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至6日,一共处置火情11起全部达到现场,其中5起到场后出水处置……这是杭州消防员岑潇记在工作笔记里的一组数据,也是上一轮高温天里,杭州萧山消防救援站里处置的火情情况。
杭州入伏以后,火情数量随气温一起上升。
只要消防站里的警情广播响起,不管多大太阳多高气温,消防员们都需要在1分钟内穿戴好所有装备跳上消防车,即刻出发处置。
岑潇。记者 谢春晖 摄
岑潇作为萧山消防救援站的政治指导员,只要他当班,每一起火警他都必到现场并参与现场指挥和处置。
连日来,潮新闻·钱江晚报推出的特别策划“高温下,你的样子”(专题 | 潮新闻特别策划:高温下,你的样子),把镜头对准了高温下的普通人,记录高温下他们的样子,打动了不少网友。
7月17日,记者蹲点杭州最繁忙的消防站之一——萧山消防救援站,记录消防员岑潇炎夏工作的样子。
烈日下实战训练,除了没有火和烟,其他都一样
“没有出警任务的时候,我们就进行各种各样的训练,有理论也有实践。”岑潇说。
潮新闻记者蹲点的近10个小时里,萧山消防救援站没有接到一起处置任务。“没有接警肯定是好事,说明大家都很安全。”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消防员们就可以放松下来。
下午3点,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刚过,岑潇就开始张罗大家训练。
这堂课,他们要巩固刚学的“廊式内攻灭火救援操”。
“这是整个浙江消防新推出的一项训练科目,主要针对酒店、酒店式公寓等有长廊的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的内攻灭火救援。”岑潇说,整个科目训练要求按照实战进行,人员要穿戴好所有灭火战斗装备,训练时要做到水枪出水。
训练中的消防员。记者 谢春晖 摄
在萧山消防站训练跑道边,消防员们换上厚实的灭火战斗服,背上三四十斤重的空气呼吸器,手拿水枪、水带、担架等各种救援装备开始训练。
训练中,戴着红色灭火头盔的岑潇既是指挥员也是战斗员。“我在整个攻坚组的中部位置,拿着一挺水炮,一边调度指挥处置过程,一边出水灭火和保护最前方的内攻组员。”
3点以后的气温仍在35℃以上,太阳直射在的跑道散发着热浪。还没开始训练,记者就看见岑潇和队友们脸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我们都习惯了,火场比这里热很多倍。”
训练中模拟救援被困人员。记者 谢春晖 摄
训练开始,十多名消防员组成的攻坚小组开始向50米开外的红色假人行进。“我们要模拟穿过布满浓烟的廊道,救助被困人员。”
破门,水枪出水,继续破门,找到被困者,把被困者抬上担架……看似几个词就能概括的训练步骤,消防员们实践起来却需要耗费很大的体力。“火场里一点都不能马虎。”
和真实火场中一样,消防员们半蹲着缓慢前行,岑潇除了要完成既定的训练动作外,还要观察每一名消防员的操作动作,时不时地用对讲机大声喊着提醒注意训练动作。
训练中,岑潇携带水炮前行。记者 谢春晖 摄
一趟训练大约耗时20分钟,在岑潇的指挥下,消防员们顺利“救”出被困人员。
岑潇揭开空气呼吸器面罩时,脸部出现了两道深红的印痕,即便是戴着头盔,头发也完全湿透了。脱下战斗服时,里面的衣服也都湿了,战斗套靴更是能倒出水来。“有水枪的水,也有汗。”他说。
比起热,岑潇更在意的是训练结果。他迅速整队,开始和队友们讨论训练中的不足。
前不久刚在火场中救了人,守护平安一刻不放松
岑潇今年33岁,加入消防队伍11年。他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学的是化学专业。
快毕业时他响应号召,成了一名消防员。“其实决定当消防员时,我已经拿到了学校的保研资格。”他说,能将自己的专业运用到守护大众平安更有意义。
一开始,他在杭州消防特勤大队二站工作,这个站主攻化工火灾,能够将岑潇化学专业的资质发挥到最大。很快,他就成了整个杭州消防的业务骨干。
2021年他来到萧山消防救援站工作,担任政治指导员,主攻灭火救援。
“现在的消防工作已不同往日,除了勇气之外,需要更专业的队伍,更科学的灭火战术。”岑潇说,萧山消防站辖区有高层建筑、老旧小区、农居房、工厂、高速公路等,火情数量多、复杂性高。
穿戴灭火战斗服的岑潇。记者 谢春晖 摄
“夏天热,冬天冷这些我们早就习惯了,也不会觉得辛苦和累,这是我们的职责。”
半个多月前的一个凌晨,岑潇带队处置一起居民楼火灾时,闯过火场浓烟,救出了6名被困人员。
“救人的那一刻,就觉得训练中付出的汗水,都值了。”
岑潇把家安在杭州,就在离消防站不远的地方,小孩刚1岁半。夏季火灾高发期,他一般都在单位值守,没时间回家陪孩子。
“我守护着大家,就是在守护自己的小家。”
潮新闻联合杭州消防,发出夏季消防安全提醒:夏季火灾频发,请大家留心身边的消防隐患。家中厨房用火时要谨慎,做到人离火关;家用电器要定期维护,人走断电;楼道、走廊要经常清理,严禁在楼道堆放可燃物或停放电动自行车。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