身接电话期间,贪玩的童童嫌游泳圈累赘,将其扔在一旁。而随着童童越走越远,不会水的他进退两难,反复挣扎后,最终没了身影。

待小刘打完十分钟电话,把童童从水里捞出来再送医,他已溺水身亡。

是不是只要让孩子远离自然水域,就能防止溺水?不,家里也不是百分之百安全。

“对婴幼儿而言,家中的蓄水容器也一样存在溺水风险,如脸盆、洗衣机中的积水没有及时清空。”浙江省疾控中心慢病所伤害防制科科长赵鸣反复提到,许多家长自认为只要水浅就没事,但据研究显示,水深只要超过3cm,能同时淹住口鼻,就有可能发生溺水。

此外,在让孩子远离危险因素的同时,掌握正确的溺水急救知识也很重要。若遇到溺水情况,可光凭一股勇气下水救援可不是首选。

该怎样科学急救?可采用常说的“叫叫伸抛法”:包括大声呼救(叫),拨打急救电话(叫),伸出竹竿(伸)抛出漂浮物(抛)四个要素。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赵鸣解释,若岸边有竹竿或救生杆等情况下,先保证自身安全为前提,再将工具伸向溺水者,将其拉上岸;假设周围有救生圈、救生绳或一些大块的泡沫块、密封的塑料空桶等有漂浮作用的器物,也可抛给溺水者。

与其在发生溺水后再做应急处理,不如尽早规避危险因素,这就要提到“合格看护”的概念,即“成人看护、近距离、不分心、不间断”。

当然,光学会这些知识还不能面对各种溺水情况,共筑安全防线还需大家齐努力。欢迎参与活动,学习更多预防溺水的科学知识。

以下,是活动参与攻略,供您参考:

参与方式:

步骤一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方法1:在各大应用市场搜索“潮新闻”后进行下载

方法2:扫描二维码直接下载

步骤二

打开潮新闻客户端,在互动频道点击“爱生命 学知识 防溺水”参与活动,有机会赢取现金奖励。

步骤三

全部答对10道题目后获得开启奖励权利,中奖用户请在活动周期内按时提现,逾期则视为自动放弃。

活动规则:

1.活动时间:2024年7月25日至2024年8月31日。

2.潮新闻用户参与活动,答对10道科普题,可以获得一次开启现金奖励的机会。

3.抽取到现金奖励的用户须在活动期间完成提现,逾期则视为用户自愿放弃。用户获得现金奖励后,需按照提示填写支付宝账户信息,如用户未按提现要求操作或不符合第三方平台要求等原因导致不能收款,潮新闻无需承担任何责任。

4.任何参与活动的用户不得修改页面参数,或以任何机器人软件、爬虫软件、刷屏软件或任何非人工方式参与活动。一经发现违规或作弊行文,用户将失去参与活动资格。

5.请将客户端更新至最新版本,以获得更优用户体验。

6.潮新闻对本活动拥有最终解释权。

7.本活动与Apple Inc.无关。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指尖上的健康科普,所有你关心的知识一手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