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在东海一个偏远小岛上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血战大鱼山岛。
海防大队一中队往返大鱼山岛路线图
1944年8月,根据浙东区党委决定,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调派海防大队一中队进驻大鱼山岛,开辟隐蔽的海上游击根据地。副大队长陈铁康、一中队指导员严洪珠等率领70余名指战员乘坐5艘木帆船,于21日清晨抵达大鱼山岛南水头,却遭岛上伪军张阿龙的出卖,张向驻岱日军报告:“鱼山发现三五支队主力二三百人(实际76人),请求进剿。”25日,敌方拼凑日、伪共500余人,分乘大型兵舰、登陆艇、小汽艇、机帆船等,向大鱼山岛发起联合进攻。一中队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7小时,终因敌我力量悬殊,43位优秀战士壮烈牺牲。
这一仗打破了日军妄想全歼我军的企图,也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驻守舟山的日军头目佐藤不得不承认:“这是日军在中国海岛作战中,所遇到的最顽强的硬仗,日军损失惨重。”
为了让更多人看到新四军战士这一壮举,鼓舞我国抗日军民。1944年,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战斗报》为了能够更快更方便地对大鱼山战斗进行传播,提出木刻画的想法。木刻家洛井,根据《新浙东报》记者巴一熔的报道,将大鱼山战斗改编成画,耗时1个多月,最终完成由42块木刻组成的大型木刻连环画《血战大渔岛》。
《血战大渔岛》木刻连环画封面
连环画由战斗报社作序,序的开头引用了中央军委总政部关于军事宣传的内容:“我们抗击了大部的侵华敌军,牵制了向正面进攻的敌人,保证了最后的胜利,我们的军事实际是无愧于国人的,但是我们的军事宣传却有愧于我们的军事实际的。”序的结尾,由海防大队政委吕炳奎题词。
连环画刻印完成后,在抗日军民间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战斗报》《新浙东报》《解放日报》《新华每日电讯》《人民日报》等报刊的相继宣传报道下,大鱼山战斗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其为民族解放和独立顽强拼搏、奋勇不屈的精神内涵,在浙东抗战史上留下光辉不朽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