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冬病夏治”正当时,入伏日三伏贴开贴,杭城多家医院排起长队

    潮新闻 记者 黄慧仙 通讯员 陈瀛 李真甜 范风雷 项亮2024-07-15 12:28全网传播量15.6万
    00:00
    00:00

    患者正在等候贴三伏贴。 记者 黄慧仙 摄

    “医生,我有气管炎,是不是需要在脖子这里贴一个?”“医生,我睡眠不好,贴这个管用吗?”早上8点开始,浙江省中山医院针灸科副主任中医师房连强就忙碌起来,一上午就有近300人来贴三伏贴。

    7月15日是头伏第一天,“冬病夏治”的三伏贴正式开贴。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特色,简单说就是在夏天治疗冬天容易发作的疾病,在三伏天进行穴位贴敷是其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治疗方法。

    当日医院情况如何?贴三伏贴有哪些讲究?“冬病夏治”还有哪些特色疗法?

    潮新闻记者走访了省中山医院、杭州市中医院以及杭州的几家社区医院。

    今年闰二伏,要贴4次三伏贴

    在房连强医师的桌上,放着几罐咖啡豆模样的棕色“豆子”,它们是用于三伏贴的药丸,个头只比咖啡豆大一些。将药丸放到敷贴上,轻轻一压,圆圆的药丸便瞬间变成扁扁的“小饼”,覆盖在敷贴上。

    三伏贴。 记者 黄慧仙 摄

    房连强告诉记者,用于三伏贴的中药精而专,在基准方不变的情况下,他们每年会根据病人的反馈,对配方进行微调,但总体上选用的都是辛温为主的中药。

    “一般贴8-10个穴位,天突、大椎、肺俞、肾俞、足三里、关元、气海、膻中等是最常贴的穴位,具体要根据症状、症候表现,舌苔、脉象,辨证论治取穴。”房连强说,成人一般贴4-6小时,且在将三伏贴取下后,建议当天最好不要洗澡,若想洗澡,最好在敷贴取下4-6小时后方可;儿童的贴敷时长则为1-2小时。

    刚到针灸科,杭州人钟阿姨就匆匆为90多岁的老父亲挂好了三伏贴的号,在房医师诊室门口排队等候。

    “老爷子平时有腰痛的毛病,咽喉也不大好,容易咳嗽,冬病夏治还是有效果的。”钟阿姨的父亲坚持贴了几年的三伏贴,如今在这件事上,钟阿姨的父亲早已是“老客户”了。尽管老父亲行动不便,阿姨还是在其“督促”下,早早推着轮椅带他到医院接受三伏贴治疗。

    “我连贴七八年了,贴的第二年就感受到了效果,现在感冒的次数都少了很多。”50多岁的李女士一边贴着三伏贴,一边告诉记者,自己之前经常咳嗽,一到冬天支气管炎还会发作,一发病就要病好久,为此感到很苦恼。现在因为贴着三伏贴觉得有用,经常向朋友推荐。

    房医师说,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自然界中阳气也逐渐达到鼎盛,人体的阳气也是最为充盛的,这时人体毛孔腠理非常疏松,经络气血运行通畅,体内的凝寒容易解掉。这时候借助“温”“热”的力量,毛窍的疏散,有利于药物吸收、渗透,也是我们驱除体内伏寒的最佳时机,此时贴敷治疗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伏贴可起到温阳益气、温经散寒、温通血脉、扶正培元的效果。

    此外,三伏贴一般为每伏贴一次。今年是闰二伏,因此一共贴4次。

    房连强正在为患者贴三伏贴。 记者 黄慧仙 摄

    “去年就有三四千人贴,三伏贴适应人群很广,其中以老年人、小孩和中年女性为最多。今年贴三伏贴的人数估计有6000人左右。”房连强说。

    不少医院贴三伏贴的人排起长队

    当日,杭城不少医院的三伏贴门诊同样出现了排长队的情景。

    杭州市中医院内正在等贴三伏贴的人。 记者 黄慧仙 摄

    时近中午,杭州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里,仍坐着不少等待贴三伏贴的患者。“上午截至12点,我们已经贴了200多位女士,130多位男士。”现场工作人员指着显示屏上的数字说,来贴三伏贴的人里,女性较多,男的目前已贴完。因为前来贴三伏贴的人较多,其他科室还分了好几个医生过来帮忙。

    “今天一上午大概200人左右,老人和小孩最多,他们中多数是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鼻炎、关节疼痛、怕冷症状的人。”杭州市上城区采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推科主任中医师王娟娟说。

    米市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正在为一名儿童贴三伏贴。 受访者供图

    杭州市拱墅区米市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灸推拿科卢建华主任也明显感觉到,近年来贴三伏贴的人越来越多。病人群体也从曾经的老年人主导转向年轻化甚至低龄化。“不少小朋友通过贴三伏贴治疗过敏性鼻炎,还有成群结队来的白领,他们很多是希望改善产后关节疼痛、宫寒等问题。”卢建华说。

    在医院排队的患者里,有想改善冬日冻疮的,也有想改善学习时疲惫困倦状况的高中生;有想调养支气管炎的大伯,也有想让孩子改善易感体质的家长……

    “三伏贴适合大多数人群,尤其对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小孩,以及体虚易感的成年人效果较好。”房连强说,其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妇科、儿科、骨科、亚健康等的调理,都具有一定优势,疗效确切。

    夏天皮肤汗毛孔透皮吸收的作用很好,患者基本上当季就会有局部温热的感觉,药物就能够透皮,进入到腧穴内。症状非常符合的这一类病人,建议连续三年进行贴敷的治疗。

    “贴三伏贴当日,不要吃冰冷食物,也不要游泳,以避免皮肤遇凉后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以及寒邪经贴敷创面侵入体内,导致疾病加重。”卢建华说,当日洗澡水温也不宜过高。同时,三天之内也尽量不要吃海鲜、香菇、鸡肉等“发物”。

    此外,贴三伏贴后,部分人会出现短期烦躁情绪,睡不好的症状也属正常现象,一般三五天内情况会自动消失。

    背上摆“生姜长龙”,也是冬病夏治方案

    除了三伏贴,“冬病夏治”还有不少颇具特色的治疗方法。记者了解到,穴位贴敷、针刺、药物内服等,是常见治疗方法。

    一走进省中山医院针灸科的一间诊室,一股浓郁的生姜味扑鼻而来,每位趴着的患者背上都放着一长段生姜泥,切姜声不时传来。

    患者正在切生姜。 记者 黄慧仙 摄

    “这是我们‘冬病夏治’里的铺灸,一般建议选用小黄姜,每位来做铺灸的患者都是自带姜的。”省中山医院针灸科主治中医师杨丽娉说,铺灸前,患者可在家里打碎小黄姜,也可以带到医院来用专用机器处理。“铺灸有温阳、散寒、补虚、扶正的作用,平时也可以做,但在三伏天做效果最好。”

    先沿患者脊柱撒一层药粉,从盆中抓起一把姜泥用手轻轻沥干,放于药粉上,形成一条长长的“生姜龙”;再在其上放上艾绒,滴上几滴酒精点燃……杨丽娉说,因为每位患者做一次铺灸要一个半小时至2小时,所以自己一上午只能接诊10个左右患者。

    “铺灸在我们医院做了十多年了,之前为发泡灸,主要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等骨关节疾病,刺激比较强烈,患者往往需要住院治疗。现在改良之后,作用更温和,适应症更广。”杨丽娉说,现在的铺灸适合阳虚有寒,免疫力低下,亚健康状态等人群。除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它对颈椎病、腰椎病,后背怕冷,四肢冰凉的人效果尤为明显。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