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记者摆摊记

    潮新闻 见习记者 俞可薇 记者 蔡亮2024-07-15 11:39全网传播量1.2万
    00:00
    00:00

    炎炎夏日,随着夜经济的火热,这段时间,“浙里办”上的“摊有序”也火了。只要注册摊主后预约摊位,无需付费,就可以带上装备去摆摊。7月15日的摊位信息显示,杭州市开放普通摊位813个,可预约摊位768个,已约满摊位31个。

    在“摊有序”预约摆摊到底是什么情况?7月10日、11日,记者分别预约了两处点位,实地体验了一番。

    奔波两天,闹了不少乌龙,实际收入23元

    登记身份信息,给摊位起个名字,填写所属区域、经营类型、经营工具和经营人数——不到两分钟,记者就成为一名摊主。预约摊位时,记者选择了7月10日西湖区的浙江音乐学院西北侧无证摊贩疏导点的晚摊,这也是西湖区唯一开放预约的摊位。

    浙江音乐学院摊位地点

    这次记者是抱着踩点的目的去的。地图显示这个摊位在浙江音乐学院的西北门位置,然而,当天傍晚6点多,记者来到摊位时,现场却是一扇被锁上的大门和空荡荡的街道。随后,记者拿出手机打算在“摊有序”上出摊打卡,却显示打卡位置超出区域范围,无法打卡。“这真的是能摆摊的地方?”记者有些疑惑。

    浙江音乐学院摊位点,记者无法出摊打卡

    沿着西北门来回走了一段,仍然未见半个身影,记者绕到了学校的南门,找到门口保安。“对啊,那块儿就是摆摊的。”看着记者拍的位置,保安肯定地说,这个地方就是平常小贩摆摊的集聚点,以小吃类为主,大多是晚上出摊,顾客群主要是在校学生,“以前不让摆,城管会来赶,现在杭州开放摆摊了,那里也是固定点位了”。

    “你要摆摊?放暑假了,哪里还有学生?”保安笑着提醒记者。

    西湖区唯一开放的摊位,地图定位不准,无法出摊打卡,学生放暑假,也意味着摊位无人光顾。记者第一次踩点,失败。

    第二天,记者又预约上了上城区杭州国际服装城的晚摊。这次,记者仔细研究过了,这里摊位人流量大,且好几个位置已经被预约了,肯定能行。记者进了一批饰品,又从同事那儿薅了一波“羊毛”,扛着大包小包赶往摊位点。

    杭州国际服装城广场前,记者被告知不能摆摊

    “这儿不让摆。”没等记者放下东西,国际服装城门口的保安就过来阻拦。他指着服装城门口到马路边的一片区域表示,这都属于商场区域,不能摆摊。

    当记者向保安出示“摊有序”上的预约信息时,保安摇了摇头,“这我就不清楚了,反正商场门口不能摆。”接着他又指向不远处摆满了烧烤、饮料等摊位的“小吃一条街”,“那里能摆摊,不过要收费,要不你去问问?”

    随后,记者拨通了“摊有序”上的热线电话,询问具体摊位地址,对方告知,将在24小时内回复。

    记者在马路拐口找了个摆摊位置

    今天就这么算了?记者点开“出摊打卡”发现,已经处在正确的打卡范围内。抱着“来都来了”的想法,记者挑了路口拐角的一块高地,铺开垫子。还没把东西全摆好,就有一名母亲带着两个孩子光顾了,很快第一单成交。

    马路对面,街道办的综管队员走了过来,立在摊位旁看了一阵子,“这在卖什么?”

    “卖点日杂用品,您是要管吗?”

    “要管么也能管咯。”他瞥了记者一眼,又背着手走了。

    没等记者松口气,忽然下起了一场瓢泼大雨。“城管没赶,却被大雨赶走了。”记者急忙收拾东西。算了下当天收入,共卖出3单,收入23元。

    “希望能开放更多更好的摊位”

    记者了解到,“摊有序”上线时间并不短。去年,浙江省住建厅以“省级统构、分级使用、一网通管”的方式,开发建设“摊有序”数字化改革应用子场景,经过前期在台州市、庆元县试点后,在全省推广使用。

    今年5月,张起伏(化名)在社交平台上得知“摊有序”可以预约摆摊,就搜索了杭州的摊位,发现作为主城区的拱墅区、西湖区几乎没有位置,而上城区能约到的地方,则是小区、街道和农贸市场,大都位置比较偏远,没什么人流量。

    张起伏(化名)出摊收摊打卡

    “我约了一次,没人,卖不出什么东西,后来就不去了。”张起伏去的摊位,在上城区明珠街1332号靠近建塘家苑,是个老人偏多的小区,而她卖的是饰品,出摊一个多小时只卖了4元。

    虽然没挣多少钱,但张起伏还是蛮喜欢摆摊的,她觉得这是个治愈自己的过程,没生意的时候看看风景听听音乐,和隔壁摊主聊聊天,互相鼓励,“如果可以的话,能多开放点有人流量的摊位就好了”。

    嘉兴南湖的图图(化名),则和记者有着类似的经历。她预约了7月9日南湖街道五芳斋放心早餐的摊位。当天,准备了一车冰粉的她来到摊位,却被城管告知不允许摆摊,“他们让我当天摆一下就不要再摆了”。

    对于图图亮出的预约记录,城管表示会在讨论后给出结果。然而,过两天图图搜索摊位显示,南湖区的预约全关了,“到现在也没开放”。

    采访中,一些市民向记者反映,想摆摊奈何许多区域都没有开放摊位。以杭州为例,记者搜索发现,钱塘区、萧山区、滨江区近7天内(仅接受7天内的预约)都没有可预约的摊位。

    如何才是最优解?

    摆摊失败后的第二天,记者收到了省住建厅的回复短信,给出了“摊有序”预约流程,并表示摊位设置和管理等问题由当地执法局负责,需要自行联系所在区县执法局。

    上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摊有序”的地图定位并非精准点位,而是一个范围,具体位置需要现场看,“目前我们还是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至少得在不影响交通、行人出入和不被投诉的基础上,才可以在指定位置摆摊”。

    不过他告诉记者,这样的位置很少。像记者所去的服装城,地段虽好,但场地归市场所有,“他们有人力、管理这些成本,租住的商户也都花了租金,如果把这些场地免费开放,不太可能”。

    而偏远的地段同样面临管理难题。虽然“摊有序”上有《摊有序积分管理办法》,根据要求,每个摊主有12分原始积分,会根据出摊的守约、文明程度扣分,一旦低于8分,就没办法预约。但交通安全隐患、食品安全问题甚至出摊后遗留下来的垃圾问题,一方面很难界定,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管理成本。

    而针对部分区域未开放预约摊位的情况,记者拨打了萧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的热线电话,对方表示,目前萧山没有相应的规划。

    钱塘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容秩序科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前他们曾在部分夜市留出2—3个点位用作“摊有序”摊位,但成效不佳,在管理等方面都遇到不少问题,所以先关闭点位,待后续调整完善。

    不过,钱塘区正在探索小摊小贩临时经营点的规范管理。今年3月,白杨街道推出“钱塘区惠民车”,通过公开报名、资格遴选、现场抽签方式,在几所高校附近设立59辆餐车,设置餐车运营最高限价,进一步降低经营户成本,让符合准入条件的摊贩直接“拎包入驻”,实行闭环式规范监管。截至目前,全域无证摊贩投诉同比下降73.2%。

    2023年3月,杭州升级了商业外摆政策,允许商家在不影响交通安全、不影响居民生活等情况下外摆经营。一年间,可外摆的范围从市中心扩大到了杭州全市97个商圈、街区,有1197个商家参与了外摆,外摆经济的烟火气在杭州升腾。

    然而,一边是关系民生的摆摊设点,一边是关系品质的市容市貌,如何兼顾助力市场经济、利用“摊有序”解决部分人员生计、不打扰居民生活这三者的平衡?“摊有序”或许还有一段路要走。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