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下午,记者从嘉兴市统计局获悉,今年上半年嘉兴经济运行情况出炉。今年上半年,嘉兴全市经济运行呈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态势,高质量发展良好势头延续。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GDP)3439.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7%,高于全国、全省。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02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1835.88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1545.67亿元,增长5.1%。
新质生产力“向未来”
在嘉兴,传统产业加速技改,新质生产力为产业发展蓄势赋能。走进嘉兴敏实集团敏华汽车零部件未来工厂,这里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数字化气息——400余米长的地下智能物流通道内,智能AGV物流车来回穿梭;“黑灯工厂”里,全自动生产线有序运行。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正成为保持制造业活力的重要密码。今年上半年全市传统制造业增势强劲,十七大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7%,增速高于规上工业8.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7.1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6%,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8%,增速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2.2和0.4个百分点。
此外,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1405.46亿元,增长8.4%。全市33个工业行业大类中,25个行业增加值同比正增长,增长面超七成。其中,电气机械、化纤、计算机通信、纺织和化工行业增加值高速增长,分别增长21.9%、15.3%、14.6%、10.1%和7.9%,合计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2个百分点。
乘风破浪,嘉兴企业正朝着智能化、数字化、网联化、绿色化方向进阶。今年年初印发的《嘉兴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若干举措》中提出,嘉兴将每年组织以设备更新为主的技术改造项目500个以上,到2027年创建省级未来工厂(试点)、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灯塔工厂”20家以上,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00家以上。
重点项目“加速跑”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也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801.93亿元,其中生态环境、交通、能源和水利投资262.28亿元,增长52.8%,高于全省平均31.5个百分点,其中,交通投资增长70.2%,能源投资增长41.1%,保持高速增长。
翻开一季度重大项目建设成绩单,一个个交通重点项目纷纷取得“半年红”。在高温持续霸屏的三伏天,通苏嘉甬高铁杭州湾跨海铁路桥项目无惧“烤”验,工人们挥洒汗水全力刷新建设进度。近日,该项目海中引桥首片80米跨度预制箱梁在浙江海盐开始浇筑,这是世界跨度最大的预制混凝土箱梁,标志着大桥海中引桥上部结构开始施工。
另外,平湖射线是连接嘉兴主城区与平湖之间的重要道路,正准备大规模摊铺桥面沥青;杭浦高速公路海盐联络线(一期)、新老07连接线(老07至广益路段)等工程相继全面开工建设;嘉盐公路改建工程(凤桥段)前期工作正在全力推进中……目前,嘉兴正以航空货运枢纽、海河联运枢纽、铁路南站枢纽为核心,构建以“多式联运”为核心的综合交通体系。
消费市场“暖洋洋”
经济发展成绩体现在数据上,也体现在群众的获得感上。
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6.83亿元,同比增长8.4%,高于全省平均3.9个百分点。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1200.51亿元,增长8.7%;餐饮收入86.32亿元,增长4.8%。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76.75亿元,增长8.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10.08亿元,增长9.5%。
抓住传统节日的消费契机,嘉兴将现有人文资源融入消费新业态,提供更多元的有吸引力的消费体验。今年端午期间,嘉兴旅游收入超20亿元,乌镇景区推出了“端午安康 自在入夏”主题活动、西塘景区打造“五色西塘乐在其粽”民俗体验、濮院古镇推出“和古人一起过端午”赋予传统民俗时尚意蕴,嘉兴古镇文旅品牌强势出圈。
百姓“钱袋子”鼓起来,消费才能活起来。上半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950元,同比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774元,同比增长7.1%,增速高于城镇居民2.3个百分点。
嘉兴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转型升级稳步推进。下阶段,嘉兴将牢牢抓住经济恢复和产业升级两个“关键期”,精准协同发力,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努力在谱写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浙江华章中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