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潮声丨变身特色酒店、设计中心、休闲园区……?上海123岁提篮桥监狱搬了,旧址何去何从

    潮新闻 执笔 何贤君 叶星辰2024-07-12 23:16全网传播量22.4万
    00:00
    00:00

    提篮桥监狱门牌已被摘除。潮新闻记者 何贤君 摄

    还记得电视剧《繁花》里的灵魂人物爷叔么?

    作为男主阿宝的贵人和师傅,这位沪商老法师,让上海市提篮桥监狱再次广为人知。毕竟,爷叔,就是从这里走出来的传奇人物。

    最近,提篮桥监狱有了新动向。记者从上海市司法局、上海市监狱局证实,始建于1901年,曾号称“远东第一监狱”的上海市提篮桥监狱已完成整体搬迁,新址选在上海青浦青东农场监狱片区。

    未来,旧址会变成啥样?博物馆、法治教育基地、高端产品设计中心、特色酒店……?坊间议论纷纷。

    作为我国使用历史最悠久的监狱之一,走过123年的提篮桥,到底是一座怎样的监狱?它为什么要搬迁?未来将何去何从?日前,记者前往上海探访。

    高墙后,就是提篮桥监狱。潮新闻记者 何贤君 摄

    曾经的“远东第一监狱”

    故事和传闻有很多

    烈日炎炎。

    上海市虹口区长阳路147号,提篮桥监狱门口,三三两两的人撑着太阳伞,驻足在此与监狱大门合影留念。“听说已经搬走了,趁它改造之前留个纪念。”58岁的老上海市民陈启明说。

    地处上海中心城区,与周边居民密集、高楼林立相比,提篮桥监狱与城市发展显得那样格格不入。当记者走近它时,只见监狱门牌已被摘除,那扇伫立在闹市区的黑色大门,肃穆而神秘。36℃的高温天气,也压不下周身立起的汗毛。

    关于提篮桥的故事和传闻有太多,人们至今仍津津乐道。

    提篮桥监狱内部。上海市司法局 供图

    据上海地方志记载,“提篮桥”原来是一座宽六尺、长三丈的小木桥。乾隆年间,香客们总提着篮子,带着贡品,过桥到下海庙为渔民祈福。直到1901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拿着6万两白银在这里竖起高墙,建起了监狱。自此,给这个名字增添了另一层意义。

    因建筑精良,规模宏大,拥有监室3600多间,犯人收押数最多达近万人,大于印度的孟买监狱和日本的巢鸭监狱,提篮桥监狱曾被称作“远东第一监狱”。

    因地处租界,提篮桥也称为“西牢”。当时,中国民间对“西牢”的第一反应是惊恐。坊间流传着许多西牢“酷虐”,“服刑者大都九死一生”的传闻。据传,有个名叫宋访泉的纵火犯,听说自己要被关进“西牢”三年,竟选择了“自缢于捕房”。

    提篮桥监狱内部。上海市司法局供图

    这里不仅关押过普通犯人,还关过汉奸、日本战犯,也关过进步文人、革命志士;既遭受过日机轰炸,也绞死过重刑犯。

    上海人,对提篮桥监狱,有着特殊的感情。“像我们打记事起,就知道‘送侬到提篮桥’是句拐弯抹角的骂人话。”陈启明说,坐37路公交车,听到报提篮桥站名时,心里也会“咯噔”一下。

    “我曾经有机会跟着单位组团参观过监狱,对里面一尺来宽,无法翻身的床和逼仄的环境印象深刻。”63岁的董淑芬说,同事们出来之后,都发出感慨:“千万不能犯事坐牢啊。”

    不过,提篮桥监狱沿用至今,早已成为功能齐全的现代化监狱。

    多年来,监狱对不同类型的犯人开展分类教育,分类改造,并在犯人中普及初中文化教育,多层次开办高中和大专班,参加市文化统一考试,合格者由教育局发给毕(结)业证书;组织犯人进行技术培训和职业培训,合格者发给技术等级证书;此外,还在犯人中开展诗歌创作、书画工艺美术活动,组织“新岸艺术团”、“提篮桥翻译室”等。

    1999年12月,提篮桥监狱十字楼内还设立了“上海监狱陈列馆”,近3000平方米的展区展示了中国监狱史、上海监狱史等,用以接待团体参观。

    提篮桥监狱内部。上海市司法局供图

    搬迁传闻由来已久

    未来走向众说纷纭

    那么,提篮桥监狱为什么要搬迁?

    “早就在传了,至少传了十来年了。”董淑芬说,提篮桥搬迁早已不是什么新闻,“几乎每年都会被提起,每年都会被讨论,这次靴子终于落地了。”

    最早的传闻,起于2013年。彼时,刚好是提篮桥监狱建成110周年,坊间就传出面临关闭的消息。不过,《文汇报》当年7月11日的报道否定了这一传闻。当时,上海市监狱管理局做出回应称:提篮桥监狱并未接到要搬迁的通知,监狱各项工作仍在有序开展中。

    高墙后,就是提篮桥监狱。潮新闻记者 何贤君 摄

    传闻并非空穴来风。据报道称,2012年,十一届上海市政协委员毛佳樑就曾与多名委员联名建议,调整上海市提篮桥监狱现址使用功能:“提篮桥监狱建造时是在城市的边缘,随着城市的发展,现在提篮桥监狱所在地不仅是人口密度极高的中心城区,也是北外滩发展的辐射区。”2013年,管维镛等十二届上海市政协委员再度提交提案“催促”提篮桥监狱功能调整尽快启动。

    在当时对提案的答复里,就透露了监狱的未来发展方向:将监狱利用定位为特色鲜明、联动周边的“文化综合体”,主题博物馆和法制教育基地将为该区域特色。此外,还可利用监舍的私密性特点,将监狱局部改造成钻石等高端文化产品的设计、检测、展示场所;局部甚至可以改造成以文化交流和体验为主题的概念酒店,吸引青年旅客入住。

    自此,传闻不胫而走。

    提篮桥监狱外景。潮新闻记者 何贤君 摄

    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南通大学长三角现代化研究院院长何建华曾于上世纪90年代初,参与过对提篮桥监狱为期一周的调研,并长期关注提篮桥的动态。“博物馆也好,酒店也好,我对这些传闻早有耳闻,说法很多,但都没个准数。”何建华说。

    今年3月,新消息又传出。在3月7日举行的上海市虹口区第十七届人大第十九次会议上,虹口区规划资源局局长罗翌弘在书面发言中就曾表示,将继续推进提篮桥片区保护性开发,会同市规划资源局组建工作专班,邀请顶级专业技术支撑团队,深度开展提篮桥监狱置换的功能业态研究;开展提篮桥片区首发区研究,打造顶级国际社区。

    “市级专班已经成立了,但还没有明确的改造计划,还处于设计研究阶段。”上海市虹口区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也向记者证实了这一点,“博物馆、教育基地更合适,酒店可能性不大。但还是要以最终的设计方案为准。”

    不止一座监狱的改造

    涉及整个片区的定位

    提篮桥监狱的改造,特别对改成酒店,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支持者表示:“监狱变成酒店博物馆,是新时代的发展”“可以留下名人住过的套房,会火!”也有反对者直言:“虽然觉得挺有创意,内心多少有些抵触”“改成图书馆或者复习室,比酒店和谐多了。”

    把监狱改成酒店,在国外也并非没有先例。德国西部城市凯泽斯劳滕就有一家监狱主题酒店——阿尔卡兹酒店。该酒店就是由1867建造的一个监狱改造而成。在这个监狱酒店中,从服务台、酒吧,还有57间客房,都保持着监狱原有的风格,铁门铁窗随处可见,就连客人穿的睡衣都是条纹“囚服”。

    提篮桥监狱附近,有很多这样的老房子。潮新闻 记者 何贤君 摄

    上海提篮桥监狱于2013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种尝试也未尝不可。文保单位作为民宿、客栈的做法在国内外都有案例,但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和保护措施。”浙江师范大学旅游研究中心主任马远军表示,在改造过程中,必须确保文保单位的原始风貌和历史价值得到妥善保护,同时满足现代酒店的功能需求。这样的改造不仅有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还能为当地旅游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他还鼓励当地打开思路,大胆尝试,结合提篮桥监区自身原有功能进行布局,打造成一个主题文化性质的艺术休闲园,把博物馆、教育基地、咖啡吧、主题民宿等融为一体,开辟一个综合性的文化街区。“不过,商业业态能否被认可,还需要市场的进一步检验。”

    但在何建华看来,历史遗存的改造,一定不能让他失去原来的意义。“业态进来得越多,会搞得不伦不类。”何建华说,建筑本身的历史遗存和原始基因,才是当代年轻人最应该继承和不能忘却的东西,“过度的商业化和娱乐化,只会在年轻人的灵魂里注入更多的冲突和矛盾,会让这种传承断代甚至于发生认知上的迷失。”

    升级改造中的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与提篮桥监狱仅隔一条马路。潮新闻 记者 何贤君 摄

    在上海,实际上提篮桥区域不只有监狱,还有犹太难民纪念馆、摩西会堂、下海庙以及舟山路沿线里弄住宅等各类历史老建筑群落。提篮桥监狱的改造利用,势必也要考虑整个片区定位。

    根据上海新一轮北外滩发展规划,北外滩将形成“一心两片、新旧融合”的总体格局,按照严格的风貌保护要求,通过修缮、复建或重建历史建筑等保护方式,恢复历史肌理。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

    提篮桥片区体量庞大,精良的建筑、厚重的历史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意味着对它的改造和利用需要更加审慎。

    关于提篮桥的未来,或许可以多给上海一点时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