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路桥区青少年宫原创大型舞台剧《再创新辉煌》顺利完成首演。来自路桥少年话剧团的“小戏骨”们以时间为脉络,精心勾画了路桥二十世纪初至今的百年沧桑巨变,为现场近千名以及线上数万名观看直播的观众带来了震撼心灵的表演。
精心打磨 呈现不朽历史印记
从构思、立项、创作到彩排、演出,《再创新辉煌》经过一年多的反复打磨,才有了如今的惊艳登场。据悉,这部话剧分为“十里长街”“红色·启明”“ 海上长城”和“再创新辉煌”4个篇章,以路桥文化和历史为背景,讲述了不同时代的人们为家国建设而接续奋斗的故事。
今年2月份,几位导演便开始带着团里的孩子研读剧本,琢磨表演细节。路桥少年话剧团团长林丽说,剧本有2万多字,角色有60多个,要把这些故事和人物演活,呈现出最出色的舞台效果,离不开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再创新辉煌》也是一部沉浸式情景剧,在舞美、灯光、服装以及音乐上都呈现出写意的风格。在艺术形式上,将话剧的对白与音乐、舞蹈以及诗歌巧妙地结合,创造了独特且富有感染力的综合艺术形式;在观赏性上,剧目融合多样的戏剧元素,情节经纬交织、跌宕起伏,人物形象刻画深刻、触动人心。
“这部剧是真实而且鲜活的,需要大量的路桥历史资料、老照片作参考,在全体工作人员创作的过程中,区委宣传部、团区委、区教育局等部门也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帮助。”令林丽感触颇深的,还有小演员们在排练时表现出的责任心和专注度,“他们全身心投入表演,积极揣摩角色特点,体会故事里的精神和文化。年龄最小的孩子仅一、二年级,同样不怕苦不怕累,台词背得滚瓜烂熟。”
成立近3年,区青少年宫精品社团——路桥少年话剧团已相继展演原创剧《浩荡东风之路·桥》、校园剧《加油!少年》、历史剧《商鞅》、年代剧《茶馆》和舞台剧《再创新辉煌》5部话剧。截至目前,五部话剧参演小演员共110人次,直播作品累计线上观看人次超7万,线下观看人数约2600人。
“继《浩荡东风之路·桥》后,《再创新辉煌》是我们描绘路桥的历史变迁与繁华景象的第二部原创剧,不同之处在于后者的时间线拉得更长。”区青少年宫主任林娇平表示,此剧从路桥文化地标、古老而繁华的十里长街讲起,剧情贯穿了浴血奋战的红色革命岁月、青年们围堰造田以及奋力垦荒的热血青春,再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新生与机遇,以及新时代下路桥人再创辉煌的壮丽篇章。
倾心演绎 “小戏骨”精彩飙戏征服观众
“喝杯茶,那你就来对地方了,我们十里长街,可是百年老字号了,都是回头客……”首演当天,随着灯光亮起,《再创新辉煌》第一幕“十里长街”拉开序幕。舞台上,十里长街温馨的小茶馆里,几位性格鲜明的茶客在此喝茶闲谈,讲述着家长里短。
小演员陈瑾萱扮演的茶馆王掌柜,伶牙俐齿的模样将生意人的朴实和八面玲珑刻画得入木三分。为了找到演老板的感觉,小姑娘还偷偷观察了好几位超市、小卖店的老板,将他们的动作和习惯,比如算账时、客人进门时面部细微的表情,融入自己的表演当中。
“我有点分不清方向,排练舞蹈的时候,老师让我往左转,我总是往右边转,老是闹笑话,在家练了无数遍。我还向老师请教了很多次,仔细思考怎么去演好这个人物。”陈瑾萱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二幕中的李大钊、林泗斋、无名英雄的故事。她说,英雄的故事里让大家看到了革命的艰辛,也明白了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在创办人陆宇桥的有力领导下,聚焦路桥的民营制造企业“华燕公司”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实现了从“制造”到“智造”的华丽转身……话剧第四幕中,赵晟涵扮演了老板陆宇桥。
聚光灯下,赵晟涵身着笔挺的西装,举手投足间尽显路桥企业家的智慧和沉着。在成功引入外企优秀管理制度,做出“一企两制”这一开创性举动的剧情片段中,他和角色融为一体,台词扎实而自然。不少观众都拿出手机,拍摄这位脸上带着稚气、但气势丝毫不输企业老总的“小老板”。
“我认为陆宇桥与外企负责人菲尔德交谈的桥段,是这幕戏的核心,充分体现人物特点,也反映出了路桥民营经济从大到强的历程。”赵晟涵的台词很多,却是话剧中第一个实现脱稿的人,排练期间,他总是随身带着台词稿,一有空就背诵。
两场持续一个半小时的首演结束后,剧场内雷鸣的掌声经久不息,观众们纷纷为小演员们喝彩。看完这场有泪有笑的话剧,市民陈倩眼眶通红:“这场公益演出出人意料的细腻,场景布置很精致,第二幕讲到了李大钊、林泗斋等革命英雄,还有一位是为了家国大义离开孩子、遭受敌人迫害的无名英雄。小姑娘的表演太鲜活了,我哭湿了半包纸巾。”
“这是一部属于路桥群众的话剧,作为一名中年人,我在剧情中的‘筑塘精神’里找到了共鸣,感受到了路桥人不服输、勇向前的精神。”“全程看下来,故事精彩不断,我为孩子们优秀的表现、在舞台上的自信和风采感到骄傲。”回味着话剧里的路桥历史脉络、辉煌时刻,观众们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