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晚潮|夜市火了

    潮新闻 杨晶2024-07-08 11:10全网传播量20.1万
    00:00
    00:00

    今年的梅雨,特别的绵密和漫长,我绾起裤子,抄把雨伞,淌过马路去对面菜场屯些菜。

    斜风细雨下的行人匆匆而过,平时车水马龙的街道显得零零落落,一对60开外的老夫妻正在马路边忙着安营扎寨,三辆电瓶三轮车停在路边,两辆是小吃摊,一辆载着桌椅帐篷。

    这对来自皖北的夫妻,是这儿最资深的美食摊主,已有10余年头了。这种天气还会有人来吃?我不禁咕咚一声。老头反应敏捷,头也不回地回道:“无论啥时候,我的摊都会有人来的。”我愣了下,这已超出了我的认知范围。

    老头还没闲下来,年轻的食客打着雨伞过来了,小吃摊上有三层全是各种各样的炸串,有袋装成品的,也有自制用长竹签串着新鲜蔬菜的,就是几片娃娃菜、几朵花菜、一排金针茹、一把韭菜串着,自选好后放在盘子排队等候。两口油锅忙碌起来,不同的温度,放不同的食材,翻几次面捞出后搁一会儿,按顾客需求添加调料。

    “生意这么好,是不是这就是江湖传说的神秘配料?”我好奇地问?

    “哪里哪里,全凭火候!”

    “这是你们老家的特色小吃吗?”

    “全国各地小吃都有。”杠杠的自信。

    而妻子负责水煮和凉拌,将酸辣粉、米粉、拌面、手工刀切凉皮的半成品煮熟后,从一口大锅打一勺特制汤料加入。顾客坐帐篷里,一盘汤面,一盘炸串,津津有味,任凭外面风雨交加,我自岿然不动,别有一番情趣。 

    对面一家不起眼的三轮车也出来了,招牌写着臭豆腐和瘦肉丸。旁边的小字写了这段话:新老顾客您好!我是无声人,有什么需要,请用手指一下,谢谢配合。原来是聋哑人,怪不得来的人只是指指点点,不声不响。小吃摊的台面前排是五只放葱蒜紫菜香菜榨菜的杯子,左边是放工具的盘子,右边放着五颜六色的各种调料,最上面一层搁板放着打包的包装等杂物,下面是黑白臭豆腐等食材,中间是工作台,一大一中钢盅锅口正好伸出台面,分别煮汤和油炸。车头放着一大壶水一瓶煤气罐。摊位收掇得错落有致又干净素洁,制作食物时才能够得心应手,有条不紊,这是双多么灵巧能干的女性的手,传递着美味的快乐,让语言成为多余。

    下雨仍然出摊不外乎为了生计,一个摊就是一家人的希望所系。而作为第二职业或尝试创业的则不一定。

    这两位是高大帅气的本地小伙子,没有养家糊口的包袱,白天上班,晚上摆摊,主营猛火炒面&炒饭&炒菜,亮出“真材实料,拒绝科技与狠活”的口号,桌上只有油盐酱醋,弃用了高科技的调料,米饭采用原始的蒸笼方式。他们有一手颠锅技术,翻炒时,火光四射,风卷云吐,铲子上下翻飞,与锅碰撞成交响曲,身子不由自主地有节奏摆动,曲罢一盘滋滋作响色香味俱全的炒饭已端在面前。

    而旁边的冰粉铺子是很安静的,粉色温馨的小桌铺面,画上卡通女孩端着冰粉啫着嘴咪着眼的满足模样,“夏日炎炎,冰粉最甜。”“冰粉在舌尖,回味在心头。”这是个拥有四川特色的冷饮,可添加各种风味的水果粒。一位面容姣好的姑娘安静地刷着手机,她是个准大一学生,曾代表学校在省直播比赛得奖,趁着长假,开始创业,而且每次不到10点就卖完收摊。老爸是湖北人,老妈是四川人,2003年就在不远处买房成家后有了她,成为新小越人。最让人舒适的是,她一丝不苟地制作的模样,似乎在做一件艺术品。这位有着无限前途的新小越人,美好的生活才刚刚开始,不出意外会成为“今在上虞,遇见未来”的生动例子。

    每一辆三轮车里,就是一间现场制作的美食工作坊,在小小的空间里闪转腾挪。不到百米的越兴东路,两旁聚集了陕西凉皮和肉夹镆、天津煎饼馃子、福建福鼎肉片、衢州鸭头,东北肚包肉、全椒鸡、严记鸭头等。这是因为这里有1.5万名新居民,来自全国各地,带来了家乡的美食。2019年开始营业的科峰商贸综合体,引入肯德基科峰店、正新鸡排张亮麻辣烫、古悦香来自选餐厅、大妈烧烤、芭比馒头小越店等店,不久经历了三年的疫情煎熬,如今春暖花开,人气越来越旺,这不,瑞幸咖啡,酸菜鱼店、时光鱼店、香香饭店、老婆大人店、阿卜羊肉烧烤也在这地段次第开张,和流动小摊一道汇聚成美食一条街。每天天还没黑,摄人眼球的店面招牌先支张起来,将小吃街渲染得流光溢彩,不时飘来阵阵谗人的香气,将行人撩拨得蠢蠢欲动,这些离乡打拼的新居民们,遇上熟悉的家乡美味,怎能不爱上小越,留下来呢?而老居民,也有口福享用来自全国各地的丰富美食。

    人间烟火气,温暖追梦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