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融入丽水大局 引育急需人才 为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挺膺担当

    丽水学院 2024-07-12 02:48全网传播量3136
    00:00
    00:00

    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高校既是“重点对象”也是“重要阵地”。丽水学院以建设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目标,坚持高质量自主育才和高标准精准引才两手抓,为丽水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育留丽“生力军”。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着眼“有效衔接”布局学科专业。聚焦丽水“5+5”产业集群、“1315”特色产业链发展需求,坚持“两山”铸魂、“两基”立根、“两特”赋能,调整学科布局、凝练学科特色,新设智能制造工程等5个适应丽水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四新”专业,建成国家一流专业2个、一流课程4门,毕业生留丽率达到32%。着眼“同频共振”创新培养模式。组建丽水工程师学院,深化“校企联合培养、师生驻企服务、研发招才同步”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协同育人新机制,获批丽水首个省级重点支持现代产业学院,共建丽水学院缙云研究院,着力培养本土化、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着眼“丽水所需”深化研究生教育。全面落实人才科教强市战略,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加快新增硕士点培育和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完善研究生管理制度体系,大力培养丽水发展急需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近年来,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护理、农业、教育专业硕士点3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获批省一流学科5个。下步,将进一步夯实“258”学科体系,深化科教、产教融合育人机制,抓好学科专业内涵建设,打通人才培养壁垒,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到2030年,新增ESI排名前1%学科2-3个、硕士点15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

    以聚才汇智为支撑,壮大人才“蓄水池”。学校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筑牢高层次战略人才高地。探索优化招引政策机制。完善政策供给,重塑人才工作体系,构建定位明确、层次清晰、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体系,形成学科人才队伍竞争优势。建立学校、学院、学科、人才“四级联动”人才引育工作机制,完善多部门协同的人才引进快速响应通道,提高人才引进效率。拓宽外引渠道提质增量。围绕丽水紧缺人才目录、重点建设学科、省级平台、新设专业等,大力引进学科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和应届优秀博士生。建立健全“双融计划”校地联招联引机制,形成引才合力,共享人才项目。实施人才集聚计划,优化“全职+柔聘”引进模式,探索“预聘-长聘”制度,汇聚更多引领学科发展方向的顶尖人才和一流团队。驱动内培动能推动整体水平跃升。鼓励青年人才到世界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交流学习,到地方政府、重点企业、科研机构挂职任职。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探索人才津贴制、年薪制,加大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培育奖励力度。学校人才总量逐渐壮大,结构更加合理,人才整体效益进一步彰显,专任教师中博士占比超过45%。下步,将进一步深化人才强校战略,用好山区26县特别支持计划,积极探索人才引育创新机制,立足重点学科、学位点建设需要精准引才,搭建人才集聚高能级平台,引进学术顶尖和丽水产业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努力打造品德高尚、学术卓越、教学优秀的一流师资队伍。

    以拴心留人为重点,筑牢成长“凤凰台”。优质的人才生态环境是增强人才获得感和归属感的关键。强化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示范引领。健全“干中学、学中干”能力提升机制,构建干部专业训练、动态管理体系。实施“科研平台提质工程”“科研团队集聚工程”“产学研用融合工程”,重点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研究院、智库等高能级平台,建成浙江省特色文创产品数字化设计与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9个,构建“平台培育人才-人才成就平台”良性循环。近两年,学校新增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40余项,政产学研合作平台10个,签订横向科研项目380多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88项。凝心聚力增强服务保障效能。制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人才引进实施办法》等系列人才政策,打造集人才引进、使用、保障等于一体的政策性框架,创新人才服务体系,加强人才全周期培养,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激励机制,着力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下步,将进一步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评价考核和薪酬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人才成长体系,大力营造爱才惜才、拴心留人、充满活力、竞争有序的人才生态环境。

    (作者:丽水学院党委书记 李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