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死亡率相当高!急诊专家提醒:高温天,千万别让孩子做这三件事

    潮新闻 记者 隋雪 通讯员 祝姚玲2024-07-23 07:57全网传播量50.1万
    00:00
    00:00

    一入伏,浙江就启动了“烧烤模式”,这两天,多地气温更是突破40℃。

    连日的高温也引发了急诊医生的隐忧。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吴秀静表示,近几年的炎夏,浙大儿院急诊科已遇到了好几起令人心痛的儿童热射病事件,对孩子及其家庭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创伤,建议家长一定做好预防!

    “热射病是由高温引起的严重急性疾病,也是中暑的一种最严重形式。当体温调节机制失灵,体温迅速升高至40℃以上时,可能导致意识丧失、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儿童由于体温调节能力较弱,尤其容易受热射病的影响。”吴秀静主任说道。

    图源:视觉中国

    热射病死亡率高达20%-70%

    大夏天做这些事太危险!

    吴秀静主任表示,热射病死亡率可以相当高,大约在20%-70%,特别是在没有及时干预和治疗的情况下,情况尤为严重。

    热射病的预后,往往跟及时的急救措施、年龄和健康状况、高温环境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等相关,如果能得到迅速冷却体温、输液补水和给予其他支持性治疗,一般可以显著降低死亡率。反之,则死亡率可能比较高,甚至达到70%左右。儿童群体,尤其是低龄儿童,因为自己不会表达,被发现的时候往往比较晚了,后果就更加严重。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有几种情况,家长尤其要引起注意,以免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

    教训一:大热天把孩子滞留在车里

    此前,一名6岁的儿童亮亮(化名),因为家人的无心之失,在大夏天被意外锁在车的后备箱中超过3小时。当他被发现时,已经失去意识,口吐白沫,呼吸费力,并且四肢和躯体不自主地抖动,出现大小便失禁。

    亮亮被迅速送到附近的卫生院,体温已高达40.3℃,医生诊断为“热射病”。经过紧急处理后,亮亮被紧急转运到浙大儿院,急诊科医生立即进行了一系列紧急救治措施,包括气管插管、物理降温、补液和药物治疗等,随后被转入ICU继续治疗。

    教训二:高温天做剧烈运动

    此前,一个10岁的男孩光光(化名),因为有些胖,暑假一开始被父母带着晨练减肥。在一次剧烈运动后,孩子突然倒地不起,呼之不应,家属立即进行急救措施。被送到就近医院时,孩子的体温高达41℃,心率220次/分,医生紧急诊断为“热射病”,进行了一系列抢救措施后,转到浙大儿院。

    教训三:不要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9岁的齐齐(化名)在高温天气下被交警意外发现躺在路边。孩子可能躺了一段时间,发现时四肢强直抽动,已经没有反应。经过初步治疗,齐齐立即被送往医院,测体温高达40.4℃。医生给予药物和物理降温处理后,他仍处于昏迷状态。为了进一步治疗,他被紧急转送到浙大儿院。

    高温天遇上高湿度,尤其需要警惕!

    夏天应及时补水散热

    为什么孩子会突然中暑,甚至引发热射病?

    “很多人认为只有在户外作业的人员是中暑的高发人群,但其实并非除此。如果孩子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即使一直在室内也有可能‘中招’。”

    吴秀静主任表示,人体的热负荷来自自身代谢和从环境中吸收的热量,出汗蒸发是炎热环境下主要的散热机制,但这一机制在环境的相对湿度超过75%时失效。其他主要的散热方式为辐射、传导和对流,但环境温度超过皮肤温度(一般为35℃)时,它们就不能有效地传递热量。

    因此,如果孩子正处于以下几种状态,要特别值得警惕:

    高温高湿环境: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如烈日下、不通风的室内、密闭的车厢内等。

    剧烈运动: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会使身体产热增加,若散热不及时,极易发生中暑。

    穿着不当:穿着过厚、不透气的衣物,会阻碍身体散热,增加中暑风险。

    饮水不足:高温环境下出汗增多,若未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容易导致脱水,引发中暑。

    个体因素:婴幼儿、肥胖儿童、有慢性疾病的儿童等,由于体温调节能力较弱,更容易发生中暑。

    “高温天气不要让孩子长期处于湿热环境中,尤其是不能把孩子一个人留在车厢里,即便车窗留了缝隙,车内温度还是可以在泊车后10分钟内上升近7℃,特别是婴幼儿风险更大。也不要让孩子在高温下持续运动超过自身极限。”吴秀静说。

    图源:视觉中国

    中暑可以分为三类

    一旦发现中招信号及时采取措施

    重症中暑的最严重状态就是热射病。但在发展为热射病之前,往往身体就已经发出了预警信号。中暑的发病顺序通常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头晕、乏力、口渴、多汗、面色潮红、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不振等。

    轻症中暑:体温升高(38℃以上)、头痛、恶心、呕吐、心悸、皮肤灼热等。

    重症中暑(热射病):高热(40℃以上)、昏迷、抽搐、呼吸困难、循环衰竭等。

    如果能在病情严重之前重视这些信号,是可以预防进展为热射病的。因此一旦发现孩子有中暑的征兆,吴秀静主任建议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进行紧急处理,处理原则为尽快脱离高温/高湿度环境、迅速降温和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迅速脱离高温环境:立即将孩子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使其平卧休息。

    物理降温:用温水(避免过凉刺激)擦拭全身,或用湿毛巾、冰袋冷敷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部位。

    补充水分:若孩子意识清醒,可让其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清凉饮料。若孩子已出现神志不清或昏迷,应立即送医,切勿强行喂水,以免引起窒息。

    紧急送医:对于出现高热、昏迷、抽搐等重症中暑症状的患儿,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医问 · 儿童篇 | 一分钟说懂一病症,打造现代家长的育儿新宝典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