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梅雨季的结束,阵阵热浪再度袭来,高温炙烤之下,你是否也想寻觅一处清凉的避暑之地?位于浙东的神仙居或许是一个绝佳的选择。在山溪涌流、瀑布飞泻、林带葱郁的加持下,神仙居内的清凉体感尤为明显。
近年来,神仙居不仅被列入许多登山爱好者“必登之山”清单,“来神仙居沾点仙气”“小小神仙居拿下”还成为不少年轻人打卡的“热梗”。在网络社交平台上,“神仙居”相关话题也频频出圈,引起广大网友关注。
神仙居何以得名?千百年来,深藏于巍峨山脉之中的它,有着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又有怎样的魅力吸引着万千游客?
云海中的“一帆风顺”景点
一
历史上的神仙居,又名韦羌山,亦有王姥山之名。山并不算高,主峰大青岗,海拔1271米,但因山峦层叠、奇峰迭出而险不可攀。
相传大禹治水时,曾在这里的峭壁凿下了鲜有人识的“蝌蚪文”。北宋理学家、苏轼忘年之交陈襄在仙居任职期间,游历韦羌山,尝试登山未果,满心遗憾写下“去年曾览韦羌图,云有仙人古篆书。千尺石岩无路到,不知科斗字何如”,留下了“望崖兴叹”的无奈与期待。极险、神秘成了历史上神仙居的标签。
一座座险峰拔地而起,仿佛千百万年横亘在此。好多山之间茫茫无路,郁郁深谷中古木参天,“望山跑死马”的路程一度隔绝了人烟。在没有悬梯、绳索、吊桥的年代,可能只有农人、樵夫等能凭借经验攀登一二。
不过,这个囿于万山之中的偏远之地,却因皇帝赐名而名传天下。当地约定俗成的一种说法是,公元1007年,宋真宗在洛阳皇陵附近增设永安县,原名永安的地方均要避讳易名。于是宋真宗下诏改台州永安县为仙居县。宋真宗的此番改名并非心血来潮,改名诏曰此地“洞天名山,屏蔽周卫,而多神仙之宅”。
所谓“洞天名山”,指的就是坐落于此的道教十大洞天之一的括苍洞,洞内宽阔而幽深,曾挖掘出土过宋代的“金龙白璧”;所谓“多神仙之宅”,则来源于仙居众多神仙传说,相传仙居人王温、蔡经修道有成,白日飞升,王温更是留下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故事,吸引了延绵不绝的寻仙之人登临探访。
如意桥
二
有别于黄山的雄奇险秀、泰山的气势雄伟、庐山的刀刻斧凿、会稽山的钟灵毓秀,神仙居更显幽深奇崛、神秘瑰丽,从不同角度欣赏,有不同的风景。
看山,壁立千仞。神仙居是火山流纹岩地貌的典型,这里的山不似周边的丘陵一般平缓连绵,而是巍然独立、险峻无比,山与山之间如被斧劈刀削一般,近似垂直,溪水与瀑布长年不断。历史悠久的西罨寺、层峦叠嶂的韦羌山、千重峭壁的聚仙谷,三大景观群让神仙居似真似幻。像北宋著名山水画家郭熙所说的山有三远:高远、深远、平远,在层次分明的神仙居皆有迹可循。
看雾,变化万千。江苏人何树萼任仙居知县时,酷爱神仙居之云蒸霞蔚,遂题“烟霞第一城”。特别是空山新雨后,薄雾浓云乍起,像轻纱绫缎似的时而飘荡、时而停滞、时而涌起、时而下降,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山顶之上,依旧云海缠绕;山腰之处,却已白雾蒸腾,仿佛下一秒就会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如若只看眼前的云雾,或青或白、或浓或淡,成层成片、如诗如画。
看桥,飞架云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多年来,为了让天堑变通途,人们在神仙居修建了不少的桥。与长桥卧波、桥水相依的架水桥不同,神仙居的桥横亘在山峰之间,搭建于峭壁之上,曲直皆有。像南天桥横跨两座山峰,笔直如长龙;南海桥则是一座斜拉索桥,仿佛会随风摆动;而从高处俯瞰“网红”如意桥,其如一柄悬空的玉如意,两端为圆形的玉璧,中间桥身叠式呈曲形,上下交叉,皆可通人,非常出片。遇水汽丰盈之天气,桥面被云雾所覆盖,真有一种桥在云端、人在驾雾的奇幻之感。
南天顶玻璃观景台
三
登临神仙居,除了将有形之山的美景尽收眼底外,如若细细品读无形之山,我们又能收获什么?
比如,不畏险远的坚韧。这些年,为方便游客登山赏景,神仙居开通了南北索道、云中电梯等。而就在索道下的悬崖峭壁上,树木杂草掩映着一条狭窄的青石栈道。这条栈道为古匠人所建,年代已不可考,在岁月和风雨的侵蚀下,已破损不堪、难以通行。难以想象,古人是如何“著谢公屐,登青云梯”,在峻岭崇山中攀登。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像“资深驴友”徐霞客攀登雁荡山时,身上系带悬空攀爬;登黄山时,踏雪寻径、凿冰开路,正是一次次不畏险远让他抵达心之所向。人生的道路或许也是如此,如果你选择坦途大道,欣赏的景色可能是平淡安耽的;而若你选择挑战险峻与未知,激发内心那股坚韧的力量,最终收获的将是奇伟瑰丽的非常之观。
夕阳下的神仙居
比如,云卷云舒的淡泊。有人说,如果只想看山,神仙居不一定是最佳之选;如果只想赏水,杭州西湖更胜一筹;但如果想同时看山、石、水、林、瀑、谷、桥,神仙居必定不会让你失望。
在神仙居,可以放慢脚步,细细欣赏沿途的如画风景,领略大自然的魅力。山脚下的碧水清潭、茂林修竹让人耳目一新。若早晨去爬山,云雾弥漫、水汽氤氲,群峰时隐时现,宛如一幅写意的水墨画卷。一旦太阳升起,彩彻区明,光和热驱散雾气后,抬头望是一重重笔直矗立的山峰,低头看是一排排翠绿林涛,颇有“不识仙居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意境。波澜壮阔下,“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云卷云舒中,天上人间交织,恍惚中生出一份淡泊与宁静。
坚韧也好,淡泊也罢。一千个人来神仙居,或许能读出一千种味道。“神仙居何处,进山便是仙”。夏日炎炎,若你正在寻一处清凉,时光漫漫,若你想获得一份不一样的人生体验,不妨踏入神仙居,开启一场寻“仙”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