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潮健康福利馆丨迷上冬病夏治的年轻人如何避坑?国医名师这样划重点

    潮新闻 记者 何丽娜 蒋升 通讯员 陈岩明 吴煜 祁骥2024-07-04 08:16全网传播量2839
    00:00
    00:00

    “约从半个月前的夏至开始,我们科室的就诊人数便处于持续上升状态,现在一天少说要接诊几百人,其中咨询或提前预约冬病夏治的占比很高。”最近,浙江省中医院针灸科即将迎来一年中最忙的日子,据以往惯例,这种势头一般会在头伏当天抵达“顶点”,“最多的一次,从早到晚共看了近两千人,因此建议有需求的人群可适当调整时间。”针灸科洪寿海副主任中医师对此感触很深,以往中老年人是冬病夏治的主力军,但从目前来看,人群已愈发年轻化,且女性居多。

    从洗脚方、生发剂到各种中医特色代茶饮,随着时下中医国潮之风渐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迷上这种传统养生项目,冬病夏治话题也频频登上热搜。

    但医生并不建议盲目跟风,冬病夏治并非人人合适,治疗期间也有一定的注意事项,该怎样“避雷”?潮新闻·钱江晚报记者邀请浙江中医药潮鸣智库专家、浙江省国医名师徐志瑛教授在内的多位中医师为你划重点。

    浙江省中医院供图

    明明是冬病

    为啥要夏治

    冬病夏治,顾名思义,就是冬天的毛病,夏天来治疗。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即人的阳气与自然界的阳气息息相关,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阶段,此时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渗透与吸收,借助伏天的“热”把体内的寒邪祛除,因时养生,事半功倍。

    “其实冬病夏治是多种治疗方法的统称,有内外之分。”浙江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徐福主任医师讲到,既有中药内服、夏季膏方,也有最常见的三伏贴、穴位注射、中药熏蒸等。

    冬天的毛病可概括为两大类:一是冬天易发作或可能加重的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鼻炎等;二是由于冬天寒邪较盛,而寒邪主凝滞,由此会引发一些疼痛相关疾病,如颈肩腰腿不适,“这些情况在年轻人身上普遍存在。”

    信息时代生活节奏快,每天靠咖啡“续命”,饿了就外卖,熬夜加班还得给自己加餐......连轴转的打工人生活不易,常会被胃不舒服、拉肚子、偏头痛等问题找上门,看又看不出所以然,平时喝养生茶饮,等天热了再来冬病夏治便成了他们“应对内卷”的解决方案。

    另外,白天人山人海排不上队?没关系,可以等下班再上医院。

    为满足多人群的就诊需求,浙江省中医院自去年暑假开通“冬病夏治”夜间门诊,除针灸科和推拿科外,耳鼻喉科、风湿免疫科和肾病科也“紧随其后”,并在其他学科中不断扩充夜间服务,持续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中医特色治疗。

    “在去年到医院进行冬病夏治的人群中,年轻患者就诊量激增。”浙江省中医院推拿科主任杜红根主任医师就曾在夜门诊中发现许多“00”后的身影。

    是否适合冬病夏治

    可这样自测

    在门诊中,很多人都是冲着简单便捷的三伏贴来的,可这不是简单的“依葫芦画瓢”,别人咋样你咋样,需经中医师辨证论治,对症下药。

    “中医把人分为九种体质,阳虚质最合适进行冬病夏治。”徐福主任医师说,阳虚则寒,这类人的最大特点是怕冷,吃一点冷的东西就感觉肚子不舒服或女性受凉后易痛经,都是阳气不足的表现。

    徐福主任医师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更年期女性,哪怕户外再热,她浑身上下都得背9个热水袋,不然就冷得瑟瑟发抖,后经一段时间的冬病夏治配合药物引导,症状才有所好转。

    浙江省中医院供图

    不知道自己的体质是否适合冬病夏治?

    徐福主任医师就和大家分享几个简单的自测方法,有的人一进空调房就不舒服,关节如针扎,喷嚏打不停,那确实该挂号了。

    此外,也可观察分泌物和舌苔。如果痰或鼻涕为黄色,比较黏稠;舌质发红且舌苔干燥或舌苔黄腻,就不适合做冬病夏治贴敷。相反,若分泌物为白色且较稀,舌淡红,舌苔薄白者,则属于虚寒体质范畴。

    “严重的过敏体质或患者正处于疾病急性发作期,不建议贴三伏贴。”徐福主任医师强调,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瘢痕体质患者及孕妇在使用时需慎之又慎。

    当然,扎上针,贴上药,也不代表万事大吉,穴位贴敷期间不能进食冷饮,不要过度吹电扇和空调,否则会影响疗效。

    中医有“三伏天阳热盛于外, 伏阴潜于内”的说法,该时节人体阳气都浮在体表,五脏六腑是寒凉的,而在高温酷暑下,人们喜欢一切寒凉的东西,洗完冷水澡就吃冰西瓜,阳气耗损虚亏,寒湿之气则会在身体里埋下“祸根”。

    国医名师给出这些避坑建议

    “现代人重视养生,想通过冬病夏治调理身体的确是件好事,但在做出选择前需擦亮双眼。”浙江省国医名师徐志瑛教授介绍,近些年来,冬病夏治这个概念被滥用或误用的情况并不少。

    浙江省中医院是全省最早开展冬病夏治的医院,而浙江的“冬病夏治”概念最先是在30年前由徐志瑛教授参与提出,最初用于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后延伸至各个科室,形式也不断升级换代。

    《黄帝内经》对养生有非常精辟的概括: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在三伏贴使用过程中同样适用,需遵循一定规律。

    很多人认为,贴的数量越多,贴的时间越久,三伏贴就能带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这完全是个误区。”徐志瑛教授解释,针对不同症型,中医师会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贴敷,但由于各家医院穴位贴敷的药物成分不同,贴敷时间也有所差异,要是贴的时间过长,可能会对皮肤造成损伤。

    以浙江省中医院的针灸科穴位贴敷为例,一般建议成人每次贴敷两小时,若贴敷时感觉局部疼痛加重,灼热难忍,需停止贴敷。

    徐志瑛教授也曾在门诊中碰到一位给自己强行“加量”的患者:每周贴一次三伏贴,一个夏天贴了六七次,好在经相应检查后没对身体造成太大副作用,“一般建议每年的头伏、中伏、末伏期间各贴一次,中间间隔10天左右,总共贴敷3次即可。”

    由于个体差异,部分人群的贴敷处可能会出现发红,皮肤瘙痒等情况,不用特别焦虑,这是因为药物中含有生姜、白芥子、延胡索等刺激性成分,属于正常现象。

    “大家在首次贴敷时,要仔细观察皮肤反应,根据对药物的耐受程度灵活调整贴敷时长。”徐志瑛教授特别提醒:如出现绿豆、黄豆大小的水泡,无需特别处理,最好让其自然吸收;若水泡已破,可局部涂碘伏或用雷弗奴尔湿敷,但不要用膏剂外敷;要是水泡较大,请尽早就医处理。

    福利:

    头伏将至,潮新闻联合浙江省中医院“冬病夏治”几大重点学科共提供30个免费“三伏贴”治疗体验名额,需自付挂号费,在客户端内点击下方报名,报名截止时间为7月10日12点,成功报名后可在7月15—25日“头伏”期间,到医院相应科室进行体验。

    ID:1324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潮健康福利馆 | 失眠、皮肤痒,乳腺结节……不妨来试试这些
    健康读本丨浙江首家重离子中心启动在即,肿瘤精准治疗迎来新突破
    冬病夏治正当时,哪些人最适合?请收好这份养生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