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名老中医荟萃一站式中医诊疗服务!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国医馆今起开馆

    潮新闻 记者 刘千 通讯员 张煜锌2024-06-27 07:40全网传播量15.9万
    00:00
    00:00

    为弘扬中医药文化,发挥同德名老中医优势,6月27日,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国医馆正式开馆。

    新开的国医馆设在医院门诊楼的8楼,有12个名中医工作室,13个特色专科,还有中医内科、针灸科、推拿科、中医日间诊疗中心,提供一站式中医诊疗服务。国医大师、全国名老中医和省级名中医荟聚,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中医药医疗服务。

    开馆仪式现场,同德中医药文化节也拉开了帷幕。17位国医名师、省级名中医等名老中医参加国医馆义诊活动,为市民朋友把脉看诊。

    刘千/摄

    义诊现场还有冬病夏治、刮痧、耳穴压豆等中医特色技术体验、中药咨询、营养咨询等服务。

    刘千/摄

    中医内科主任周天梅带领团队进行五禽戏、易筋经中医导引术表演,倡导大众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现下大火的中药养生茶饮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品尝,玫瑰枸杞饮、百合茯苓饮、乌梅大枣茶、桑葚枸杞茶、山楂荷叶饮,迎合当下年轻人养生保健需要。

    医院供图

    药食同源是中医药文化中重要的养生理念,“养生多论食补”,除了养生茶饮,现场还有茯苓馒头、红豆山药糕等精致的中医养生药膳供品鉴。

    市民朋友还可以在医院一楼体验中医药文化项目,如自制中医药文化书法团扇,进行香囊制作,参与中医药廉洁灯谜竞猜,观赏护理部展出的自制养颜红玉膏、紫草修护膏、解郁安神糖、中药肩颈枕等精美文化产品。

    底蕴深厚,中医药氛围浓郁

    在国医馆的入口,是一面充满历史质感的铜雕墙,上面的六位老先生是最早一批参与浙江省中医药研究所创建的专家,从左到右依次为:薛春荣、周岐隐、史沛棠、蒋宗瀚、潘澄濂、宋鞠舫。

    铜雕墙来源于一张1960年的老照片。1958年1月,浙江省中医药研究所正式成立,也就是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的前身1960年5月,研究所迁至老浙大舜水馆,楼上科研,楼下门诊,铜雕上的六位老先生就是在舜水馆前合的影。

    医院供图

    铜雕左三个子最高的是史沛棠,任浙江省中医药研究所首任所长,右二戴眼镜的是潘澄濂,为首任副所长,他们都是当时的浙江著名中医大家。史沛棠和潘澄濂,与叶熙春、魏长春,被誉为近代杭城“四大名医”。

    沿着铜雕墙往南走,将经过一条20多米的中医药文化长廊。可以看到临床常见的中药材、浙产道地药材、中药炮制方法以及二十四节气养生知识、药食同源等蕴含着悠久历史积淀的中医药文化载体。

    医院供图

    在八楼南候诊区里,书香药香四溢,书柜上陈列着一部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专家研究整理的医学著作,有以浙江省的中医中药为研究对象整理出版的医著,有以《医方类聚》为代表的流传广泛的经典古籍,也有温病研究、名家医案及临证综合专著。还陈列着医院研发的国家新药和院内制剂。

    名老中医齐汇聚

    据了解,国医馆共设立了12个名中医工作室,并设有中医内科、肿瘤科、肾病风湿科、呼吸科、骨伤科、消化科、心血管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中医妇科、儿科、耳鼻咽喉科、针灸科等13个特色专科。

    中医内科由国医大师熊继柏领衔。熊继柏传承工作室负责人、熊继柏弟子、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周天梅介绍,工作室团队将传承经典,充分发挥中医治疗脑病的特色,对于中风、头痛、眩晕、面瘫、震颤、失眠、抑郁焦虑等常见病,以及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和癫痫等疑难病的诊治有独到方法。

    陆氏内科守正创新,独树一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浙江省国医名师陆拯原创性提出的“天癸病四至辨证法”“毒证四层辨证法”“气病辨治法”“症状证候辨治法”“五脏各科纲目法”,创立“天癸—脏腑—毒证—气病—症状”辨治体系,惠及无数患者。

    中医肿瘤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956年浙江省中医药研究所筹建时便设立了肿瘤专科门诊,“中药光敏剂诊治恶性肿瘤的研究”成果在1992年荣获全国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填补了浙江省在该奖级的空白。上世纪中医肿瘤学科便被浙江省卫生厅命名为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中医肿瘤实验室是省级中医药科研重点学科实验室。浙江省中医药研究所老专家们一直致力于中医肿瘤的研究,学验俱丰,如潘澄濂、王锦云、赵树珍等在长期的肿瘤临床研究中明显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目前,学科带头人、浙江省国医名师柴可群教授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肿瘤,提出“正虚为本、痰毒为患、情志失畅”为核心的肿瘤致病观,总结创立了“柴氏中医肿瘤防治四则四法”,健脾补肾补助正气、化痰解毒消解癌肿、疏肝解郁调畅情志、温阳通络散寒防变,并完善中西医肿瘤诊治的理论体系,创制抑肺饮、益胃饮、肠清方等有效验方,有效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中医骨科以富阳张氏骨科第五代传人张培祥主任中医师为核心。张氏骨伤已有170余年历史,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张培祥从医60余年,其手法正骨结合杉树皮小夹板固定、伤膏外敷治疗各类创伤骨折,中医药三期辨证施治各类骨伤及陈旧性、退行性疾病,帮助无数骨伤患者解除痛苦。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浙江省中医呼吸系统疾病重点专科。该学科的“艾叶油治疗慢性气管炎”科研项目获1978年度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中药艾叶平喘新功效及其有效成分的研究”获1987年全国中医药重大科技成果乙级奖。到20世纪末,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呼吸疾病实验室已是省级中医药重点学科实验室。

    现如今,中医呼吸内科名家黄飞华教授、浙江省名中医柴秀娟主任中医师在慢阻肺、反复咳嗽、过敏性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节、体虚易感冒、重症肺炎、肺癌等诊治方面独具特色。

    肾病风湿科由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徐再春领衔、浙江省名中医鲁盈继承带领。1957年浙江省中医药研究所筹建时便已开设“肾炎门诊”,目前已经发展为国家中医药重点专科、浙江省中西医结合重点学科。两位名医在难治性肾病、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尿毒症等肾病,具有丰富的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经验。

    针灸科是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专科。1957年浙江省中医药研究所筹建之初已经设立针灸研究室,多年来,针灸科名医辈出,学术气氛浓厚,先后涌现出楼百层、阮少南、杨楣良、孔尧其等老一辈名老中医,以传统四针的独特技术——孔氏头皮针、阮氏中医针灸、杨氏钩针、楼氏针灸手法为患者称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研究所成功地举办了数期国际中医(针灸)培训班,学员来自20余个国家和地区。

    如今,“孔尧其针灸传承工作室”致力于以针灸治疗偏瘫、脑瘫、截瘫、面瘫等神经系统疾病,抑郁焦虑、顽固性失眠等精神疾病以及各类痛症。孔尧其创立的“头皮针抽提法提高脑血栓形成后偏瘫患肢肌力技术”成为全国首批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