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游中原、追寻秦汉足迹图。制作/渠长根。
从古荥出来,西行广武,到高村,时已过午,驻车吃饭,烩面一碗、小菜两碟,21元。在年味十足的乡野小镇上吃一碗地道的面食,尽管没有打开小酒儿,还是感觉有些亲切和温馨,毕竟在农村也生活了许久,深知个中情味。这一顿午饭,花销不大,费时颇多,几近一个小时。不是等待,而是享受,看店里铁桶一样的煤火炉一个挨一个,上面无一例外地端坐着一个盆子或砂锅,承载者丰富的内容,有鸡块、海带丝、萝卜块、红烧肉、土豆疙瘩等,红的,白的,黑的,应有尽有,显示出即使偏僻的农村集镇,也已经富裕到可以满足人们的各种口味的要求了。
看得多了,就有一种冲动,要一个一个地品尝一下。但是,那样的话,老板很高兴,却可能会引起同在店内吃饭的食客们的诧异眼神。你可以想象得出来,穿着在农村多少有些异样的服装,开着浙A牌照的车子,走进如此简陋的小店,咀嚼着路人随意进来都可以狼吞虎咽的饭食,再逐个地去领略火锅上煨着的那些无论色彩和味道都十分诱人的食物,肯定会引起同食者的关注、议论甚至厌烦与憎恶。低调惯了,不喜欢这样成为别人的嚼舌物,也不喜欢接受别人复杂的注目礼。
古荥城隍庙,走进去退出来,继续下一程。摄影/渠长根。
店外路边的门面房逐次延伸开去,看上去总有三四里路长,各色营生都有,但凡在城市里能见到的,这里似乎都有。而且,门面墙壁或门头上、门前电线杆上的广告也绝不亚于都市的喧嚣和张扬,明星们从城市来到这乡村集镇上,丝毫没有嫌弃、鄙薄或羞怯,照样摆着各样的姿势,接受行人的观赏或评点。看来还是钱好使,为了挣更多的钱,各等色味的明星都没有一点点的在意,可以坦然地落户乡村、栉风沐雨,我们还保留着那些可怜的矜持与讲究干吗?!
就这样,一路看,一路想,一路行,16公里之后,穿过汜水镇,来到了虎牢关。
专程游历过山海关、武胜关,也穿越过函谷关等,对古时的关隘险要已经有了较多的认识,充分领略了在冷兵器时代克敌制胜多么地需要仰仗自然的力量和神灵的护佑啊。于是乎,这一个又一个天然的关口隘头,就成了战争双方死守拼夺的必然了。山海关,因为“天下第一关”的威名而四海皆知;武胜关,因为“义阳三关”而横陈中原南北要冲;至于函谷关、平型关、嘉峪关等众多关口,自然不绝于史书。但是,这座刚刚走进的虎牢关,却有着更多的说辞、更深的诱惑。
汜水关,关在名在。摄影/渠长根。
虎牢关,首先是古代的关名。又称成皋关、古崤关、汜水关。究竟为何叫虎牢关,最初源于周穆王。据说穆王曾将各诸侯进献的猛虎圈养于此,而名之虎牢。呵呵,原来是一个养虎圈兽的地方!估计四周是够险要和严密的了,完全可以让威猛的兽王在这里听候人们的调遣和观赏,绝不是普通之地啊。试想一下,送你一只东北虎,华南虎也可以,你如何侍养之?这就够了,唯虎牢最宜。
虎牢关地处东西咽喉,由岭夹峙,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秦时因其地险而设关,汉始置县。之后,各个王朝无不在此设防。每逢战乱,亦多争此关。唐初李世民与窦建德也曾在此一决雌雄。其实,虎牢关声名显赫,闻声入耳,最主要的还是得益于诸侯群起、英雄辈出的三国烘托和渲染。从地形地貌和地缘上看,虎牢关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确实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细心一点,翻检史书,古今续延,频仍战事,更是常常与虎牢牵连。如春秋时代,鲁隐公五年(前718年),郑国打败燕国军队于此;鲁襄公二年(前571年),晋悼王会诸侯于戚以谋郑,用孟献子“请城虎牢以逼郑”之计,开始在此筑城。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六国驻兵虎牢关和秦国对抗,虎牢关成为连横合纵谋略的交汇处,也成为东方世界与西方世界分界点。《大秦帝国》里不是讲了很多始皇嬴政的虎牢蒙昧吗?楚汉争霸的时候(前203年),刘邦、项羽在此争城夺关;特别是东汉末年,吕布在此大战刘、关、张,更使虎牢关威名大震。读《三国》,每每看到“刘关张三英战吕布”这一回的时候,常常自问:到底是刘关张技不如人仅义气十足,还是吕布英名难匹而孤傲偏狭?罗贯中单设这一回,是要表彰结义三兄弟,还是要为吕布扬名?唐代李世民大战窦建德、宋代岳飞大破金兵于竹芦渡,一直到元、明、清,这里仍是鏖战纷繁,时闻杀声。虎牢关为历史上的古战场,帝王的争地图疆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可供观瞻的历史遗迹名胜。
虎牢关三义庙里的刘关张三英战吕布墙画。摄影/渠长根。
然而,初至虎牢,有些茫然,四顾浑然,灰蒙蒙,南北西三面环山,而山上多是光秃秃的黄土。景区显赫处,是一座庙宇,朱红色的墙体,近前曰“三义庙”,是缅怀刘关张三兄弟的。庙的前后右三面是刚刚推出来的黄土平面,准备扩展景区用的。临着公路的边缘,都竖立着高不过尺余的类似城墙的围体,白线分割,更像是城墙,如果再高大一些的话。稀疏萧索的平台林区里,赫然有一石碑,近前观瞻,大书“虎牢关”三个字。至此,才算看到了书本中和想象中的天下名关。
虎牢关。摄影/渠长根。
虎牢关石碑就在十字路口的地方。东西南北各有路口进出。南下,可去巩义;西进,不得而知可去何处;北上,入村;东向,即刚刚所来的汜水方向。最后,沿着南下山路,进入了有目的却无明路的黄土高坡中去了。
有材料介绍,说目前虎牢关景区内有吕布城、跑马岭、饮马沟、绊马索、张飞寨、三义庙、华雄岭、王莽洞、玉门古渡、玄武灵台等景点。还在建古战场文化雕塑苑、千亩鱼塘、千亩荷塘、野禽湿地保护区、黄河农家乐、文化广场等等。如果从巨大的景区规划图上找寻的话,这些景点都是名列其中的。但是,站在石碑前或三义庙边,四周望去,却无所获。不知道是山体挡着了,还是我们没有穿透冬末春初的昏黄暗淡。总之,没有见识更多的有关虎牢关的实物。倒是三义庙边的断壁残垣能够给你述说出这里曾经有过的真实。
虎牢关登高远眺。摄影/渠长根。
不甘心,不放心,这是我每一次在心仪的景区里闲庭信步或信马由缰的时候的心态。喝口水,来点儿水果,翻番地图,整理一下思绪,决定这一次把不甘心和不放心变成对西面黄土及其中窑洞的探寻上。
黄土高坡,就是纯粹的黄土地质,干干的、亮亮的,没有台阶,有的是自然的土质和地势。弯着腰,压迫着脚趾,提着脚跟,慢慢攀升。两边都是窑洞,只露着荒废的口门,破损的程度不同,有的还有些木制的门窗,有的已经只剩下土门了,有的坍塌成了沟壑边的猫洞而难以靠近了。也有砖墙的房屋,似乎可以做这样的判断:房屋的主人是从窑洞里搬迁出来的,房子越陈旧,从窑洞里搬出的时间越久;房屋都是黄红色的砖构,房顶的瓦也是这样的色彩,与周围浑然一体,如果是在远处,估计很难分清楚哪里是房屋哪里是土坡。
也有新建的房子,平顶楼房式,不管是墙壁的砖石,还是顶上的覆盖,包括墙面的粉饰,都透露着城市的味道。电话线、闭路电视线、水管、电线等各种线路绕过门户而进,红色的大铁门,鲜艳的对联贴着,像是去年的,字体粗厚浓重,朴实得让人感动。
三义庙墙根各种石材与远处即将大有作为的土平台。摄影/渠长根。
一步步地往上登,两边有更多的废弃的窑洞,有地面只露出空穴的山水暗流的水道,有干枯的荆棘,还有的上面挂着稀疏的果子,估计是采摘剩下的余物,还有去年的花生杆散落着,也有棉花倔强地迎风挺立着,通体发红,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生命力。登临土坡的最高处,是一片开阔的平地,没有农作物,荒废着,也许是要等待着来年的肥沃吧。往远处看,依然是灰蒙蒙的,偶尔一些树木露出来头梢,那是生长在沟壑中的植物。远方的低洼处,有白色的房屋墙壁影影绰绰的,隐约着自己的身影,告诉你那里是居民区。要不是汽车和摩托车的声音不时传来,会给你一种感觉:身处一个僻静的山沟里了。
因此,内心真实感受是:苍茫黄土塬,何处寻虎牢?三义当年勇,都作古今说。他年寻旧迹,期待新景区。
虎牢关的孩子们是幸福的。摄影/渠长根。
孩子们非常可爱。很想为她们拍一些照片,又唯恐不乐意。毕竟这样的遭遇是很多的。他们担心自己的照片被乱用。也是基于这种心理,即使出于善意,也往往会主动地与对方商量。这一次,小朋友们似乎很高兴,脸上阳光着羞赧和欢娱的朴实。感谢这小朋友给我机会,让我更真实地记录了虎牢关下的情真意切,祝愿小朋友们健康成长!
2010年2月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