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聚焦浙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将社会服务与实践育人深度融合,近日,浙大城市学院国际文化旅游学院选派了60名师生组成了 “文旅促共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分成4个组,走进杭州市萧山区楼塔镇、淳安县界首乡、萧山区进化镇、余杭区径山镇等地,围绕旅游产业、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方面展开主题实践,致力于完善现代旅游体系。
实践期间,师生们结合自己的专业、兴趣及特长,深度挖掘梳理古镇农耕文明和文化遗产、探究旅游区业态构成及运营模式、探讨将农业民俗节庆活动转化为旅游节庆活动、探索乡村博物馆建设和特色文化产业多元融合发展……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们在聆听讲座、实地参观、亲身体验、访谈交流、观看纪录片等过程中,发掘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文旅行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积累基层工作经验,探索“文旅促共富”的可行路径。
在杭州市淳安县界首乡实践期间,许仲强和团队成员们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学习并了解界首乡的发展,从更专业的视角为界首乡的未来提供新思路、新方向。“怎样推进农体旅融合发展” “如何建设能够更好服务游客的基础设施”“怎样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这些问题成为了实践团队的思考重点。“在这里,我们通过对村民、旅游从业者和游客发放问卷和访谈的方式,从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农业发展、文化传承、环境保护等多个维度对界首乡的旅游业态进行了全面调研。”许仲强表示,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未来将继续关注乡村旅游发展,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乡村的繁荣和进步贡献更多的青春力量。
与许仲强一样,孙嘉怡和同学们走进萧山区楼塔镇,了解到了楼塔古镇的历史文化和发展概况。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们走过横街、李可染画院楼塔艺术中心、杭州新时代乡村建设研究院、楼曼文纪念馆、楼英祠堂等标志性特色文化景点,切身感受楼塔古镇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以深入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全面掌握古镇居民和游客群体的多元需求和实际感受。
此外,孙浩恩、于悦等同学在萧山区进化镇、余杭区径山镇等地分别开展了乡村博物文化调研、乡村旅游节庆项目调研等,形成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青年实践调研报告。尽管盛夏酷暑难耐,同学们依旧顶着烈日热浪,耐心细致地记录和捕捉每个细节,努力思考、讨论和分析着调研所得数据,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中增强了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对于组织学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浙大城市学院国际文化旅游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指导老师王汪诚表示:“浙大城市学院国际文化旅游学院作为浙江省首家国际文化旅游学院,旨在培养具备人文情怀、实践智慧、创新思维、数字素养、国际视野的“五位一体”高质量应用型旅游专业人才。自2022年成立以来,不断选派师生赶赴各地开展社会实践和专业调研,让学生掌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知识能力、方式方法,具备理论结合实践的综合素质。”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围绕如何保护文化遗产和生态资源、提升旅游供给水平和服务质量,丰富全域旅游业态等方面,从文旅专业的视角,为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贡献青春智慧。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