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是民生所盼、发展之基。
近年来,衢州市衢江区紧扣平安建设主题主线,以本质安全专项行动为抓手,形成全方位防风险、全领域保安全、全过程护稳定、全要素促发展的强劲态势,推动平安衢江建设迈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实现平安创建“十九连冠”,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衢江区举行首批行政复议员任命仪式
巡回法庭现场审案
首届浙闽赣皖四省边际城市律师论坛在衢江区举办
衢州首家“司法数字服务站”成立
衢江区第三个“宪法与浙江”主题宣传月启动仪式
夯基固本,打好平安建设“组合拳”
连日来,衢江区正在全域开展平安建设“除险清患、固本强基”八大专项行动,全力提升辖区本质安全水平。
从开展“平安细胞”系列创建,到定期发布“乡镇社会治理指数”,再到“日、月、季”常态晾晒平安报表……近年来,衢江区始终坚持“大平安”理念,一手抓“经济报表”、一手抓“平安报表”,不断夯实平安建设基层基础。
特别是去年以来,衢江区聚焦关键领域、突出问题导向抓平安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对近五年辖区内发生的各类案(事)件进行复盘,找准规律性问题,衢江梳理形成了《本质安全分析报告》和“双清单”,并推动各条线合力开展针对性整治。最终,全年衡量平安建设的关键性指标实现了“九下降”。
同时,衢江区推进全域开展“1346敲门行动”,发动近万名党员干部、志愿者深入村社民居,把矛盾纠纷、风险隐患、群众诉求等底数摸清楚,助力圆满完成平安护航亚运工作。衢江区委政法委还被评为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省级先进集体以及2019-2023年度全省政法系统先进集体、2019-2023年度全省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先进集体。
此外,衢江区还依托“一户一档、一企一档”系统应用,实现民情档案数字化、动态化归集。“有了这份档案,以后做社区工作就更有底了。”衢江区樟潭街道通江社区负责人吴斌说。
创新机制,唱响社会治理“协奏曲”
衢江是全省率先迭代“141”基层治理体系、探索基层智治系统建设、全力构建整体智治格局的县(市、区)之一。
除了17个常驻部门,衢江区社会治理中心还入驻了6个行业调委会,打造了2个金牌调解室和拥有100名成员的调解专家库,并建有15支应急调处小组。群众要“找说法”,在这里只需“跑一次”。如今,该中心已成为群众心中的矛盾纠纷调处“终点站”。
“真的太感谢你们了!没有你们,我们不可能这么快拿到被拖欠半年多的工资。”日前,当事人徐某握着“6070矛盾纠纷调处团”成员章利华的手,久久不肯放下。
在衢江区,像章利华这样有威望、有热心、甘奉献、爱调解的“6070调解员”共有1241名。他们主要是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的调解员,以及60岁、70岁左右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干警、老模范等。目前,这支队伍占全区调解员数量的七成,遍布全区所有镇村。
平安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机制保障。衢江区线上抓实“日清日结”机制,及时预警交办500余次,闭环处置风险隐患1900多件;线下创新推广“民情直通车”“一拨就灵1890”等机制,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6.5%、群众满意率达99.2%。
值得一提的是,“民情直通车”还入选了全省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当地群众对此也是好评不断。前不久,衢江区莲花镇莲东村村民潘某发现,铁路施工影响了周边农田浇灌,当即拨打了“民情直通车”热线电话。“我打了投诉电话以后,当天他们就派人来现场了,第二天上午已经开始施工处置了。”潘某高兴地说,仅用了2天时间这个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法治护航,筑牢社会治安“防火墙”
前不久,衢江区司法局受理了一笔“守法贷”申请,申请对象是一家纺织企业。在对该企业进行“法治体检”以及专业评估后,区司法局成功帮助企业申请到了200万元“守法贷”低息贷款,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这是衢江区用心用情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近期,区司法局正在推行“千所联千会”法律服务站建设,发动辖区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与全区38家商会、协会、联合会结对,先后打造出沈家餐饮零售业协会、莲花农业园区新农合组织、廿里商会等6家具有本地特色的法律服务工作站点。
此外,衢江区还在全省率先设立合法性审查中心、开设法治乡村知行讲堂,并打造了“邻聚礼”“俏娘普法”等一大批“法治品牌”,用实际行动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新征程上,衢江将以锚定一个目标、聚焦三项重点、落实一套机制、建强三支队伍的平安建设‘1313’工程为抓手,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平安、护发展,切实让群众感到安全触手可及、就在身边。”衢江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