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中共海宁市委发出1号文件,明确实施“创新提升年、改革突破年、项目攻坚年”活动的各项任务,其中,海宁人大与海宁法院联合打造的以立法、司法、执法、普法全链条法治助企项目——“安商驿站”,列入市委增值化改革项目,成功出圈。而这一突破正是得益于本届以来,海宁人大创新打造的“代表联络站+”多元协同推进基层治理模式。
2022年起步:开启协同推进基层治理新模式
换届伊始,海宁人大与海宁法院一拍即合,联合创建“代表联络站+共享法庭”协同推进基层治理模式,覆盖12个镇(街道),并增建数字化场景,实行活动一体管理、工作一体推进、成果一体共享。当年3月,一次海宁本土安全生产事故的刑事审判公开庭审直播,通过代表联络站“云旁听”,首次把庭审现场延伸到基层一线,近5万人次旁听,以代表联络站引导群众有序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首次实践,取得积极效果。
在此基础上,探索人大民情数据库9000多条数据与法院案管系统近两年16000多件民商事案件,双向大数据“碰撞”出本地企业10个高频纠纷,创设“安商驿站”法治助企项目,推出每次“一场庭审旁听、一次法规解读、一组案例分析、一套防风险提示”的专场活动。2023年,10个专场累计“云旁听”人次超过55万,覆盖村社区2845个次,市、镇代表参与4686人次,法官56人次,服务65个商会或行业协会,覆盖企业3600余家。
当年底,获评全省人大助推三个“一号工程”典型案例,成为代表联络站以“小站点”承担撬动基层“大治理”重任,赋能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重要缩影。
2023年扩面:多元合作互动放大“1+1>2”效应
2023年,海宁人大进一步完善协同推进基层治理模式,以“代表联络站+”与公检法司分别建立线上线下协同模式。
通过“海宁人大云”平台与“公益通”检察云平台对接,代表联络站“民情数据库”与“公益通”实现线上共享。2月,人大代表一条关于“废药品、废电池的堆放询问”触发了海宁检察院与海宁人大的双管齐下开展监督,成为首例人大代表民情转化为监督的成功案例,并引来最高检在海宁召开现场会推广。
“今天是第27个‘世界湿地日’,第一次用这种方式监督,很有意义,这种监督很愿意参加!”2023年2月2日,根据“代表联络站+检察益之家”协同推进治理模式确定的互动形式,海宁市人大代表顾陈炬、孙华花首次受邀参加了海宁市法院、检察院联合水务集团设立的“长水塘水源生态湿地司法保护基地”揭牌仪式。海宁市人大常委会海昌街道工委及时跟进,把代表活动纳进了基地。
创建“代表评执法”活动,以代表联络站特有的方式推动“综合查一次”改革推进,法官线上指导解读什么是规范的执法行为,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与代表一起出现场,针对执法中出现的情况,及时回应代表提问,帮助代表准确把握、依法有效监督行政执法,对执法人员是否出示执法证、着装和用语是否规范、是否告知当事人相关检查要求及权利义务等执法行为,通过数字化应用,当场一一作出评价。2023年3月至今,现场监督执法活动64次427家企业、参与代表303人次,代表对执法评价的优良率为98.9%。
通过人大代表联动“三官一司”,执法、司法人员常态进站,带着选民群众学法、讲法、守法,让更多的老百姓能够参与到国家宪法和法律的实施过程当中,这样的基层实践更具生命力!
2024年升级:以“站”为媒协同拓展推进基层治理
“出口货物被国外买家提出质量问题,客户以货物有质量瑕疵为由拒付款,如何处理?”
“事先一定要去调研、掌握国外主体的履约能力和信用,以防在发生纠纷时没有证据。”
今年3月底,最高院、省高院、嘉兴中院和海宁法院四级法院的法官,嘉兴、海宁、各镇街三级人大共同走进海昌街道代表联络站,以一场企业涉外商事法律风险防范专场,开启今年的“安商驿站”活动。
“此次‘安商驿站’活动实现了两个‘新’:一是人员参与广泛、形式多样灵活,实现了服务方式的‘新’;二是聚焦民营企业涉外商事的司法需求,活动内容丰富全面,实现了服务内容的‘新’。”最高院民四庭党支部书记、党务廉政专员刘慧卓对活动给予充分肯定。“代表联络站+”协同推进基层治理在新一年开启升级版。
打造一个基层法治综合体。以代表联络站、共享法庭和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为依托,贯通人大、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含律所)优质法治资源,打造基层法治综合体,法律专业人士与人大代表、企业经营者、行业和商会负责人面对面、网联网、云接云,一站式推进法治服务。
建立一套集成法治服务体系。一是线上线下需求排查集成,通过“司法需求征集二维码”“民情直通车”,线上实时征集企业法治需求;通过走访调研、案件梳理,线下精准掌握法治需求。二是以“4+X”频次推进、“4+N”内容推广、“4+”理念服务加码“四个一”组合服务。三是载体平台集成,结合市委“亲清下午茶”等项目,各镇、街道代表联络站、基层立法联系点进一步形成“法治小集市”“代表督生态”“代表督农事”等法治服务微单元,提升融合、协同服务能力。
健全一套后续保障闭环机制。个性需求,法治服务继续跟进;具体案件关联发现风险的,法院针对性发出司法建议;对需要其他部门解决的,人大进行线上分流交办“一府一委两院”并跟踪监督;涉及立法方面,人大收集汇总上报。
“用代表联络站的集聚功能把法治资源整合好,不仅是服务代表和代表联络站,更能引导选民群众学法、讲法,让更多老百姓参与到国家宪法和法律的实施过程当中,这是用基层的实践,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势作出最接地气的证明!”海宁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