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记者在“童话云和 逐梦山海”新闻发布会上获悉,7月6日,受宁波市北仑区邀请,云和县浮云街道将赴北仑梅山湾开展“蛟龙入海”活动。届时,来自山区的蛟龙游出云和,游进东海,腾飞北仑海浪之上。
发布会现场
瓯江蛟龙在云和已有300多年历史,是以龙为核心内容的综合性民间活动,也是体现文化大融合、大发展的民间盛会,包含了蛟龙制作、民间吹灯、瓯江帆船、传统祭祀等内容。近年来,云和浮云街道依托瓯江蛟龙省级非遗文化,连续举办六届瓯江水上蛟龙展示活动,推陈出新“一台蛟龙舞、一席蛟龙宴”特色文旅产品,借势打造“三江口露营基地”,助力所在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0万元。
7月6日,在北仑梅山湾沙滩公园举行的“云北协作·山海共融”蛟龙入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上,将举行“蛟龙入海”夜间巡游活动,上演“烟花秀”,实现瓯江蛟龙非遗文化和梅山湾旅游资源的碰撞和融合。这是云和与北仑文化交流的一次创新,也是多年来“山”与“海”双向奔赴的一个缩影。
一个是沿海发达地区,一个是曾经的山区欠发达地区,两者为何能扯上关系?一山一海,虽隔着万水千山,却有着相似的发展脉络。
北仑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锚之地,而贯穿云和的母亲河瓯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线。2002年,北仑与云和县正式开启“山海协作”,朝着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目标齐头并进。
作为云和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木制玩具曾长期以来面临着工业化水平较低的难题。2014年,宁波怡人玩具有限公司到云和投资9000万元,用于建设制造和物流基地,为助力云和打造百亿木玩产业拉开了序幕。2017年,北仑与云和签订《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共建协议》,采用“政府投入+社会投资”的共建模式,推动建成木玩智创空间、木玩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木玩展示体验馆等24个项目,园区连续两年获得省定生态类产业园考核二等奖。
项目援建是结对地区每年根据云和需求开展的一项常态化工作,2019年以来,北仑区先后在云和与北仑共建的乡村振兴示范点——石塘镇长汀村投入600余万元建设“明星村落”,实施沙滩木栈道修复、沙滩灯光亮化工程等10余个项目,打造形成“长汀十二景”,成功帮助长汀村完成了从“留不住人”的空壳村到“山里看海”的网红村的华丽蝶变。
云和县大坪就业服务中心改造提升项目
从政府到民间,从经济到文化,北仑与云和之间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汇聚合力,共谋山海协作新蓝图。2002年至今,北仑与云和实施协作项目140余个,消薄返利3000多万元。
云和与省内发达地区的合作并不囿于一隅。2019年,在省人社厅的牵线下,云和与嘉兴港区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开展结对共建。上海东方医院嘉兴港区医院与云和县中医院签订合作协议;总投资1.1亿元的粉末合金及车辆部件项目加速建设;嘉兴港区派遣干部前往云和县安溪畲族乡驻村,负责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工作……一个个协作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云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迈出了跨越性的一步。
吴兴是中国的童装之都,云和是中国的木玩之乡,一南一北,也牵起了合作的双手。2021年9月,根据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云和吴兴两地签订《高质量跨越式携手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合作协议》,正式建立结对关系。围绕“童装+童玩”这一主题,吴兴云和两地开展产业抱团融合,云和在吴兴织里的中国童装城建成了1000㎡的木玩展销中心,于7月即将正式运营。
同时,吴兴-云和“山海协作”共富村新岭村成功打造了“桃花”经济流量IP,每年通过举办桃花节活动,吸引客流量10余万人次,为村集体实现增收20余万元。
山有所“呼”,海有所“应”。云和与三个结对地携手之后,先后成立合资公司,建成三个“消薄飞地”,通过购买厂房、招引企业、租金反哺的方式,截至2023年底累计获得租金收益5200余万元,为云和71个村集体消薄带来显著的提升。
云北-北仑飞地创业园
浙江大地,山海共生。22年来,结对地区充分发挥优势特长,云和县因地制宜,取长补短,两地围绕兴产业、惠民生、带队伍、育人才等方面,结下了“山盟海誓”的深厚情谊,绘就了“山海联动”的美丽画卷。数据统计,自结对以来,三地累计向云和注入各类援建资金3.5亿元,实施协作项目170余个。
“山海虽远,但隔不断两地情。结对地区与云和从政府到民间、从经济到文化,以不同的方式汇聚合力,共谋山海协作新蓝图。”云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孙远表示,多年来,三个结对地充分发挥优势特长、因地制宜,围绕兴产业、惠民生、强队伍、育人才等方面,与云和结下了“山盟海誓”的深厚情谊,共同绘就了“山海联动”的美丽画卷。
【新闻+】
记者提问:请问浮云街道如何利用“瓯江蛟龙”非遗文化来推动“幸福浮云·首善街道”的发展,有什么具体举措和思路?
答:“瓯江蛟龙”是我们浮云街道一项宝贵的文化资源,也是我们浮云街道的一张金色名片。2023年,“瓯江蛟龙节”成功入选“浙江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并于2024年正式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注册,系全县首个文体活动类注册成功的集体商标。我们深知文化旅游资源对街道经济发展的巨大意义,近年来,我们做出了诸多努力,着力用文化资源撬动经济发展,用文化资源推动“幸福浮云·首善街道”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是以文化繁荣推动“三支队伍”建设。在推动文化发展方面,我们街道始终牢固树立“大人才观”,努力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高水平创新型人才队伍、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并通过打造“幸福+”党建总品牌,主动融入县域党建品牌矩阵,聚力“和你耕云·幸福相守”,不断开创人才发展新局面。比如我们发挥乡贤队伍智慧和能量,鼓励人才为非遗文化创新发展提出“好想法”“金点子”,成功培育了一批蛟龙演艺、畲族文化、青瓷文化传承人、手艺人,通过他们的活跃带动,为非遗文化发展注入强劲的人才动力,从而进一步为“幸福浮云·首善街道”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是以文化魅力打造村社发展品牌。在打造村社特色品牌方面,我们利用瓯江蛟龙这一非遗文化的巨大优势,充分发挥其文化影响力,积极盘活三江口轻奢户外露营基地、溪口村童玩天堂等文化旅游资源,带动周边村落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也为周边村民带来就业机会,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我们积极开发“文旅+”产品,通过挖掘探索,成功打造了“一台蛟龙舞、一席蛟龙宴”特色非遗产品,延伸带动浮云自主共富产品“云合1452”的市场份额,同时助力局村村集体经济增收超100万元,“‘享龙福’非遗农旅项目助推乡村共富”还获得了全市返乡入乡合作创业大赛项目二等奖,有力提升了“一社一品、一村一特”发展品牌的知名度,为村集体发展文旅产业贡献了“浮云样板”和“浮云经验”。
三是以文化载体推进共富单元提升。下一步,我们将聚焦“瓯江蛟龙文创”“三江口农旅结合”等功能场景建设,将尝试在“共富单元”建设和产品开发中融入瓯江蛟龙文化元素,设计打造“文创”产品,并依托“共富工坊”为媒介加工制造,通过强村公司、强社公司等平台推广销售,将具有蛟龙元素的文创产品推向市场,努力让文创为“共富单元”建设再添一把热火。此外,我们将结合公园乡村、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探索加快盘活村庄的闲置资产和存量空间,以“小单元”撬动“大民生”,以“小切口”推动共富“大场景”,力争打造出一批具有辨识度、引领性的共富单元新成果。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