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今年杭城的鸣蝉是哪一天开始叫的,反正我听到它的第一声嘶喊,已是六月底的一个傍晚了。落日的余晖将城市勾勒成棱角分明的轮廓,天边的云团露出雄奇魄丽多姿多彩的形状,有的像山峰,有的像奔马。我一路追着夕阳来到视野较为开阔的河边,在那儿等待天色更浓烈一些,都忘了回家了。
无意间听到了河边的大树上,一声声的蝉鸣,时断时续,尽管没有此起彼伏的雄浑,声音却清澈婉转。这是今年入夏后听到第一次蝉儿的清唱,那是久违了一年的声音,觉得非常亲近,也非常真切,因为鸣蝉与酷暑总是随影如形,杭城正儿八经的盛夏时节已到了。
这几天连续三十六度以上的高温也将盛夏的风情直接拉满格,许多人都以为杭城已经入了伏,其实并没有,以至于有些媒体直接出来解释,出梅不等于入伏。气温如刚冲入蓝天的飞机,盘旋了一下后,就开始拉高进入云层。真正的入伏还得再等十多天,往年大多在7月10日左右,才开始进入40天的漫漫酷暑。眼前的这一段至多算是个入伏前的过门儿。
入伏前的这段高温天,我以为它多少有点如一位严父调教淘气的孩子,一开始就是一顿声如洪钟的威喝,尔后高高举起的大棒却出人意料地轻轻落下,此后的好多天,气温维持在33度上下,没有风,有点粘糊糊的闷热。
五色梅和凌霄花一样,却喜欢开在炙热的阳光下,已开过了第一波以后,稍事休整了几天,又开始酝酿新的花势。它们如同盛夏的幺女儿,不惧严父的棒喝,依然俏皮地露出自己讨巧的笑靥。
游走在早上的钱江新城里,我沿着江畔的绿荫带捷行,这一带茂密的树林中,能遇到一簇簇凌霄花,热烈奔放,探头伸出在行人经过的路上,成为公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黄梅天闷热潮湿,虽然气温不高,但汗流得快,燥热不亚于三伏天。炎热之下何以消暑?乐声消暑气,池边思清凉,我看见林荫树下,两位乐友对着歌谱练起了戏曲唱腔,余音袅袅如溪流淙淙。
佩服古人总是在炎夏里表现出的淡定和从容。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夏花满院凉。说的就是这种内心恬静自带的清凉。我站在一口葫芦形的池塘边,看眼前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有一位身穿红衣的中年人,气定神闲地在这里晨练,享受着夏日里属于自己的清欢。
晨间的林中偶有微风,花架边的时光温柔了许多。来了个爱生活爱拉芳更爱凌霄花的好姐妹,带着单反和三角架,在开得最盛的一端摆开了写真架势。她拍了许多张不同姿势的照,凌霄如虬龙,昂然向云天,顾影自缠绵,爱意复徬徨。我看着白裙子姐姐在花架下款款而行,凝视着朵朵橙红色的凌霄花细嗅慢尝,这一刻的画风多美呀!南风知我意,吹梦到绿洲。要学凌霄向阳而开,珍惜每一个精彩的瞬间,珍藏每一份心中的美好。
公园里的袖珍小池边,我拍过今年最初的那一批睡莲,所以有意无意的会来转悠几次。最爱小池憧憧影,金鱼团团分外明。仲夏里,闲看游鱼戏影,绿荫涟漪也会觉得微凉。
好长时间没来的森林公园,这一片城市中的绿地,树木高大,时花隐现,每隔一小段时间来,总会给你带来别样的感受。凌霄花一批又一批错落地接力开放,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刚刚开过一波的凌霄花,在朝晖下也有一番动人的清音幽韵。
如果说公园里小规模的凌霄花还不足以演绎夏日的浪漫与热烈,那么,硫华菊则以自己倾情的热力诠释着生如夏花的绚丽。它分布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如江洋畈公园,八卦田公园,乌龟潭景区等等,都有它烂漫的影子。我路过玉皇山路时,藏于墙角小径的那一片硫华菊开得正恣意奔放,纷飞的蝴蝶在花丛中默默地见证这一刻的辉煌。
吮吸着夏日的芬芳,见证着夏日的斑斓,仿佛自己也融入了夏日的奔放之中。早晨的湘湖,应该属于湘花岛花海香田的高光时刻。二千多亩的花海,粉色如仙境的格桑花海,一望无尽,浪漫唯美。硫华菊、金鸡菊、波斯菊等,彰显着它们明媚的生命力。
在热情似火的湘花岛的另一边,是一条长约一公里的贺公堤,与压湖山岛隔水相望,堤上共有拂浪、踏雪,问客、映雪、文笔5座桥,架在4个小岛之间,形成了岛桥交替、以桥为路、以堤为景的江南水乡风情。清风送爽,淡雅宁静,夏日的湘湖水光潋滟,莲香幽幽,顿觉小隐湖光暑气消。
在盛夏的杭城游走,我常常在河边的树荫下静观白鹭,倾听蛙声,寻找都市里的那些幽静之景。新塘河碧水揉翠,鸥鹭出没最多,也是我拍摄时间最多的地方。仙风道骨的白鹭自在翱翔,优雅地掠过水面,恰似人间惊鸿客,翩然星辰云水间。
想想古人也常有这样的闲情逸致,他们不是曾说过: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夏日草绿,水面闲适,藏在草丛后面的白鹭恬静独立,时有时无的蛙鸣声从河塘上飘来,透出一派夏日清幽之感。我等待了它很久,才抓到它探出草丛的镜头。
来到浴鹄湾景区寻找夏日之幽。里西湖黄金水道上,游船如织,船上的游客欣喜地览看着湖面,几只水鸟近在咫尺,旁若无人,一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图。当一艘小船游过武状元坊的时候,尾随的鸟儿翩翩起舞,在墨绿色的湖面上留下惊鸿一瞥的背影。
霁虹轩是百游不厌的地方,从多个角度可以欣赏到不同的风光。我站在西面的碧水之畔,看浴鹄湾游船摇曳,穿梭不息。蜿蜒的长廊之下,身着宋韵服装的女子施施而行,如风飘过。仲夏之晨,画意满框。
好几次到曲院风荷来赏早间之荷,田田的莲叶下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快意。拍了一张张荷花带雨的美片,看到一位大姐在荷池边翩翩起舞,她跳的是最近很流行的伞舞,在其他许多地方也曾看到这种舞,荷池边的伞舞居然能拂起丝丝清凉。
我曾到博物馆里觅一份别样的夏日清风。说起来惭愧,多少次车经玉皇山路丝绸博物馆,都没有进去瞧瞧。暑期杭城的各个博物馆都大热。这个丝绸博物馆经常举办一些主题艺术作品展,十分受欢迎。看了平常难得一见的作品后,自然不能放弃惊艳于网上的楼梯转角照。正像国家版本馆的那两排扇形青花瓷屏风,每一个画面背后都有几个好摄之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捕捉着精彩。丝博馆的清凉只有喜欢的人才懂。
我也曾在市郊的街心公园里,看天鹅于湖光里落下一地的清凉。这个湖中栖息着一群黑天鹅,它们或者在湖畔信步游弋,或者惊鸿一瞥飞掠湖光,或者中气十足引吭高歌,充满了浓浓的田园之乐。
盛夏杭城我最沉醉的还数隐藏于湖上的那一片翠绿。从蒋庄寂照亭向外眺望南山路,“两面长堤三面柳,一园山色一园湖”,秀丽的风光更加惹人怜爱。连小船上西湖的护理工也变成动人的风景。
夏日的西湖,不光有映日荷花别样红,也有紫薇长放半年花。紫薇在杭城可说是随处可见的夏花,像滨江萧山的滨和路、博奥路等的好几条道路,紫薇夹岸,差不多成了紫薇大道。但我更喜欢湖光里浸润过的那一簇簇花影,它们像是从湿漉漉的西湖水中捞上来的,在浓密的绿荫衬托下,娇艳的紫薇花更加动人。
湖水中成群的红鱼悠闲地畅游着,一只小鸭子尾随着它们,扬起一道道涟漪,紫薇的花影在水里摇曳着,夏日里的美好,莫过于眼前这一幕明媚的欢喜。
湖畔的千屈菜也开了,纤纤弱弱的小紫花貌似一丛丛摇曳的薰衣草,为清秀的湖光增加了许多风韵,游人纷纷绕湖观赏。几尾红鱼围着水中的小花打转,它们时而卧波潜行,时而翻身水面,探出鱼头悄然观望,然后一个猛子又藏身湖下,久久不愿散去。
有两个晨练的市民,在竹亭长廊下慢条斯理地舞弄着拳头,他们的身影倒映在翠绿的水中,与漫游的红鱼相映成趣。我隔岸观景,只觉得晨光中的闲适和静谧之风扑面而来。
从西泠桥走向孤山中山公园,不到百米的小路,像是一条幽深的时光隧道,鲜活生动的人流车流犹如通向浩瀚的大海。从这个绿荫隧道的“洞口”寻找清幽,真的有西湖夏日一目倾情之感呀!
世间繁华三千 ,不如一隅清欢。在夏日的清风里,我行走在杭城的山水间,寻觅一些简单的快乐;在静谧的湖光里,倾注几多深情。湖光迷翡翠,草色醉蜻蜓。百看不厌的是西湖的无边翠绿,每次换一个角度,就有新的愉悦感受。
江南光景殊无赖,水如碧玉山如黛。清澈、恬静的周遭,宛如翡翠一般的湖上,时光也变得清翠明媚。杨万里曾这样称赞西湖:“岸上湖中各自奇,山殇水酌两相宜。只言游船浑如画,身在画中原不知。”夏日的湖山,既是隽永的诗画,又是朦胧的剪影。
“转载请注明出处”
钱江湾
省级金融机构高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