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湖畔,夜晚降临,一批批游客没有离开,而是入住附近民宿,继续第二天的畅游;大运河杭钢公园举行的风暴电影节,2天共接待游客3.1万,电影节、音乐节等专题游吸引着大批年轻人……
有风君从省文旅厅获悉,2024年上半年,全省全域旅游过夜游人数20256.9万人次,同比增长11.1%;过夜旅游收入3492.7亿元,同比增长11.1%。
湖州影视城。受访者供图
游客住下来、留下来,曾经的打卡游、观光游变为深度游、专题游,为浙江文旅市场注入新活力。
01
旅游“深一度”
白天带着孩子在南太湖岸边的水上乐园畅享清凉,晚上入住“月亮酒店”欣赏璀璨湖景,第二天去湖州影视城观摩拍戏现场,拍几张古典美照,再到古木艺术馆、邱城遗址感受一番当地的历史文化积淀……周末,苏州游客周以鸣带着家人自驾游湖州,一张联票串起了南太湖旅游度假区多个景点,来了一场满足全家老小的“深度游”。
不久前,湖州南太湖新区发布“南太湖十景”标志性景点,沿着这条精心打造的旅游路线游览,“过路客”变成了“过夜客”。
太湖边月亮广场夜景璀璨。(受访者供图)
有风君了解到,半年来,今年1至6月,南太湖新区全域旅游过夜接待人次达153.89万人次,较2023年同比增长33.57%,旅游收入60.05亿元,同比增长9.58%。
从事旅游行业10多年的南太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敏杰介绍,过去旅游市场产品相对单一,游客大多是“到此一游”式的简单打卡,现在更多是文化体验游、深度攻略游甚至高端定制旅行。
今年4月以来,南太湖文旅打造的沉浸式国风生态游乐园——“长田乐游苑”引爆一波波朋友圈。国风市集、水上湖剧、非遗打铁花等特色表演轮番上演,赵孟頫、陆羽等湖州历史文化名人“穿越”而来,特色文化体验丰富,开园当天吸引超3万游客。
南太湖新区长田乐游苑国风演绎节目吸引游客。受访者供图
夜幕下,草坪上,篝火熊熊。忽的,音乐响起,游玩的年轻人随之手舞足蹈……7日14日晚,离瑞安市区40多公里的平阳坑镇东岙溪畔热闹了起来。
“乡村音乐节的节目很新潮,大家一起能聊喜欢的音乐,认识新的朋友,平时很少有这种体验。”慕名而来的大学生游客李宜恬说,乡村音乐节不只有音乐,还能体验到流淌的溪水、清澈的天空、质朴的村民以及独特的民俗风情等。
平阳坑镇副镇长张钰介绍,平阳坑镇利用当地的草坪场地,以音乐节这一主题形式,串联了营地露营、自助烧烤、篝火晚会、露天电影等多项活动。音乐为载体,吸引研学游、大学生等不同群体,预计平阳坑镇今年接待各类游客和研学团超10万人。
南太湖岸边哈啦水乐园内游客畅玩嬉水。受访者供图
附近未见山•染民宿负责人马虢告诉有风君,这段时间,民宿客人比往年明显增多,不是同行的游客,也互相兴奋地讨论音乐节的表演和话题。
除此之外,杭州草莓音乐节、楠溪江景区音乐节、慈溪城市森林音乐节等专题旅游产品,也一年比一年火爆,吸引着游客更沉浸于旅游目的地中。
旅游,正在“深一度”。
02
需求“深一度”
“打卡游”变“深度游”,原因何在?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教授王昆欣认为,这和游客需求的改变有极大关联。
首先是游客对旅游体验升级的需求。下车打卡拍照,上车倒头睡觉的观光式旅游体验已经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不论是单独出游,还是组团出游,人们越来越希望享受到极具地方特色、人文风情的旅游体验。
另一方面,近年来家庭出游占比庞大。家庭出游付出了较大的时间、金钱、人力成本,因此在旅游体验上也会期待更多 “收益”,必然不能像“特种兵”一样看看就走。
长田乐游苑的水上打铁花表演引爆游客朋友圈。受访者供图
此外,年轻人也渐渐成为旅游业的“主力军”,希望通过旅游中的社交来满足忙碌生活中的精神需求,这也催生出近年来专题旅游的兴起:和好友参加一场万人齐嗨的音乐节,去乡村看一场火爆的足球联赛……各个领域的活动,吸引着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年轻人聚集在风景优美的地方,共享同一时刻的情感,满足自身的社交需求。
“总之,现在正从物质需求的旅游,慢慢转变为精神需求的旅游。” 王昆欣说。
需求转变,才会带来产品转变,即新的旅游方式和业态。
拍友 黄晓秋 摄
“我们想让游客不仅‘悦目’,而且‘赏心’。”南太湖新区滨湖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旅发局负责人梅远婷告诉有风君,湖州南太湖文化多样,赵孟頫、苏东坡等文人墨客留下大量文化遗产。去年,南太湖新区深挖名人诗词等人文遗迹,并委托专家团队论证,仅针对长田漾区域就梳理近三十万字文稿。
如唐朝诗人李绅途经长田漾湿地留下著作《悯农》;弁山仍留存着项羽起兵江东时驻兵留下的饮马池等遗迹;苏东坡于黄龙洞为百姓祈福,留下“东坡三叹”,并于小梅山植梅……这些独有的文化元素加诸景点,形成的“南太湖十景”等新旅游产品,让游客感受特色文化体验。
“音乐,能够激发年轻人活力,音乐节是文旅产业破圈的重要引擎,音乐+旅游逐渐成为新的出游风向标。”瑞安市文广旅体局副局长何方说。在乡村音乐节之外,瑞安还将谋划寨寮青空音乐周等活动,打造忠义街快闪舞台秀,探索“微短剧+文旅”新赛道,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
拍友 黄晓秋 摄
让“深度游”持续的关键是提高旅游品质。“浙江的旅游资源很多,只有继续深挖各地文旅资源,打造具有浙江特色的旅游品牌,为游客源源不断地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产品,才能真正让游客留下来、住下来。”王昆欣说。
近年来,我省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文旅行业突围的主力军。省文旅厅资源开发处相关负责人告诉有风君,全省上下正加快景区转型提质、度假区提档升级、乡村旅游提质增效,持续推进“微改造、精提升”,做精地域品牌,凸显浙江特色,不断扩大文旅吸引力。
接下来,全省将加快新型供给。全面推进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红色教育基地提升,挖掘提炼一批新时代红色故事,提升优秀红色旅游讲解员队伍,提高红色旅游发展质量;加快推动房车自驾车营地、冰雪度假、山地度假等新业态发展,形成旅游消费的新增长极。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