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一小”,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两头都需牵挂,两头皆是民生。
马鞍街道是全区工业经济的主战场、主引擎,是全市首个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的镇街,已逐步形成以纺织印染、化纤薄膜、化工材料为主导,新兴产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2023年,街道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264亿元、增加值344亿元,分别占全区55%和64%;实现财政总收入51.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2亿元,继续蝉联全市第一。
近年来,马鞍街道以工业硬实力反哺民生“软基建”,持续优化“一老一小”服务。“八个一”惠民实事工程和马鞍文体活动中心的建成、运维让“一老一小”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近3年累计投入1.5亿元,不断提升的教育基础设施让“学在马鞍”品牌叫得更响;正在加紧建设的马鞍医院让“一老一小”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标准医疗服务……
近日,“小骏马”流动儿童品牌服务项目正式发布,外卖小哥送餐入户打通老人就餐“最后一公里”,稳稳托起“幸福马鞍”朝夕美好。“作为柯桥人口第一街道,接下来,马鞍将继续聚焦‘一老一小’,多措并举、多管齐下,让全体居民在共同富裕实践中,切实感受到共富成果,全力打造民生改善新样板。”马鞍街道相关负责人说道。
多方联动 流动儿童有了品牌之“家”
6月1日上午,马鞍街道“小马奔腾·乐学行知”六一儿童节主题活动暨“小骏马”流动儿童品牌服务项目发布仪式在街道文体活动中心举行,1万余名流动儿童有了独立品牌之“家”。
活动现场,马鞍街道与瑞丰银行联合发起“小骏马”流动儿童关爱项目,为流动儿童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爱马”志愿者队伍和“赤兔学堂”“研学之旅”“破茧之路”等为该关爱项目量身定制的特色品牌活动纷纷亮相。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针对流动儿童开通的专项关爱基金“骐骥基金”和流动儿童“假日爱心学校”揭牌仪式,共同为“小骏马”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身为父母我真的很欣慰,同时也感谢政府的关心和社会的善举,如此关注流动儿童群体,还搭建起‘小骏马’这么好的平台,帮助我们的孩子融入到马鞍这片土地,融入到柯桥这座城市。”来自安徽的流动儿童家长李中英深有感触。
据了解,马鞍街道共有户籍人口3.9万人,外来登记人口约24万人,其中流动儿童1万余人。“针对如此庞大的流动儿童群体,我们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发现,受家庭生活环境、民族传统习惯、父母文化水平和思想观念等影响,流动儿童在家校沟通、校园生活、社交活动等方面都面临着融入和成长的问题。”马鞍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也是我们推动“小骏马”流动儿童品牌服务项目的初衷,同时也希望流动儿童品牌进一步促进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教育曾是工业重镇的短板,近年来,马鞍街道高度重视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3年来累计投入1.5亿元,不断提升教育基础设施,让孩子们享受到优质的教育。马鞍中学、中心小学滨海校区、兴海小学教学楼扩建工程如期完工,大幅增加优质学位供给约2200个;实施学校改造提档等项目38个,全面提升校园环境和办学品质;制订出台《马鞍街道加大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意见》,每年专项列支百万奖励资金……
接下来,马鞍街道将针对流动儿童,系统化打造“小骏马”流动儿童服务品牌,建立“党建引领+政府主导+五社联动+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通过“全域三进”(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的服务模式,为辖区流动儿童提供一个集融合、服务、关爱的全方位互动平台,努力解决流动儿童在生活中的困境、在融入中的困难和在成长中的困惑,引导培养其发展意识和社会责任,提升流动儿童和家庭综合融入能力,构筑流动儿童的幸福成长家园。
爱心送餐 打通老人就餐“最后一公里”
当天上午,伴随着热情洋溢的音乐,马鞍街道秋实老年食堂正式开张,老人们三三两两结伴前来,乐呵呵地走进这个新开张的爱心食堂。
小鸡炖蘑菇+手撕包心菜;茭白肉片+红烧豆腐;梅干菜扣肉+毛毛菜粉丝……在食堂门口的展板上,公示着一周的食谱,荤素搭配,营养科学。令人惊喜的是,这些饭菜价格非常亲民,一荤一素一饭,70—79周岁老人收6元;80—89周岁老人只收5元;90周岁及以上老人免费。
为了让老年人拥有更暖心的就餐体验,马鞍街道创新助餐新模式,联合美团外卖专送平台提供小哥送餐入户服务,通过“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的多方支持方式,建立老年助餐服务多元筹资机制。老年人可享受送餐到家的爱心服务,打通老人就餐“最后一公里”。
当天上午,第一批105份爱心餐由美团外卖小哥送达90周岁及以上老人家中。对这些老人来说,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到免费餐食。“奶奶,多吃点儿,够不够?”“够了够了,口味蛮好的!”其他老人则在食堂用餐,吃着热腾腾的饭菜,老人们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秋实老年食堂的开业不仅托起了老年人的幸福“食”光,还进一步盘活了利用率不高的家宴中心。“传统的家宴中心一般在有红白喜事时较热闹,剩下的日子里大多闲置着,如秋实老年食堂便开在新海社区的家宴中心内,常态化运行后老年人可来这就餐,社区居民也可以。”马鞍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如遇到红白喜事,街道、社区与老年食堂运营方有相应的实施细则,让老人就餐与红白喜事两不误。
当下,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如何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让老人享受到更多幸福感?为此,马鞍街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一直积极探索中。近年来,街道社会福利中心成功完成公建民营改革,投入350万元对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改造,进一步提高了养老服务水平。去年国庆村、宝善桥村、湖安村、山外村、新海社区建成乐龄之家,并于今年在街道其他村(居、社区)全面推开乐龄系列创建工作。去年,街道逐步开展老年人助餐工作,率先在国庆村、新海社区、亭山桥村等7个村开展试点,今年上半年全街道所有助餐点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完成标准化备餐间建设,让老年人吃得安心吃得放心。
眼下,湖安、秋实两家老年食堂均已开业,老人们可选择堂食,或外送到家。此外,寺桥老年食堂以及开设老年食堂的街道级乐龄中心也将建设完成并投用。届时,该街道将实现16个村(居、社区)老年食堂助餐服务全覆盖,为老人们带来更便利的就餐体验,守护好每一位老人“舌尖上”的幸福。