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写点生活|我学“狗刨式”

    创作者平台 孙炜2024-07-16 09:53全网传播量1573
    00:00
    00:00

    儿童爱玩水,那是天性,到了夏天,连我这小“书呆”也爱水如命。

    小时候听堂外公讲太湖强盗的水上轻功,说强盗到客船上抢了旅客的钱财,在湖上撒上一把芦苇叶,踏着苇叶就在水上走了,真的让人发呆;看《水浒传》,梁山好汉浪里白条张顺,泅在水底有那么长的时间,能悄无声息地贴在船底下,屡屡让官兵的船只倾覆于水泊。

    对堂外公所讲太湖强盗的水上轻功,我至今搞不清是真是假。按理堂外公是诚实的长辈,但是,我始终怀疑有没有这样的水上轻功,是不是堂外公中了强盗的“障眼法”?至于浪里白条张顺的水性,那是肯定好的,但是如果要屏气那么多时间,估计也是施耐庵老夫子用了夸张手法。但是说到底,能学会游泳,就算是“狗刨式”的,也比不会游泳好,起码在危急关头,能够抵挡一阵。

    我学游泳始于一次落水,那年刚刚读书。

    那时农村小学生放学,都是自己回家的。我跟着哥哥和几个表哥沿着周浦的“母亲河”边玩边回家。秋天的夕阳下,一路上蜻蜓飞来飞去的,有的就停在了河边的灌木上,我就蹑手蹑脚地接近它们,抓住了一只,还想抓第二只,两只眼睛全神贯注盯着蜻蜓,脚下却一脚踩空,跌入河里。

    此时哥哥已经走远,回头一看不见了我,马上赶回来,见我在水里挣扎,急呼舅舅们来救。也是我命不该绝,正值一位堂舅劳动回来,听见呼救飞速前来把我救起。

    自发生落水事件,我母亲甚是担心。应该说上世纪60年代,夏天男童溺亡时有发生。那时父亲不在家,她就跟堂外公商量预防孩子落水的办法。

    我们那里,那时女孩子不学游泳的多,也不下到水里,夏天洗澡都是在家里的大脚盆里。而男孩子都在河里洗澡,同时也玩水,玩玩玩玩就会游泳了,但是也有没有大人保护溺亡的。

    可母亲同时感到,不能因噎废食,终究游泳是一个人的基本技能,不会游泳很多事就不能干了,尤其是生活、劳动在钱塘江畔,天天与江河打交道,能离得开水吗?

    堂外公自然支持母亲的观点,认为一定要学会游泳,而且要学得技术好一些,不敢说能在防洪抢险的危急关头有所作为,起码会游泳的人就敢于参加了。

    大人们同意我学游泳了。而我,那次跌落河中呛了几口水的事,早就“好了伤疤忘了疼”,自然高兴得不得了,第二天就跟哥哥下到河里去玩了。

    要学游泳,谁教我呢?别的孩子都是父亲在水里托着下巴教,可我的父亲不在家呀!谁给我来托下巴呢?不要说周浦,整个钱塘沙的妇女都是在脚盆里洗澡的,母亲当然不可能下到河里给我托下巴。

    资料图。据视觉中国。

    看着比我大一点的表哥们都在桥埠头玩水,他们两手扶着伸向河中间的石板,两脚使劲拍水,激起的水浪冲击着河岸,甚是好玩,我也加入了他们的拍水队伍,有时还会戏耍一下来桥埠头洗衣服的表姐们。

    就这么玩水,几天玩下来,人就能在水上浮起来了,两手就自然产生了“狗刨式”划水动作,这就是有点会游了。开始游的时候头闷在水里不能抬起,就只能游一会儿,气就憋不住了,几次游下来头就能抬起来了。

    游泳跟走路一样,会了就一辈子不忘,就经常喜欢下水了,母亲一不看见,我就下到水里了,晚上连做梦都在游泳。当然,这时候是一个危险期,会游泳了,爱游泳了,但是技术不行,力量和估计能力不足,各种水上轻功都想一试。好在有个哥哥,天天和我一起在水中游戏,仰泳、侧泳、泅水、踩水、跳水,慢慢地都学会了。

    生在钱塘江边的男孩,迟迟早早会下到江里去的。暑假里,江边的浅水滩上,不知从哪来了许许多多的黄蚬,那可是非常鲜美的江鲜。下到江里摸黄蚬,忍不住就游到对江富阳影沙去了。

    钱塘江每月有大潮,17、8岁参加劳动了,船到江心遇到潮水,会游泳就不怕,把船头掉转90度,让船身与潮水平行就不怕了。

    学会游泳,尽管是“狗刨式”的,也能在危急关头有所作为。

    游泳,也是人类强身健体的锻炼方式,能让人的形体更美。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