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制服总是干了湿、湿了干,铁路“拉风人”:经手的列车拉着货物去五湖四海

    潮新闻 记者 陈薇 吴煌 通讯员 王凯磊2024-07-14 11:33全网传播量52.6万
    00:00
    00:00

    “拉风”在这里并不是很酷的意思,相反,因为高温成了辛苦的代名词。

    铁路乔司编组站里,“拉风”是一项职业,关乎着一列货物列车能否顺利地松开刹车。

    在浙江省内最大的铁路货运编组站——乔司编组站里,26岁的铁路“拉风人”袁竞和他的同事们穿梭在成千上万的列车间,保障了列车顺畅的编组,也挥洒着青春的汗水。

    连日来,潮新闻钱江晚报推出的特别策划“高温下,你的样子”(点击查看专题),把镜头对准了高温下的普通人,记录高温下他们的样子,打动了网友。

    “最近比以往更忙一些。”烈日下,袁竞迈着快步,对潮新闻记者说。

    在一天中最热的时候,潮新闻记者跟随袁竞走上铁道线,记录下他流汗、专注的样子。

    一天弯腰1500次

    铁胡同里的“蒸”功夫

    暑运开启后,乔司编组站每天进出的货车车辆超过13000辆,其中逾八成都需要调车连接员进行操作作业。

    很多人好奇“拉风人”的工作到底是干啥的?袁竞是这样描述的:当货物列车到达编组站,火车头摘下开走后,处于刹车状的列车就需要到编组场重新编组。“拉风”,其实给制动的列车松开刹车,是为了列车下一步解体做好准备。车辆解体后,车厢才能被重新编组,组合成一列火车再出发。

    袁竞从事铁路拉风员的工作已经有7个年头,他在“拉风”事业上的资历全写在了肤色上。“那比我刚工作时,可黑了好几个度。”

    记者 吴煌 摄

    长时间的风吹日晒,让他比刚工作时黑了不少。轮到他白班时,早上8点就已经到岗,20分钟的准备工作过后,开启了一天的户外“拉风”作业。

    白班的“拉风人”是早上8点到岗,需要工作11个小时,完成大约十趟货运列车的拉风任务。

    烈日下的铁路乔司编组站,停满了货运列车。站在编组场内线路上,体感温度比普通室外高上不少。

    太阳的热量倾泻而下,炙热的车体和钢轨散发着滚烫的气浪,两趟列车之间就像一条密不透风的胡同,蒸腾的热浪将人勾勒出虚影。

    “两边的风都被车厢挡住了,工作的时候感觉这里就像蒸笼,脚底板都跟着发烫。”尽管如此,袁竞依然穿着长袖长裤、戴上厚厚的手套、脚踩胶鞋,步入滚烫的铁轨,以免被灼伤。

    记者 吴煌 摄

    袁竞的操作很熟练:先半蹲,用戴着防护手套的手将拉风杆用力往后一拉,随着“扑哧”一声,一节车厢就放完风。

    每完成一节车,袁竞都要弯腰拉开车辆拉风杆。从车尾复检回车头时,还要把每两节车辆间的制动软管解开。

    不停地弯腰、低头、排风、摘管,整套动作看似简单,却是一项体力活。

    高温下连续作业,劳动强度很大。

    袁竞说,白班平均完成一趟列车的拉风,来回需要在阳光下作业近40分钟,行走大约2.5公里。

    算一算,一天保障十趟列车则意味着要走20多公里路,要弯腰约1500次。

    经手的列车将货物运往全国

    他的制服总是干了又湿

    袁竞是“拉风”小组的组长,平时不仅要确保自己标准作业,还要确保组内安全。

    “想做好拉风工作,不仅身体要灵活,还得特别能吃苦。”他说,这活看着像重复的体力活,但必须得细心和谨慎。

    干得时间越长,袁竞就越意识到拉风的重要,就越是“胆小”,更加不敢马虎。“如果排风排得不彻底的话,车辆跑着跑着就会停下来,甚至会造成追尾。”

    烈日的炙烤下,铁轨上的温度已经接近60℃。沿着车厢走了几分钟,潮新闻记者的脚就已经感受到阵阵热气透过鞋子传来。

    一趟车作业完毕,袁竞更是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

    记者 吴煌 摄

    “夏季高温天气,我们每出来一趟,衣服都会被汗水浸透,贴在身上很难受,满是盐霜是经常的事。”袁竞说,衣服湿了干,干了湿是常态,有时一天衣服都至少要换上两三套。

    “现在工作起来,已经比以前省力多了。”袁竞回忆,以前拉风作业每节车都须采取“石子拉风法”,用石头卡住拉风杆,将副风缸内的余风全部排出,车辆才能缓解,拉风人员每拉一次拉风杆还须蹲下找适合的石子卡住拉风杆让它持续排风约30秒,在复检的时候还须把卡在拉风杆上的石子敲掉。

    经过车辆结构的改造,现在只需拉动拉风杆,车辆产生缓解动作即可松开拉风杆,提高了拉风作业的效率,降低因风未排干净即“刹车”未松尽造成的安全风险。

    铁路乔司编组站里有24名“拉风人”。

    袁竞所在的班组基本都是年轻人,他已经是资历最老的一批。

    在同事眼中,袁竞很仗义,大家工作忙不过来的时候,他都会主动去搭一把手,帮忙一起分担。

    工作之余,他也像这个年纪的大男孩一样,喜欢打打游戏,骑骑摩托。

    记者 吴煌 摄

    回到开着空调的休息室,补补水,吃上一口甜甜的西瓜,是袁竞觉得在高温天作业最惬意的时刻。

    短暂休息,他到洗手间洗把脸,又准备要开始下一趟车的“拉风”作业。

    “夏天有点难熬,太热了。工作一天,出的汗似乎比喝的水还多。”袁竞笑着说,“但这么多列车经过我们的手,将货物运往全国各地,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专题 | 潮新闻特别策划:高温下,你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