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间不到几十平方米的车库起家,到如今产值过亿的高新技术企业,从只生产发电机,到研发、制造、营销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就算是走出了家乡,他也着力于把高端技术带回来,积极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我生长在金清,只是尽自己所能去回馈社会。”浙江科马动力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路桥乡贤徐查庆说。
从6万块起家
2002年,一直在做业务员的徐查庆,积累了宝贵的市场经验和人脉资源。不满足于现状的他,决定迈出那一步——辞职创业。
徐查庆用自己所有的积蓄6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用一间车库做工厂,便开始了创业。“我选的创业方向是机电类,都是自己组装、销售。”徐查庆说,由于资历较浅,常常会遇到质疑,但有此前攒下的客户资源,业务发展也相对稳步。
然而,2003年的全国大面积停电事件,徐查庆看到了发电机行业的潜在商机,并毅然决定进军这一领域。
“虽然入行,但这东西我见都没见过。”面对全新的挑战,徐查庆没有退缩,而是向同行前辈学习该方面的知识,每天跑企业、打电话,不仅摸透了这一领域,还对生产流程、管理细节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他也凭借努力成为了同业创业新秀。
慢慢,科马动力成为了一家以开发、生产、销售汽油/柴油发电机、变频发电机、汽油/柴油动力、水泵、草坪机及高压清洗机等动力机械和园林工具为主的企业。企业自主研发制造大部分零部件,拥有一套完整的生产工艺及质量检测制度。
但发电机领域的成功没有让徐查庆停下脚步,他在谋求企业发展的更大平台。“发电机高端的产业链在重庆,国内外配件基本上都在那边购买。”于是,徐查庆选择走出去。
坚持创新研发
2011年,徐查庆的重庆科马工贸有限公司在重庆举行了挂牌仪式,出现在科创板上。
但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自身发展关隘,徐查庆认为,怎样让自己的产品做到不可替代,才是最重要的。对此,他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在创新研发上。
“我们用了4年多时间,投入2000多万元,并成立了研究室,开始研发系列发电机。”徐查庆说,提升技术实力,就能够更好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就比如该公司研发的变频发电机,相比较传统的发电机,不仅效率高、能耗少,还具有体积小、轻便便携和安全性高等诸多优点。值得一提的是,徐查庆还利用稀土这项高端原材料,开发出了更加高效节能的产品。将原来的2千瓦到7千瓦的变频发电机组升级为变频稀土发电机,价格不变,效益却提高了50%。
科技兴企,质量强企的方针,让科马动力先后获得了IS09001、IS014001、BSCI等国际质量认证体系,绝大部分产品也通过了GS、CE、ROHS、EURO5、NOISE以及EPA等产品认证,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60余项。
“我们以重庆为研发中心,台州为制造中心,上海为营销中心,三大中心互联的三位一体产业体系将科马动力新格局全面打开。”徐查庆介绍道,目前企业年产值近10亿元,年产量超100万台,外销出口120余个国家和地区。
为家乡发展出力
走出去,再带回来——这句话用来形容徐查庆再合适不过。
“就是‘飞来飞去’。”对于徐查庆来说,频繁穿梭于金清和重庆两地之间,为的就是把重庆的高端制造业带回家乡。
眼下,徐查庆投资的年产150万台的草坪发动机产品项目已接近尾声。据悉,该项目投资约3亿元,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将带动周边就业500人以上,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我们在该项目里建立了实验室,用于产品的开发和试验。”徐查庆说,做企业就是要持续研发,才能在行业稳住脚跟,而且新的尝试也能为家乡带来新的发展。
于他而言,值得投资的地方并不只局限在家乡发展上,多年来,在慈善事业上,他也是大手笔投入。
2020年,徐查庆了解到金清实验中学操场建设缺乏配套资金时,主动承担修建资金10万元,并发动周边帮助募集,让学校操场顺利建设;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他向金清慈善分会捐款10万元;2023年12月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他向灾区捐赠家用发电机30台,价值约10万元,为灾区电力供应提供帮助……
徐查庆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在追求企业发展的同时,不忘承担社会责任,用爱心点亮希望,用责任推动进步,他一直都在追着光“发电”。
“这里是我从小生活的地方,无论走得多远,起点就在这。”徐查庆直言,今后将持续关注家乡的发展建设,与地区发展同频共振,推动路桥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