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评丨机票“买低退高”,对乘客和航空公司是双赢

潮新闻 评论员 高路2024-07-17 04:08全网传播量2149
00:00
00:00

图源:东方航空微信公众号

7月16日,话题“女子机票降3000元起飞前买低退高”登上了微博热搜。据媒体报道,一乘客在出发前一晚,发现机票价格跳水3000余元,该乘客决定“买低退高”,在已值机的情况下,仍实现了全额退款。机票价格跳水,乘客能否“买低退高”?一时成了关注的热点。对此,有媒体记者咨询多家航司发现,目前仅东航、南航、厦航等部分航司支持“买低退高”,或给予优惠券补偿,且仅限国内航班适用。

航空公司的做法颇具人性化。乘客提前买票一方面是为了尽早制定出行计划,安排好行程,另一方面也的确有防范后期机票暴涨的想法。特别是碰到寒暑假、节假日这些日子,需求上升,提前购票也就提前排除了无法出行的风险。当然,相应的也增加了一些不可测的风险,比如因为突发情况,行程可能会有变化;又比如,机票价格不涨反降,不升反跌。之前遇到这种情况,乘客一般只能自认倒霉,因为退票要收取高额手续费,先退再买并不一定划算。而现在航空公司的做法免除了乘客后顾之忧,提升的自然就是旅游体验的满意度。

这也是理性之举。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在不违背市场监管要求的前提下,想乘机出行的人多,机票价格就会水涨船高;人少,价格也绷不住。航空公司之前定的票价,也是因为预期到客流足以支撑这样的票价,可如果客流并没有达到预期,原来的票价自然失去了支撑,降价也是理性行为。

当然,航空公司也可以强调按合同办事,票既然已经售出,就相当于与乘客签订了一份合同,受法律保护。航空公司不愿意降价从法律上来说也没什么问题,理由也站得住脚:买贵了想退,买便宜了是不是要补差价呢?是否有违契约精神?只让航空公司吃哑巴亏,这是否也不公平?

这就要看,“买低退高”这笔账到底该怎么算了。从眼前看,航空公司无疑是吃了点亏。买低退高,从口袋里往外掏钱,不是每家航空公司都有这样的魄力的。目前仅东航、南航等部分航司支持“买低退高”,记者致电春秋航空、四川航空及海南航空等,多家航司客服均表示暂无此政策,政策不同的背后反映出的是航空公司经营策略的不同。

从长远看,东航打破现状之举,赢得了乘客的信任,是诚信之举。允许买低退高,拆掉了退票的高门槛,将选择权还给了乘客。退票制度的合理化、透明化,也有利于与客户建立长期的信任关系。

这种信任关系的建立对航空公司经营而言,非常重要。与高铁大约15天左右的预售期不同,航空公司的预售期长达好几个月,通过预售,乘客可以充分比价,选择出行时机,避开出行高峰,而航空公司也得以锁定客流,乘客和航空公司都能从中受益。可如果没了这份信任,票价如同过山车,那乘客也会无所适从,如此一来,航空公司的飞行计划、票价策略的制定,航空市场的调度都会受到影响。

也有人认为这样一来,会不会变相鼓励乘客随意订票的行为。其实漏洞可以通过制订规则的方式堵上。比如,东航就对此作出了非常详细的要求,两张票需满足相同航程、航班日期、航班号、相同舱位及旅客信息一致,且前后出票时间不超过24小时,方可全额退款高价票。只要措施得力,落实到位,就能将退票行为纳入到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