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天凝蒋村美食如何破局?文化特派员有话说

潮新闻 见习记者 李洁薇 记者 顾雨婷 通讯员 张建平2024-07-19 22:30全网传播量3606
00:00
00:00

“现在人流量太少了呀”“哎,我们的河鲜品种没以前丰富了”“小吃生意也没以前好了”“我琢磨着得把‘美食文化’和‘银杏文化’给结合起来”……7月19日上午,在嘉善县天凝镇蒋村村的一间会议室里,村民们正各抒己见,他们中有小吃店主,也有饭店老板,个个都是村里的美食达人。

同桌坐着的,还有浙江省文化特派员、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郑明博士。没错,不到半个月,郑明又来了,跟着他一起来的还有蒋村村的“老熟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烹饪专家程礼安。“这次来,我们不仅想和大家聊聊村里接下来的发展计划——如何结合当地特色推进文旅融合,还特别想听听咱们‘一线从业人员’对于蒋村美食有哪些困惑和发展新鲜点子。”

话音刚落,性格爽利的小妹饭店负责人蒋心彦率先开麦:“你们发现没,最近我们这客人不多!虽然入伏了,天热,但现在可是暑假,景区里都是人,就咱们这儿怎么没人气呢?”

“如果有客人来,你们店里最受欢迎的是什么菜呢?”郑明却未答反问道。

“当然是水产品啦,还有土鸡土鸭,我们本地的特色农产品,比如雪菜和大头菜,都特别受欢迎。我们店里的食材,有七成做成了菜,还有三成都是客人直接买走的。”蒋心彦想了想,回答说。

郑明边听边记录,心里默默点头。这时,牛桥头小酒馆的老板谈洪民接过话头,“我们虽然土菜卖得好,但是货源却不稳定。”他解释说,店里买的水产食材都来自蒋家漾及周边水域,是从本地渔民村民手中收来的,这样的食材供应,总是物以稀为贵。“我每天都要在村子周边转两三圈,看看渔民或者水产老板有没有新鲜货可以收。”但根据他多年的从业经验,像白条鱼、河鳗这样的野生水产本就难捕捞,还容易受季节影响。

听到这里,郑明建议道,“咱们这地方的水产资源有限,这就是为啥外面吃不到咱们的美食。物以希为贵,本就是最大的卖点,现在关键是要提升味道,吸引更多顾客。比如一条鱼,各个部位都可以做出不同的菜。”谈洪民听后频频点头,但又有疑虑:“我们的土厨师手艺有限,要是能有个厨艺培训班就好啦!”郑明一听也连连点头,直夸这主意不错。

用美食留住客人,这招本地传统美食摊贩早就门清。蒋村村的银杏鸡蛋糕小店老板薛凤就是其中之一。鸡蛋糕是当地的一种特色美食,薛凤的父辈,就推着小车走街串巷卖鸡蛋糕,鸡蛋糕也是令她念念不忘的小时候的味道。

讨论会上,薛凤也分享了自己的生意经:“要保持小时候的味道,光用老材料老做法是不够的,时代在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材料也要跟上潮流。”这两年,她借助短视频卖货,鸡蛋糕相关视频在线上平台一亮相,就能吸引一大波粉丝。她的鸡蛋糕口碑好,价格也没涨,一直卖3.5元。

但薛凤也坦言,近几年村里发展乡村游,游客对本地传统小吃的兴趣大增,看到了旅游带来的红利,村里不少人纷纷加入行,卖传统美食的摊位多了不少,也让她感受到了竞争压力。如何保证鸡蛋糕品质的同时实现新的突破,她心里还是有些没底。

会上,来自餐厅银杏的老板则表示,要想让村里的美食发展得更好,还得建立起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比如说,能不能搞个鱼市呢?这样一来,从食材供应到品牌打造,整个美食产业链就更加完善了。”

听了他们的一连串建议和疑惑,郑明都一一耐心回答,还告诉大家,后面还要一起挖更多蒋村的幸福故事,紧扣“银杏”和“鱼”这两大关键词,把村子打造完成一条具有“杏福”和“田野”鲜明特色的乡村旅游线路。

经过这次的头脑风暴,大家都觉得收获满满,后续应该还有更多改革的火花碰撞,助力村子发展得更好。

大家都期待着蒋村的未来能给游客带来更多惊喜。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嘉”有文化特派员
相关新闻
农民画遇上表情包,嘉善姚庄非遗传承新玩法
人文铸旅点亮嘉善天凝蒋村,文旅融合启新程
为了啥?省级特派文化员一头扎进嘉善小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