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7天“配对”18对!30位大学生在宁海小村寻“村民合伙人”

    潮新闻 通讯员 唐帅 宋雪妍 尤才彬 蒋攀 记者 陈醉2024-07-10 02:25全网传播量3021
    00:00
    00:00

    “阿姐家民宿的知名度还不够,同学们分分工利用不同社交平台推广一下。”“根据南溪嫂的想法,我们可以打造一套菜品升级方案。”“村干部提出要办一台小型纳凉晚会,大家一起来策划组织……”这两天,30余位来自浙江万里学院的大学生利用创业训练营和暑期社会实践的契机,走进宁波市宁海县深甽镇的不同村庄,正忙着寻找“村民合伙人”。

    在深甽镇持续推进“文化大院”文旅新模式的背景下,大学生们通过入户交谈、走村调研等方式,详细了解村庄引客和村民增收的现实需求,并利用自身的专业背景和优势特长,从村庄文旅发展的细节之处着手贡献了青春智慧和力量。

    尤才彬 摄

    通过七天的时间,5支小分队达成了18对“村民合伙人”,如“桑柘实践队”改造了柘坑戴村老阿公的“时光小卖部”、“我说的都队实践队”为清潭村运营团队打磨了研学剧本游、“森泉实践队”为打造“南溪村小馄饨”招牌制定了行动清单。大到村庄形象品牌打造,小到村民农产品推广,大学生与“村民合伙人”携手,为深甽镇“文化大院”文旅试点乡村注入了奇思妙想,形成了诸多可操作、可落地的优秀方案。

    而在“点亮五彩深甽 谱写实干青春”浙江万里学院创业训练营暑期社会实践成果汇报主题活动的实践路演环节,除了精彩的驻村日记簿、采风短视频和自创词曲外,18对“村民合伙人”展示为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实实在在的劳动成果和创意产出获得了村民的连连“点赞”。

    尤才彬 摄

    去年以来,深甽镇与浙江万里学院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探索,如举办了“乡村共富晚会”,打造了“山里邮好货·食在大里”网上商城等。为了深化本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成效,续写校地合作的助民篇章,“浙江万里学院乡创训练营实践基地”“浙江万里学院思政教育实践基地”也同步落户深甽镇,为之后的大学生思政教育、社情调研、共富助力等方面开辟更多合作路径。

    下一步,深甽镇将积极引入高校师生团队力量,建立人才资源和专业资源的应用链路,以鲜活的想法思路与现实的乡村需求相互结合碰撞,不断激活乡村文化旅游的创新因子。同时,深甽镇将打通大学生团队和基层“三支队伍”沟通渠道,推进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的校地合作,让人才成为激荡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