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早,奉化桃源社区的“小巷理事长”鲍国飞,便开始在社区的小巷间“巡逻”。看到大件废弃垃圾,立即拍照上报;见垃圾桶外有污垢,马上用抹布擦干净……成为“小巷管家”的16年间,鲍国飞365天全年无休。
在她的带动下,“小巷管家”人数逐渐增加,志愿工作项目也逐渐增多。仅5月份,76位“小巷管家”已随手解决事项130余件。
桃源社区成立于2002年,现有常住居民8600余人,流动人口3000多人,临街店面800余家,背街小巷126条。近年来,为深化背街小巷精细化治理,桃源社区利用大学生、退休党员干部、教师、医生、热心居民等志愿力量,探索运用“小巷管家”志愿队伍,以社区党委为核心,创新打造“小巷理事”“小巷卫士”“小巷银星”3支志愿团队。
“最开始不知道‘小巷管家’是什么,也不信任他们,但是经过楼道漏水事件后,我们发现有‘小巷管家’真好。“有居民介绍,之前建设巷3幢西边外墙上的下水管道破裂,水流不止,导致房屋潮湿、楼底长出青苔,卫生环境差。“小巷理事”发现后,马上联系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多次上门走访做工作,通过“面对面”沟通、最终协商一致均摊费用,修理了漏水水管,环境得到整治。
“楼道里的装修垃圾不知道是谁乱堆乱放的,不仅阻挡消防通道,还很容易绊倒老人孩子。”鲍阿姨和“小巷管家”辗转打了好多电话才联系上房主,及时清理了装修垃圾。“小区楼下有一片空地,本来种种花蛮好看,却被有些人种上了菜,有了他们的沟通,毁绿种地的现象也得到了治理……”说起“小巷管家”,桃源社区的居民们感触颇多。
在桃源社区里,活跃在各个街巷的“小巷管家”都在发挥各自聪明才智,服务好城市管理的“最后一公里”。“我是一名退休老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老百姓做点事,久而久之,居民们也就信任我们了。我们一方面代表居民提出建议,一方面把居民反映的意见,记下来反馈到社区,成为街巷治理的‘千里眼’和好帮手。”鲍国飞说。
“下一步,岳林街道桃源社区将持续深化‘小巷管家’队伍建设机制,创新更多‘小巷管家’队伍,打造’小巷阵地‘服务站。”桃源社区党委书记梁宁说,比如为辖区居民提供定期免费义诊服务的“小巷医生”;为无人照看的孩子提供假期免费托管等服务的“小巷园丁”等,持续擦亮“小巷管家”金字招牌,凝心共筑安居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